很多人40岁,坟头已长草
到了40岁,是不是这辈子就这么样了?
1
我表叔在农村是一个怪才。
他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他农民的气场,头脑特别活跃,是个多面手,能画画,会打家具,做生意是把好手,生活里还发明创造点子不断。唯独地里农活不是他的菜,表婶干得比他还多。
今年70岁了,可我表叔看起来才50岁的样子,皮肤紧致有光泽,体魄健壮虎虎生风,说话激情不灭。据说他还是个风流种,村里不少妇女喜欢他。
但近年来,村里一个个盖起高楼,赛过他家。他家30年前盖的楼房,如今早显陈旧,落后于时代。除了在屋后空地上又弄起一套新房的毛坯,也没啥动静。
养孙儿的重担,就像缚住雄鹰翅膀的绳索。他纵使在天空是个王,但怎奈上不了天。
2
40岁那年,是表叔人生的分水岭。
那一年,仗着年富力强,激情饱满,他的眼里只有远方。婚姻和家庭显得像是他的负担。大字不识的老婆,两个尚在读小学的孩子,捆住了他翱翔天空的翅膀。
在方圆几十公里,他都是非常活跃而成功的乡村行商。他很善于从一个地方发现资源,将其运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另外一个地方,大赚其钱。
那一年,他想要走出去方圆几十公里的这块小池塘,寻找更大的天地,运用他的聪明智慧,获得更大的个人发展。
3
身为农村家庭里的顶梁柱,他不能提出离婚。这完全不符合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农村的风俗。对老婆和孩子,都将是致命的打击。他们从此会做人抬不起头。
怎么办?我表叔是个耿直boy,他岂肯向命运低头,不能离婚,他干脆选择离家出走。
家,他仍会负起责任。他会寄钱养妻儿。但他的生活不在眼前,在远方。
4
然而,当他拎着行囊跨出家门之际,大字不识的老婆死死抱住他,痛哭流涕。
父母也围了上来,一个劲地说:“儿啊,你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5
表叔心中那支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然而,身边所有的力量,都在拖住他。都在诉说着他的错误和罪恶。
然后,表叔,这个极有性格的汉子,身上的力量突然涣散,他软了下来。
他已经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已经创造了村里最好的生活条件。却要一脚踏入未知的生活,担负着良心上的巨大拷问。
然而他选择了白天的离家出走,结果被重重力量拖住。
最后,纵使万般不甘心,他还是搁下了内心的冲动。将行囊重又拿进了家门。
从此,他继续以这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庄为生活的中心,继续着小打小闹。
直到他最终沦为孙子的超级保姆。
6
现在,表叔谈起青年时期的自己,依然满面红光,智慧的话语如珠玉般不断从唇间迸发。
他从没跟我提到过那次轰动四乡八邻的“离家出走”。
是表哥跟我讲的。现在回顾起当初,他说:“如果当时我们不阻止我爸离开,如果当时我眼里没有喷出怒火,也许我爸今天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
现在也年过40岁的表哥说:“那时以为是我爸错了。现在想想,是我当时太不理解我爸了。”
7
我不知道,那次没有实现的离家出走,对他到底有多大的打击。
8
没想到我在农村的亲戚里,还有一位对生活曾经如此不甘的人,年到40,还想抛开一切,振翅长空。
那可是80年代,在我老家的农村,几乎所有人都是满足于日出于作日落而栖、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那时中国还没有兴起打工的大潮。
在那铁板一块的时代,我的表叔就想要甘冒道德风险,冲破桎梏,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他是一个真正的个人主义者。虽然最终没能扛住巨大的阻力,他没能走出去。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如果你年到40,所有自诩具有生活智慧的人,都会告诉你:“不要瞎折腾了。”
即使是那些网上的励志文章,我们也可以看到20几岁的年轻主人公表露心声:“趁年轻,想做什么就赶紧尝试吧。到了30岁,就折腾不起了。”
就算30岁,都被认为是不宜再折腾的年纪。何况人生中场的40。
9
20岁以前,是求学期。20岁到30岁,是从求学到求生存的过渡期。在这期间,最好有一份收入不错且稳定的工作,最好完成结婚买房的人生大事。否则,到了30岁,就麻烦了。30岁的男女,会被称作“剩男”“剩女”。
30岁之后,便为中年。
10
很多人,30之后,体力便下降,雄心当然也不再。我记得几年前一位跟我关系很好的哥们,他做企业非常成功,连锁加盟店在全国开了几百家,有一次在他车内,隐私的空间里,他告诉我:“太累,身体不行了,现在老婆想跟我恩爱,都感觉力不从心了。怎么办?”
所以说,中国人活得辛苦。
照说,30岁之后,对生活有了一定阅历,打拼了几年,有了一定个人资源的积累,正是可以对生活展开谋划的阶段。
然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30岁,是人生定型、奋斗已无多大作用的人生阶段。
11
至于40岁,那更是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为人领导的成熟定型阶段。任何的折腾,看起来都不符合这个年纪该有的心智。
许多人在40岁时,在一个单位里稳稳地混着一个领导岗位,有资历,放弃可惜,前功尽弃,但要上也上不去。人生不上不下,稳为第一。
所以许多年至40岁的人,已经作为前辈,可以对人指点江山了。或说,提前进入养老状态。
自媒体上有个非常红的大叔,40岁生日之际写了篇文章,迅速10万+,评论超级多,纷纷附和他的观点。而他的观点,无非是,40岁人至中年,人生再无新鲜事,好好喝茶,好好奕棋,不要多折腾,不要瞎想,多享受人生闲趣!
虽然他的文章写得圆融有趣,这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态度,但这种“人生40无须折腾”的想法是多么被普遍接受,这实在恐怖。
一位古代圣贤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生可能性远比古代人大得多的现代人,反而是四十岁就提前“知天命”了。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所以,对于许多人来说,实际上,他们30岁就已死。人生没有什么新的可能了。
至于40岁,那已死去多年,坟头长草了。
12
我的表叔40岁时没能走出去,开创另一种人生。
中国的是李叔同。民国时著名的才子,享尽荣华富贵,纸醉金迷。夜夜有佳人相伴,红袖添香。
将近40岁时,他突然别妻离子,奔赴空门,在浙江一寺庙落发为僧。
在很多人眼里,出家者属于看破红尘,无以为寄,这才隐居山林,佛卷青灯。
这种理解通常把出家看作是一件消极的事,一个对人生意义感到虚无者才会做出的选择。
这与流行文化里关于出家的误导信息有关。我们经常在流行小说或电视剧里看到,一个受到爱情致命伤无法得到心理恢复的人,或者家破人亡活着再无意思的人,往往选择遁入空门。
事实上,李叔同的出家,他的好友丰子恺的解读是,此前他精于艺术,在各种艺术门道里去探寻世界的规律,人生的意义。但到40岁时,艺术作为探索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工具已不能满足李叔同的需要。
丰子恺的说法为我们看“李叔同出家之谜”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维度。
为了寻道,而出家。
虽然别妻离子在常人看来是缺乏“慈悲”的,因为对妻和子都会造成因为缺席带来的伤害。
但李叔同本人恰恰认为,别妻离子,选择空门,是他的慈悲心的体现。
所以出家对他来说,不是此生已死,而是从此新生。
不是所有选择出家的人都会被称作“大师”。
他在俗40年,在僧20年。在俗以其才艺开辟了许多艺术领域,创造了很多艺术作品。在僧依然留有字画,但更让人们纪念的是他作为一位高僧的德行。
如果李叔同只活到40岁就死去,他顶多是一名才子。之后他又活了20年,却成为一位超越时代的佛法大师。
13
外国人案例是高更。
他38岁那年,抛妻弃子,放弃了中产阶级生活,从美国跑到巴黎,去追求自己多年以来就有的梦想:画画。
近40岁之前,他是生活优越而稳定的中产者,家有娇妻和乖儿,混迹于上流社会,推杯换盏,衣衫飘飘,人模狗样。然后选择了孤身流浪,成为一名落魄的艺术家,从巴黎,最后又到了太平洋上一个具有原始风情的小岛上,在那里与土著人生活在一起。50几岁时,他染病暴毙于岛上。
照说,这算得上是悲惨人生了吧?
然而,如果不是最后十几年,我们也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叫高更,他的画画得实在是太好了。他是一个艺术成就堪比梵高的画家。
他离开稳定优渥的生活,也不是他犯贱,而是他厌倦了中产生活的捆绑,绑住了他内心的艺术激情。他必须释放自己。把自己从生活的囚笼里释放出来,还自己自由。以一颗自由的心,拥抱艺术。
当一个人将自由还给自己的时候,你能说他是作吗。
最后十几年,他生活富有激情,他最后十几年创作的画作,是这种激情的直接写照。
最重要的是,他活在自己的激情里,激爽了十几年。
这比以不死不活的状态再活50年,都更值得人向往。不是吗?
后来,英国小说家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成为关于人生选择与人生意义的一部经典。
14
你要说,要论才艺我赶不上李叔同,再说活了40年了,好像白活了一场,还没过够俗世的生活呢,肯定不能学他出家。
要论对艺术的决心我肯定也赶不上高更,再说像高更那样的大艺术家100年也出不了几个,何况我还不想活得像他那么穷逼。
那么,到了40岁,却觉得自己在平庸的生活方式里耽误了半生,想要有所改变,是不是就只能是一场梦呢?
如果40岁之后还想有某种梦想(这种梦想也许是前40年不敢想的),不想再平庸地活下去,想要让人生有所辉煌,有没有解?
对此,有“日本最懂生活的人”之称的文化出版人兼作家松浦弥太郎写过一本书,叫做《给40岁的崭新开始》。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方法论,但关键核心有一条,那就是,给40岁之后的自己,重新树立一个目标。
15
人活到40岁便像死去了一样,是因为活得失去了目标,生活变成了流水线一般:赡养老人——抚养小孩——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职场上还要争取再上一层——为自己将来的老年做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
年轻时,对未来是有展望的,许多人心中都有梦想,有具体的生活目标。目标指引我们前进。
40岁之后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16
观察我们身边的人,人到70,大部分真的只是在等死,把自己活成了废墟一般。
但总有少数人,即使70岁也光芒四射,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华丽的宫殿。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完全不是70岁的人通常的模样。虽然也不复20岁的年华,40岁的年富力强,但70岁自有70岁的财富,70岁自有20岁、40岁所不具备的……
所以,给自己树立起新的目标,为一个巅峰的70岁做好准备和规划,将前40年里的人生财富一一挖掘出来,作为继续前进的资源,再根据“巅峰70岁”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锤炼自己,继续奋斗!
40岁后人生这盘棋,是不是立马活了起来?
也许你会问,如何为40岁以后的人生确定目标并将它落实在生活里呢?这是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打赏并看谁打赏了报大人
赞赏
欢迎转发朋友圈。点赞也是一种支持。
其他公号申请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文中图片来自保罗·高更油画作品。
报大人以下文章,也值得看
我用30多年才悟透,决定幸福的这三件事
快乐人生的秘诀:把生活当游戏
好报读者共同成长社区——“豹读会”——正在内测。由报大人牵头的一个读书、写作、画画、自我探索及个人成长线上社区。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精彩都能被看见。每个爱读书、爱写作、爱画画、热衷自我探索的人,都能找到同伴。内测阶段报名费仅99元(管一年)。有意加入者请后台回复关键字“豹读会”,或者滑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