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传的“分房睡”年龄,坑了无数孩子!(父母必看)
点击箭头上方蓝色字“学做聪明女人”关注我们!作者 | 杜小艾
01
02
还有一个妈妈发帖说:
儿子差不多3岁了,听有经验的妈妈建议,就尝试着跟孩子分房睡。原本以为孩子很独立,分房睡应该很快适应,没想到竟然有说不出的难……
那晚两夫妻刚关灯躺下,隔壁房间儿子跑来咚咚咚地敲门,妈妈问你要干什么,孩子一会说他的小蚂蚁爬进妈妈房间,一会又说他的超人玩具在妈妈房间里……
爸爸生气的朝门外喊:「你那点小心思唬谁呢?赶紧回去睡,要不然打你屁股!」
孩子回去了,夫妻俩一夜安睡。
第二天一早,打开房门,竟然看到儿子正蜷缩在爸妈的房间门口睡得正酣,原来他自己半夜从房间拖来了小席子、小枕头、小被子……
看着那一段段心酸的文字,想象着那些被父母一次次拒之门外、陷入无尽的害怕甚至绝望中的孩子,多么可怜,又是多么的让人心疼啊!
面对那个哭闹着不要分床睡的孩子,有的育儿专家甚至还建议采用系统脱敏法、延迟满足的方式。
可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行为主义训练法确实会有效,但其效应是建立在婴儿对母亲及时回应自己感到绝望的基础上。
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和信任降临,离开与自己一体的温暖子宫,如果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体验到的都是绝望的滋味,那么他一辈子的生命底色都将孤独灰暗。
无论是3岁还是5岁,仿佛每一种育儿理念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培养好的睡眠习惯,促进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
可是,正如伊能静所说的,孩子迟早都会的事,为什么那么着急?
03
马伊琍曾经在微博提及女儿爱马在得知同学自己单独睡觉后,愉快地提出自己也要跟妈妈分房睡,并很快习惯了。
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新的状况,而我们要做的,是静静地陪伴和等待,并做好放手让孩子独立的准备。
可是,当孩子真的准备好跟妈妈分开睡的时候,有很多妈妈又舍不得了。
马伊琍甚至还期待着将来有一天,女儿能亲昵地跟她说「妈妈,今晚我想跟你一起睡」。
儿童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提到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他写道:
「足够好的妈妈……起初几乎完全能适应婴儿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难以适应,婴儿的能力不断增长,她开始面对自己的失败。」
足够好的妈妈,能够倾尽全力在生命的最初满足孩子的全方位需求,也能坦然地接受孩子逐渐长大、逐渐从自己的生活中退出。
当孩子准备好与你分房睡的时候,亲爱的妈妈,不要犹豫,果断地放手!
04
内心充盈的孩子,已经可以对抗所有的不安和慌乱。但在果断放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
陪孩子创建一方自己的天地
动手为孩子准备儿童房,跟孩子一起设计房间,小星星、奥特曼、美人鱼、爱莎公主……
在确定设计方案后,跟孩子一起选他喜欢的窗帘、壁纸、书桌……陪着孩子一起搭建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小天地。
看看这位爸爸和女儿一起打造的森林童话屋,孩子住在这样的房间里,是不是更舒服更开心呢?
狐狸说: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它使得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某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当孩子决定独立睡觉的时候,给孩子来一场盛大的仪式,为孩子留一份美好的回忆。
为孩子营造一个安睡的环境
外甥在跟父母分开睡以后,依然会常常要求晚上跟妈妈一起睡,他跟妈妈说房间里有怪物,还会跟妈妈说晚上梦到有恐龙要吃他。
孩子梦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画面很正常,可以试着通过跟孩子一起读绘本的方式,让孩子安心。
绘本《吃掉黑暗的怪兽》讲了一个叫球球的小男孩很怕黑,总觉得床底下藏着怪兽。作者几米就在球球的床底下画了一个专吃黑暗的小怪兽,小怪兽总是很饿很饿,于是它不停地吃吃吃,把世界上所有的黑暗都吃光了。
后来,怪兽听到地球上传来球球的哭声,将球球紧紧地拥在怀里。
在怪兽的怀抱里,球球躺在无尽的黑暗中,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在孩子离开你之前,给他满满的爱和大大的拥抱,并快乐地享受那段美好的亲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