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喊一声长江——谨以此文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
点击上方
字关注我们吧
作为枞阳人,一生不在长江边喊一声,我觉得会一生遗憾。长江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在匆忙的脚步中,何以就没有时间到长江边喊一嗓子呢。
这一嗓子,不过是我的文学表达。我真正想表达的是,长江是我们枞阳的人文地理信仰。
我人生第一次亲临长江是前往桂家坝长江小轮码头。桂家坝离我横埠老家有十多公里路程,八十年代初的十余公里不是现在的时空概念,我可以简单叙述一下,我从老家步行到龙山岗两公里,从龙山岗搭乘三轮车到汤沟七公里,从汤沟步行到桂家坝三公里,完成这三趟转程需时三小时。也就是说,十多公里的路,我第一次见长江的面容,需花三个小时,而且辗转艰难。若干年后,我赴千里之外看海,大概也只需三四个小时。
如果没有看海的经历,我决不会回望长江,我也决不会思索几十年前的桂家坝码头何以成为枞阳人“拼命”的出口。那年头,在桂家坝上小轮我用“拼命”二字,是记忆深处的黑白电影镜头——一道铁门,铁门前宽不过两米的石砌通道,小轮“哞”的一声靠岸,我吓一大跳,铁门一打开,人流似洪水,通道内黑压压一片,几乎透不过气。我第一次坐上小轮,望见长江是在船尾舷上,印象最深的是小轮驶离桂家坝,不出几百米,就有江豚随着小轮后尾的浪花在翻滚,小轮上的人说,是“江猪”。这个发音不是学术名词,而是记忆电影里的旁白。
从此,我记住了长江。
记住了长江与枞阳人的“拼命”。
这个“拼命”与当年深圳人向香港的偷渡同出一辙。罗湖口岸是深圳通向香港的大门,桂家坝小轮码头是枞阳人通往长三角的大门。没有桂家坝的“拼命”,就没有枞阳人命运的今天。枞阳的发展基本轨道很清楚,改革开放枞阳人第一次离开土地,解决原始积累,从劳务流到资本流,从资本流到人才流,从人才流到枞阳乡村振兴战略,枞阳人从离开土地到回归土地,从离开长江到回归长江,从长江地理到长江生态,从长江生态到长江审美,长江与枞阳的生存关系若干年后浮出水面,母亲河我们并不认识母亲。当长江经济带实施,当枞阳长江区域经济与长三角一体化,与铜陵池州枞阳一体化时,长江对枞阳的生态意义与文化意义成为枞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被长江经济带唤醒。
喊一声长江,是时候了。
“喊一声长江”的意义决不止于长江本身,而是枞阳正在实施的生态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枞阳真正的长江生态实际上包括枞阳腹地众多的内陆湖泊生态以及枞阳人文资源,枞阳的文化发育,枞阳的移民轨迹,枞阳的文化高峰,枞阳的新时代崛起,都与长江有关。枞阳地理上的“吴头楚尾”,实质上是长江经济带上的“吴头楚尾”。
“喊一声长江”,是新时代枞阳更高层次的精神诉求。长江,能不能成为枞阳人的精神信仰?江水是枞阳的客人,她从西藏高原而来,自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开始,她伴随着信仰的歌唱。我们知道西藏的等身长头吗?在群峰之上,长江源头的每一滴水都是信仰的经幡。
枞阳长江段84公里,芦苇、粽叶,菖蒲、艾草,激情的龙舟,都在田间、海峰、姚鼐的诗里。
文学之诗与发展之诗都浸透着泪水,别用一首抒情诗遮蔽了远方的群峰。
在发展的层面上,喊一声长江,我们希望桂家坝的“拼命”远去,又希望这种“拼命”永存。今天,铁铜洲上龙舟激荡,鼓声激荡,长江激荡。在江河安澜的表面,只有放眼世界,才知发展是枞阳永远的激荡!
--END--
文乡枞阳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文乡传真|雷军和他的农家乐
文乡盛事 | 枞阳这个小山村来了个大画家,把CCTV都惹来了!
枞阳文史|【王乐群】枞阳县名的由来
枞阳文史|【黄雷生】烟云射蛟台
枞阳文史|青山何氏家庙
文乡望族|【图说】走近何氏家庙
配乐朗诵|如果择一城终老,我愿在枞阳
文乡采风|【体验●图说】生态钱桥,蓝莓之约
文乡传真|枞阳,龙舟竞渡过端午!
文乡诗苑|我为屈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