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至爱游戏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至爱游戏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3 2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至爱游戏读后感精选10篇

  《至爱游戏》是一本由[加]莱昂纳德·科恩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8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至爱游戏》读后感(一):科恩的野蛮成长(刊载《京华时报》2015-6-13)

  科恩的野蛮成长

  ——读莱昂纳德·科恩长篇小说《至爱游戏》

  莱昂纳德·科恩有着多重的身份诗人歌手僧人画家、瘾君子),这些身份构成了他一生最为传奇人生经历。科恩出身时期二战之前,也许是家庭殷实缘故,逐渐养成玩世不恭离经叛道个人性情。他最早以诗与小说文坛声名大噪。他一共出版了十本诗集、十七本歌集,以及两部小说,其中小说《至爱游戏》被评为“20世纪加拿大十部最杰出小说之一”。在他人生履历中,《至爱游戏》《美丽失败者》两本小说让他站在了加拿大文学的前沿,其实跟其它的小说家相比,莱昂纳德·科恩更像是一个流浪的诗人,我们不得而知他为什么对写小说起初会有这么大的兴趣,但是他确实天生有着自由的禀赋,小说家、歌手、诗人都能发挥天才才华(之后的人生历程证明了这一点),其实无论他的诗歌,还是小说,我都认为他都有自己第一手的生活素材,相比那些刚冒出尖角的艺术家来讲,他早以脱离了新人苍白游离的文体叙事。

  从《至爱游戏》上看,他贯彻的一路调子,就是飙车、酗酒、嗑药和滥交的行为意识,加上哲学主义神秘主义、东方宗教冥想、颂歌的思维意识。在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道德之外有了一种令人迷醉与清醒理由,一起组成了“科恩的野蛮成长”。小说以这样一个“在路上”的道场只是作为他身份的躯壳,他要表达的仍就是他反叛的自由主义

  如果说《美丽失败者》是暴烈与煽情文本探索,那么《至爱游戏》就是一种虚无垮掉的乌托邦美学。之所以这样认为,是他有着很狂野写作手法,颠覆了传统文学的简单叙事,有着惊人创造力,小说所焕发出的一种生猛的生命力是他小说作品的最大特点。小说是以里弗曼在加拿大一个富裕的俄国犹太移民家庭长大,让他见惯了对穷人排斥、恪守繁杂清规戒律以及富人为富不仁,敛财的丑恶嘴脸,由于这种违心的生活习惯让他早已厌倦,因此他会想新的生活方式(作诗、旅行、唱歌以及放荡,与不同女孩交往),来度过自己自由的人生历程。也许是生活长时间的无所约束,使他不论做什么职业都能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这部《至爱游戏》作品是作者自传性的私人记录,粗读便有很强烈的“垮掉的一代”的顽劣气质,但是在采访中莱昂纳德·科恩并不认可自己被划为“垮掉的一代”的流派,与金斯伯格、凯鲁亚克不同,莱昂纳德·科恩更多的是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未去跻身任何群体组织,科恩传奇的“在路上”历程,鲜明的反叛意识,让他与一些形同虚设法律秩序、客套、虚假有了一个明显立场。“社会正是通过这些限制呆板的例行程序强加于人” (莱昂纳德·科恩语),直呼“时代的嚎叫”。

  其实《至爱游戏》可以看作是对俗世生活的一种对抗。他散文化的语言让他一切肆无忌惮行径有了正当的理由。他的表现形式仍然带有传统文学的诗韵味,对东方禅宗改头换面隐秘式的流浪放荡、万物皆灵的一切,构成了他在路上逍遥冶游、谈玄说幽般的诗学境界。其实他的敏锐力一点都不压于卓有成就名家,跟金斯伯格、凯鲁亚克一样他也有光彩熠熠的人生追求,“设想你的余生都将如同这一刻一样,在这辆车里朝着遍布灌木丛的乡村疾驰,在列着一排白色导杆的路上,以八十英里的速度经过每根导杆,听着自动点唱机里的音乐,就在这一片云层星空之下,你此刻的思绪记忆的横切面充斥--你将如何选择?是选择再来个五十多年这样的开车游荡,还是五十多年的成功与失败?”

  也许是后来美国开始工业化,"个人美国梦“的兴起,使类似金斯伯格、凯鲁亚克、莱昂纳德·科恩这样的人有了一种时尚潮流品牌效益。他们一方面在自己富裕的资本社会为所欲为的挥霍着青春,一方面又实现着自己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得年轻人纷纷效仿。昂纳德·科恩后来有许多的人成为他的崇拜者, 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的作者,高度评价《美丽失败者》“是我所读过的最生动迷人、最大胆的一部现代小说”,《至爱游戏》“文风紧凑含蓄诗意”,也许在他的世界中,科恩当之无愧

  莱昂纳德·科恩从小就懂得泡妞的技术,或者说是他在泡妞的启蒙下,走上了自己的歌唱道路,沉湎女色,服用兴奋剂以及周游世界,,几乎成了他个人历程的主要内容。《至爱游戏》虽然用了一个不相干的主人公身份,但是这本书几乎就是他个人真实写照。有一段时间,他写诗,唱歌成绩不俗,1963年,他凭着一本诗集《Selected Poems: 1956-1968》,一举拿下了加拿大文学界的最高荣誉:总督奖,然而他当场拒绝。他那来自地下道的低沉嗓音和离经叛道的文学主张,让他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有了归属

  《至爱游戏》虽然是他早期创作的小说,但是并未掩盖他之后的所谓“隐秘的放荡”。 后来他在希腊的一座小岛上跟他一个情人、还有儿子一起生活,但是他的内心还是躁动不安的。他说,之所以这样生活是为了写书。科恩一方面要逃避繁杂的世界,一方面还要剥光自身世界,既给文学读者看,又给音乐粉丝看。当被穿上了时尚的外衣人人都变得“很懂的”。也许这就是莱昂纳德·科恩的世界。

  喜欢他的人,没有人觉得不自在不舒服不喜欢他的人躲之不及。在这个假面舞会上,有时候他涂抹着上台表演,“管他的,我有自己的乐趣”。

  《至爱游戏》读后感(二):传奇老男人内心深处无赖气质

  传奇老男人:内心深处的无赖气质

  一个我想要的女人

  一项我垂涎的荣誉

  一处我想让心停驻的地方

  然后仁慈把我还给了三和弦

  与歌的转折。

  ——莱昂纳德•科恩《仁慈把我还给了》

  译《至爱游戏》的这几个月里,手头经常翻读的一本书,是乐评人Sylvie Simmons 于2012年出版的一本厚达500多页的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我是你的男人》,(传记名来自科恩的一首同名歌曲)。传记的背景资料详实,传记作者在人与人、人与事、人与时代之间蛱蝶穿插,非常好读。

  大概与国内的科恩粉丝一样,我知道科恩的缘起,不是因为他的小说和诗,而是他的歌。我第一次听到科恩的歌,是在2003年,一位挚友推荐的。了解他的小说和诗歌,还是从翻译他的《美丽失败者》开始。

  科恩出生于1934年,正逢经济萧条时期,二战之前。 他降生在一个富裕的俄国犹太移民家庭,祖父是蒙特利尔城第一位首席拉比,父亲经营一家著名高级制衣公司。《至爱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科恩少年青年时代的自传体成长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布里弗曼生长的富裕犹太人居住的西山区、父亲的死亡、母亲最后进入精神病院生活等等等等都发生在科恩本人的生活里。小说里主人公的好友克兰兹的原型是科恩在蒙特利尔的好友,同样出生于富裕犹太人家庭、后来成为雕塑家的Mort Rosengarten。小说中雪儿的原型,也是科恩在美国纽约邂逅的一位情人乔治安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布里弗曼的儿童时代一直到二十岁的生活,他与同伴克兰兹的友情,从童年青年时代与进入他生命中的几位女子之间的情爱与性。他对战争暴力、宗教、性、以及社会公平等等的感受看法

  书完成于1961至1962年间,彼时大约二十七八的科恩与当时的情人玛瑞莲居住在希腊的海德拉岛(Hydra Island)。首次出版是在1963年的英国,当时颇受好评,英国《卫报》评论此书为“抒情如歌、具探索性的半自传体小说”。而美国的《星期六评论》评论此书具有“内心深处的无赖气质,语言异常丰富情感细腻幽默”。加拿大作家,《英伦病人》的作者迈克•翁达杰则称赞为“文风紧凑、含蓄而诗意”,进而将这部小说与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联系起来。在我看来,科恩与乔伊斯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我非常好奇迈克•翁达杰的评论是从何处着眼。可惜他的这篇评论文章我一直无法找到。不过,科恩求学于麦基尔(McGill)大学时,确实师从Louis Dudek研究过乔伊斯等人的作品。

  传记作者Sylvie Simmons对此书的评价是:“……此书文笔优美,作者善于挖掘人性中的幽深黑暗面,用一种敏锐、丰沛、自我解嘲式的文字表达出来,也是典型的科恩式风格。小说开篇以“伤痕”起笔:美之伤痕(他情人所穿的耳洞),战争之伤痕(他父亲在战争中受伤的疤痕),友情之伤痕(他与童年好友就堆雪人引起争执)。小说最后也以“伤痕”收笔,即他和童年好友同玩的游戏里在雪地上留下身体印记。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读者可以看到这位自我膨胀又自我嘲弄、心灵和身体上都留下伤痕的主人公随着时间的线性发展经历了父亲的死亡、犹太孩子夏令营、犹太教堂的修葺与建造、对性的渴望、与异性的性交,以及成为作家的抱负……”

  科恩成长的六〇年代里,也是法国思想家西蒙•薇依的思想被译介到英语国家之际,我猜想他这部作品可能也受到薇依的影响。小说的第二部分提到主人公布里弗曼去一家黄铜铸造厂做工一年的经验,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这厌倦真能杀人。体力劳作并不能让他的思想自由遨游,却麻木他的心智,可这麻木又不足以强烈到能清晰地意识到并将它表达出来。然而,这麻木仍然可以让人清楚认知到它的束缚。”薇依在她的《论劳作》一文里也提到她对机器工人带来异化的深刻洞察。

  此外,科恩本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在宗教仪式层面他是一个虔诚的遵循者(比如他对禅宗仪式的遵循,)同时他又不停地质疑宗教,认为宗教与催眠术有极其相似之处。科恩本人是学习实践过催眠术的,这一点,不仅在小说里有描述。在Sylvie Simmons撰写的这本传记里,也详细地提过科恩本人学习催眠术,并成功给自己家里的女佣人催眠的经验。

  在科恩这本小说处女作出版之前,他作为诗人在蒙特利尔的艺术圈里已小有名气,他的第一本诗集《让我们比较神话》出版于1956年,里面包括他从十五岁到二十岁所写的四十四首诗作。诗集出版后在麦基尔大学和蒙特利尔的艺术圈里颇有影响,并获得麦基尔大学的文学奖。同年,科恩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离开蒙特利尔前往曼哈顿。也是在同一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同是犹太人的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出版。1957年,杰克•克鲁亚克的自传体小说《在路上》出版。这两本书,加上另一位作家威廉•巴勒斯的《裸体午餐》,一时被“垮掉的一代”奉为人人必读之经典。然而科恩并不属于这一圈人,他的诗风依然是传统的韵诗,正是“垮掉的一代”要抛弃和批判的。而科恩本人也无意加入这个圈子,在一次访谈中他提到:“……我以为我们在蒙特利尔的那一帮人其实更自由,风格更不羁,而且是往正确方向行进。在我们这一帮来自‘小地方’的人看来,他们的路子没走对,也不像我们一样尊重传统。他们只是撞对了时机而已。”

  大约很多年轻人都曾有过当诗人或作家的梦想,科恩的诗心初次萌动是他十五岁那年在一家旧书店里读到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诗。作为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二十二岁那年;作为小说作者,他第一本小说出版于二十九岁那年;作为创作型歌手,他第一本歌曲集发行于三十三岁那年,在娱乐界看来,算是晚熟型了。科恩今年八十岁,出版了两本小说,十本诗集,歌集则有十七本。

  在连译了他的两本小说之后,再听他的歌,我咧嘴窃笑,科恩,真的是“往正确的方向行进” 。

  (摘自中译本译后记,刘衎衎/文)

  《至爱游戏》读后感(三):世界是迷茫而清晰的

  世界对于每个人,都是陌生新鲜的。岁月和经历都融灌在个人生命维度里,形成独立空间。不同的空间、维度以不同的形式交叠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世界,一个没人能旁观的世界。

  布里费曼先生的世界里,有一个早年富裕的家庭、一个少年时期离开自己的父亲、一个最后住进精神病院的母亲、一个和自己决裂的朋友、几多个一起成长的恋人。他们的维度沁进了科恩的世界里,最终影响了科恩的年少时期。一个因为嗓音独特而被人们熟知的小说家、诗人、音乐人、雅痞……最终呈现给大众

  我们讨厌用任何标签定义自己,但却通过标签去快速认识世界。是什么形成一个个的标签,又是什么标签定义了零散个体?科恩的小说就像一堆飘浮在太空的无意识片段堆叠而成。这些片段可能是一首小诗、一段没头没尾的对话、一小个念头在内心纠结,还有可能是一连贯的画面。无论是怎样的东西,我都确定其是零碎、无意识、生活化、直白的东西。科恩用这样类似MV连放的方式诉说了一个故事,带有自我回顾的意味。

  科恩的自传性质小说,出现在其二十九岁时。这可能是肯恩很重要的节点。我大胆的猜测,他在小说里告别自己之前那些坏坏的所作所为,也在告别不幸的年代里的成长记忆,还告别了自己曾经爱过的女孩们。如果不是在告别,或许是在张望自己的新时代。在小说的最后,布里费曼先生终于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是一个明确的城市里确定等待他的恋人。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迷茫的代名词。只有未知的生活才是推动人活下去的意义。如果宇宙的一切停滞,可能所有爆炸引起的一切美好,都会坍缩到起初的虚无。

  人生下来的意义就是在找寻某种东西,构成自己的独特维度。为什么别人无法理解你的全部想法,有时连自我也无法理解。因为我们的维度大到自己都无法想象,里面会进进出出很多东西:时间、人物、物体、知识、理想、梦境、感触、情绪……又或者是工作、家庭、恋人、友谊、爱好……还有床单、钢笔、吉他、信纸、盆栽、沙发、宠物狗、唱片机、打字机、汽车、电话、乳房以及性。这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种种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也构成了独特的自我。当用爱联系全部,把所有的关系都变成游戏。这就是人的一生。找寻迷茫的所有,然后清晰的看待一切,直至我们的游戏结束为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