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3个坏习惯,正在慢慢摧毁你的人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这3个坏习惯,正在慢慢摧毁你的人生

2018-06-28 22:30:26 作者:熊 阅读:载入中…

这3个坏习惯,正在慢慢摧毁你的人生

  “到底怎么样才会得到幸福呢?”

  后台一位朋友对熊说,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不快乐的人;

  而且年纪越大就越觉得,幸福感正在渐渐消失,甚至开始怀疑,人活在世上究竟有何意义

  “熊,我真的很困惑,到底该怎么办?”

  熊爷觉得,或许是因为长大了,想追逐事物越来越多;

  在这个充满压力竞争环境下,我们也很难避免地,会养成一些坏习惯

  而这些坏习惯、不好观念,正是吞噬“幸福感”的杀手如果走向极端,甚至会慢慢毁掉我们的人生......

  这可不是熊爷乱解答的噢。

  而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心理学大咖,做了大量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这些结论,也是来自熊爷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幸福的科学》。

  书的作者拉杰•洛格纳汗,是个不折不扣学术大神;

  任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并且精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等。

  他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幸福人生研究结合心理学,写下了这本“幸福处方”。

  他在书中指出,人们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是在追求幸福时,犯了那些轻而易举,就能毁掉幸福感的坏习惯。

  这些坏习惯,会像杀手一般,慢慢摧毁掉我们的人生

  熊爷今天呢,就把这些坏习惯为大家一一悉数道来;

  希望大家都能躲开这些“杀手”的魔爪,奔向幸福的怀抱~

  习惯1:极端追求物质优越感

  “他们什么都有,为什么我没有,不甘心!”

  “那些什么都不缺的人,一定很幸福吧!”

  或许很多朋友,都会因为上述这般的观念,而把此刻人生的不顺,全都归咎于“拥有财富太少”上;

  然而作者却说,摧毁我们人生的,恰恰正是极端追求物质优越感的行为:

  “无论与他人相比,你有多么富有出名有权有势、有魅力,越是追求优越感,你就越会感到不幸福。”

  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成果

  研究者跟踪调查12000名大学生长达19年,结果显示:

  20年后,那些以赚钱为主要目标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普遍不大满意。

  关注物质,恰恰是最大的幸福杀手。”

  作者解释道,这是因为,要想在物质上产生优越感,一定会将自我价值与“比别人强”这一目标联系在一起;

  正是这种与别人作比较倾向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幸福感。

  “你越少关注自己比别人做得好还是做得差这件事,你就越容易感到幸福。”

  熊爷觉得,拥有财富和物质当然好,但财富和物质只是我们获得幸福工具,而不是幸福本身;

  若心中时时充满“我得到的一定要比别人多”的念想,幸福又如何有容身之处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美国总统林肯的这句话,或许也在叙说着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必须首先肯定自己此刻的所得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

  习惯2:拼命渴望

  “虽然被爱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拼命渴望爱’,却是很多痛苦和不幸的根源。”

  在书中,作者把这种“拼命渴望爱”的行为,用一个很通俗的词来代替,那就是:黏人。

  为啥黏人的人,会比较不幸福呢?

  作者给出的原因是,太过黏人的人,容易引发自身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往往伴随着强大自卑情愫,产生如下内心戏与自我评价

  “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

  “我觉得自己对他人根本没有吸引力。”

  “我怕自己不值得也配不上别人的爱。”

  而且,书中还道出了一个更为残忍现象

  一旦我们变得黏人,别人就不再对我们感兴趣了,因为人们往往不会珍惜自己能够轻易得到的;

  而人们对于黏人的人的回避,又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造成“孤独自卑-想要黏人-没人可黏-更加孤独自卑”的恶性循环

  “黏人,可不是什么吸引人的特质。”

  或许有人就要说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被爱、想黏人的冲动,咋办呢?

  在书中,作者也给出了减轻“黏人”倾向的策略表达感激之情。

  “怀有感恩之心的人,会让人结交更多的朋友,通常更受大家的喜爱,还能够提醒我们关注朋友和情侣优点。”

  熊爷觉得,自信这回事儿永远不是等来的:等我们变得再好一点点,再厉害一点点,再配得上爱一点点......

  自信,是即使我们现在有再多缺点,都可以大胆地拥有自信心、认定自己值得被爱。

  “只有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才算真正按下了幸福人生乐曲的播放键。”

  习惯3:控制欲太强

  “什么?你不按我要求的去做?生气!”

  “什么?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生气!”

  作者在书中,把控制欲分为上述两种:

  一种,是试图控制他人,另一种,是试图控制我们生活中发生事情的结果;

  而无论哪一种,若不消停,便会让我们的人生,在折磨与痛苦中惶惶不可终日

  过分控制他人导致不幸,或许还比较好理解

  人们试图控制他人时,一旦他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自己就注定经受负面情绪,诸如愤怒沮丧,以及失望的折磨。

  那么,过度控制结果,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此,作者特别强调了“热衷于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与“过分想要控制结果”的区别

  热衷于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像是想去一所好的学校,或者想要一段很棒的恋爱关系,这是好事

  但当人过分执着于取得想要的结果时,就会变成控制欲过强:

  “好啊,既然你不愿意你和我在一起,那你也别想和别人谈恋爱!”

  “没考上大学,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过度控制结果者,往往会如上述这般,无法接受既定发生的事实,而让他们的人生走上自暴自弃、自我毁灭道路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

  熊爷觉得,我们不能没有目标的活着,但也不能只为实现目标而活着;

  多一点顺其自然豁达,才能少一点面红耳赤挣扎呢。

  BONUS

  一个让人生更加幸福的小练习

  最后,熊想为大家分享,书中所介绍的一个增加幸福感的小练习:

  “三件因祸得福的好事”练习。

  这个练习,由美国著名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发明

  发现,在坚持15天内每天记录三件好事的人群中,94%的人的幸福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这个练习,甚至让其中一部分人摆脱了之前十分严重抑郁症。”

  该练习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坚持每天记录三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因祸得福的好事。

  比方说:

  在上班的路上发生严重的堵车(祸),却因为堵车,在广播里听到了好几首自己之前很喜欢,却被遗忘了的歌曲(福);

  午餐超难吃,只好去买零食肚子(祸),却在买零食的路上遇到了久违谋面的老友(福)。

  尽力去发现消极事件中的积极一面

  “这样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一开始都是坏事,却总能为好的结果做铺垫。”

  “如果事与愿违

  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想想

  不正因为诸多的烦恼

  才促成你我的相遇么

  各位,晚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熊的治愈书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