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50亿女富豪张欣:4天闪嫁潘石屹,用经济学思维选老公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250亿女富豪张欣:4天闪嫁潘石屹,用经济学思维选老公

2018-06-29 00:31:43 作者:明玥 来源:悦读进化论 阅读:载入中…

250亿女富豪张欣:4天闪嫁潘石屹,用经济学思维选老公

  首发 | 见小曰明(smallsharing)

  时间,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上,地产大佬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来了一段“老潘教创业者对象”的单口相声

  作为白手起家企业家,潘先生以能说敢做出名,他的心得是:

  我对创业者,对所有年轻人建议,找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同班同学,是最要不得的。你会的东西他也会,你不会的东西他也不会,你讲个笑话他也笑不出来。人生合作,一定要有互补性。创业也好,(生活上)一起合作也好,互补性是很重要的。

  这对地产界知名伉俪,已经携手走过了26个春秋。不过比起潘石屹,我更欣赏太太张欣的择偶逻辑

  张欣在公司地位贡献值、话语权都足以能跟老潘分庭抗礼,她绝对当得起“女老板”的称呼,而不是“老板娘”。

  他们俩的婚姻经过,若简单称为“爱情故事”都有点委屈了,简直是教科书般的联盟缔结之约。

  在这个人人都将爱情视为珍宝,却说不清爱情为何物的时代,张欣对待婚姻的想法态度,可以自成一个宗派,我称其为“婚姻价值投资派”。

  潘张二人属于真正的闪婚,从1994年结婚开始夫妻俩双剑合璧至今,身价高达250亿元,排在2017年胡富豪榜第12位。

  张欣喜欢博弈论,对于要不要嫁给潘石屹,她视为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博弈。

  以下内容出自公开报道,据说是她本人自述。即使不是,这一段逻辑缜密情感自洽的文字也很有参考价值:

  张姐姐果敢爽利,句句都是肺腑真言,下面我们来敲黑板重点

1

   存量思维和增量思维

  很多女孩子在面对可能恋爱或婚姻对象时,喜欢关注这个人拥有什么。有房子车子吗?什么小区的房子什么档次的车?带什么手表?下什么馆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存量思维,着眼于对方的过去和眼前,看重可见价值。

  韩剧看多了的女孩,不懂判断新钱老钱,分不清楚对方所展现的,是他家庭给予的还是他自己挣得的,甚至不明白资产现金流和估值的区别

  张欣的脑回路,是典型的增量思维,她能克服那些浅层的东西,考虑的是潘石屹未来会怎么样,尤其是会给她带来什么。

  这个男人聪明勤奋,敢于主动出击,交流起来有深度,“随便一句话都让我觉得新鲜,不按常理出牌”。

  她在香港工作几年后,十分看好国内市场确定自己的未来,是要到中国内地发展的——此前张欣在国外留学多年,对国内已经十分陌生,她想着他还能当她的导师搭档

  毕竟,在华尔街当金融分析师也好,在香港干投行也好,不过是高级打工仔罢了,而张欣的野心显然不限于此。

  一旦跟他结婚,他们可以一起创业,既是夫妻又是合伙人,直接开启人生战略合作伙伴模式

  “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我也会从这个婚姻中受益。”——请曾经渣男伤得死去活来的女孩们,把这句话背起来。

  从此,他们互为推手,作为彼此的见证,成为漫漫人生路上一起打怪升级伴侣

  潘石屹与张欣互浇冰水,参与冰桶挑战

2

  婚姻市场的价值和估值

  说句不好听的,婚姻也是有市场的,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市场上有自己的估值,传统评估衡量指标包括外貌学历家境、工作等等。

  一般来讲,你的估值在相亲的时候表现比较明显,通过相亲对象的水准,你可以感知自己在介绍人眼里,或者说婚恋市场上的估值。

  我有一位朋友单身几年,经历了多次相亲后,她非常反对这种模式,理由是:

  如果来一个比我强太多的人,我会感觉有点自卑,想说你们也太看得起我;如果给我介绍个不如我的,就会觉得,原来在介绍人眼里我只是这样而已……这就是典型的估值错乱带来的情绪受损。

  回到老潘,他个子小,相貌平平,没有拿得出手的学历,虽然当时已经加入了“万通六君子”的小团体,但和张欣社交圈里的精英比起来,还是个创业人士(diaosi),再加上他离过两次婚,又带着个孩子,基本已是中国式丈母娘眼里“黑名单”的人选

  反观张欣,剑桥出来的白富美,领着顶尖投行25万美元的年薪,无婚史。

  这两人若放到相亲市场上去,估值天差地别,可能根本不会相遇。

  好在张欣是个价值投资者,她明白人和公司一样,只要大方向是好的,最重要的是在别人看不清的时候,在“他还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时候,果断出手,将来定有价值回归的那一天。

3

  被外在的不同吸引

  因内在的相同而联结

  当时两人外在的可见价值,是极端地不同,一个现成海归精英,一个国产未来土豪

  而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我们常常会被看起来与自己不同的人吸引,因为彼此会产生互补效应

  张欣不熟悉国情,老潘却非常善于外联和营销

  老潘不会英语,不懂现代企业管理与模式,张欣刚好能够补足。

  不过,两个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ALPHA天天在一起生活,又一起工作,大家都是有主意的人,矛盾冲突是避免不了的。

  据说没孩子的那两年,他们模糊了夫妻和搭档的界限,吵架吵得快要离婚,后来是张欣决定先“下岗”生娃,才避免了婚姻破裂。

  尽管都有脾气个性但联盟能长期持续,原因是他们骨子里,本就是一模一样的人,都是靠自我奋斗突破阶层强者

  对于努力突破阶层的人来说,一起做事的爱情,比荷尔蒙催化的爱情,总是来得更深刻

  张欣少年时随母亲移居香港,因为生活困难,只能白天在流水线打工,晚上再去上夜校。她从来不甘于自己的人生只是流水线上一颗小螺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咬着牙不肯中断学业,一直在存钱。

  是心里的火光,让一个昼伏夜出的童工与众不同,怀揣着打工5年攒下的3000英镑、熊熊燃烧的激情,以及一口铁锅,张欣踏上英国求学之路。她先在苏塞克斯大学读经济,而后又到剑桥读发展经济学硕士

  老潘的故事更加精彩市面上流传着他

  “因为一张办公桌放弃机关工作下海淘金”,

  “在海南靠高利贷炒房炒成千万富翁”,

  “在饭店吃饭听到北京下了几个指标就下决心拿到手”等各种段子

  他从底层挣扎出来,什么都愿意学什么都愿意做,奉行“生活就应该是梦想本身”的想法。

  两个因生活经历造成外在差异巨大,但内在完全一致的人,应该能第一时间认出对方。他们识别对方的慧眼,比爱情更重要。

  看潘石屹的发言就知道,其实男性对于婚恋问题女性理智得多,据说男人往往在第一次与某个女人相见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人在自己未来的生活里,大概会是什么位置

  站在张欣的角度而言,虽说只“好了4天”,但她在没有见到本尊之前,已经对对方有了好印象

  传说张维迎(就是北大那位著名经济学家)是张欣在剑桥的同窗,当张欣跟他说想了解一些当时国内的企业,张维迎推荐了万通,还给她看了万通几个创始人写的文章材料

  结果张欣看后大吃一惊,迫不及待想认识这群想法天马行空的人——张维迎就这样无意中做了媒人

  当然,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潘石屹,也没有另一个张欣。

  但你要学到的,应该是:

  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冯仑

  — END —

  作者:明玥,英国特许公认注册会计师,读经济的文艺青年,爱买房的写作者。公众号:见小曰明(smallsharing),向上青年的秘密成长基地

 『 要么庸俗,要么悦读 

  村里那个臭名昭著的清华生

  我把《清明上河图》放大30倍,吓死

  唐僧到底爱不爱女儿国王

  一次性把中国茶讲清楚(建议收藏

  书单 | 买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