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中国的茶杯没有“把”?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为什么中国的茶杯没有“把”?

2018-08-21 18:46:03 来源:月印池文化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中国的茶杯没有“把”?

  我们喝茶时,或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形:西式的茶杯都附带有手柄,而中国的茶杯则基本都没有。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茶杯不像外国杯子一样带“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造成这一现状缘由吧。

  中国茶具和其他的食具、炊具一样,它的产生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从粗到精的一个过程。随着茶类品种的不断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茶具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

  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最早发现野生茶树时,是采集鲜叶在锅中烹煮成羹汤而食,茶叶作为蔬菜,与饭菜相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烹饮方法和器皿。由此,最初的“茶具”,也就是吃茶的“茶具”就是碗。

  而之后中国生产茶具深深受到了“碗”的影响,多数不带“把”。为什么说“多数”,因为在17世纪,欧洲人很喜欢中国的瓷器,经常在中国订做茶杯,还嘱咐一定要加“把”。

  为什么中国大多数的杯子是没有“把”的呢?

  不美观

  以盖碗为例,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如果仅仅是一个手柄不仅没有寓意,也不美观。

  不方便

  茶盘中需要摆放各种茶具,如果每个杯子都有手柄,则放置起来不方便,会相互碰到。另外,茶具是非常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每一个器皿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用途位置,相互制约而互不干扰,体现了“律”的文化内涵。既然是“律”了,重复设计自然不会出现太多。

  不实用

  大多数的茶都是需要用沸水冲泡的,如果是带手柄的杯子,饮用时手会感受不到茶水温度,不免烫伤;而没有手柄的杯子,人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茶杯,进而判断是否可以饮用。

  欧洲国家的茶杯为什么都有“把”呢?

  这个还要从中国的盖碗说起:

  宋朝的《演繁露》里是这样记载的:托盏始于唐,前世无所有也。崔宁女饮茶,病盏热熨指,取碟子融蜡像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寘盏于蜡,无所倾侧,因命工髹漆为之。宁喜其为,名之曰托,遂行于世。

  盖碗的底托是可以防止烫手的,但是在中国的茶和瓷器进入英国的时候,我们解决水温的盖碗的底托并没有被带过去,因此英国只好把茶杯做成甜酒奶杯的形状,添上一个手柄来解决茶水太烫的问题。后来茶托传入英国的时候,英国的茶杯都已经开始带手柄了,因此就形成现在的样子了。

  英国的茶杯

  另外一个原因当然就是本土文化的影响:

  欧洲的茶杯,源于金属酒杯,一般是银或者锡的。这种金属材质的茶杯导热性较好,饮用茶水时会烫手,所以大多有“把”,而且是双“把”。

  说到底,文化的交融中,还是会透露出最初的文化底蕴

  往期佳作推荐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 没有审美世界都与你无关

  ▶ 旧的东西,更有风味

  ▶ 有院子,才有生活

  ▶  审美品位,最能看出一个人教养

  ▶  马未都:最终救中国的一定是传统文化

  ▶  干净,是对一个人极高的评价

  ▶  会玩的人,最有情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