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解你真实的“下面”了
事情还得从“盆底肌”说起。
估计大家听我说“盆底肌”快要听烦了……
1
one
盆,顾名思义,就是骨盆。
如果你往腰部下方,也就是“胯”的位置摸,能摸到的那两块明显的骨头,就是骨盆的上沿部分。
旋转一圈看的话,确实很像个盆子。只是没有底。
盆子内部的空间,即我们常说的“盆腔”。
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盆腔内部侧视图,器官的顺序和结构都很清晰。
而从正面看,她们的分布则是这样的:
(正视图)
*最为醒目,在相对居中的位置,*前是膀胱,被骨盆前方挡住了,后面是大肠。
面积庞大的小肠,位于这三个器官的上方,绝大部分已经出了盆腔。
再凑近俯视一些看,能更清晰地看到三者的位置。
(俯视图)
2
two
前面咱们讲了,骨盆是个没有底的盆子,但是盆腔内又容纳了很多重要器官。要保证这些器官不往下脱落,就必须有肌肉在盆底做支撑,托住她们。
这些位于骨盆底部、封住骨盆口、并托住骨盆内部器官的,就是咱们经常说的:
盆底肌。
请注意,盆底肌,并不是一块肌肉,而是一个肌肉群,由很多组肌肉组成。
(俯视图,可以看到多组肌肉交织)
而在这些肌肉群中,有一处肌肉非常重要。
它从前面的耻骨,一直延伸到后面的尾骨,相当于封住了整个骨盆口(下图绿色部分)。
(俯视图)
(侧视图)
这一处肌肉,叫耻尾肌(连接耻骨和尾骨),我们通常也简称为PC肌(即耻骨、尾骨首字母)。
所以,严格来讲,PC肌并不等于盆底肌,而是盆底肌群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关于PC肌的重要性,我们已经说过太多次,这里不再赘述。
(想要了解的,可参阅“pc肌:一块女性身体里最神奇的肌肉”)
简言之,PC肌一旦松弛,不仅夫妻生活容易不和谐,还附带有漏尿、松弛等各种问题。
而PC肌本身,是一块肌肉,并且跟我们身上大部分肌肉一样,属于“随意肌”。
所谓“随意肌”,顾名思义,可以随着意识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去改善这些肌肉的质量。
小知识
“肌肉”和咱们日常说的“肉”一样吗?
分情况:
当我们对着彭于晏的*流口水时,这个肉,就是肌肉。
3
three
对女性而言,既然要全面地了解“下面”,最不能忽视的,就是“生孩子”。
因为,这绝对是影响“下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尤其对骨盆和盆底肌。
我们都知道,生孩子时有一个词,叫“入盆”。
入盆,也就是入骨盆腔。通常的入盆,即指宝宝让自己的头部进入到妈妈的骨盆腔里,并与骨盆衔接而不浮动,为最后的出生做准备。
像这样:
(正视图)
(上侧视图,下仰视图)
然后,随着宝宝的下降,骨盆会逐渐张开,开始分娩。
最终,宝宝从头到脚依次通过骨盆,安全出生。
(侧视图)
(仰视图)
可以看到,整个过程,都伴随着女性“下面”所有器官和组织的配合,而骨盆和盆底肌,更是首当其冲,承担着胎儿降生前巨大的挤压和冲击。
骨盆在整个过程中会“被迫”撑大,盆底肌肉,则很容易因为撕拉而受损,变得松弛、没有弹性。
同时,这个过程,显然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很多妈妈都会遭遇到侧切,侧切切的是会*位,一般不伤及更内部的盆底肌,但如果切的较深的话,也难免会有些许影响。
所以,分娩后的妈妈,骨盆都需要矫正和恢复,才能回到正常状态。
而我们着重强调的盆底肌,更是如此。
(“漏尿”示意)
4
fou
这就是我们的“下面”。
然而,由于她的身份常常令人害羞和尴尬,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她,尤其是她的健康。
也因为这种忽视,无数人,尤其是女性,曾深受其害。
END
▼
想过的更健康看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