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娘化”现象是一种心理问题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娘化”现象是一种心理问题吗?

2018-10-12 18:45:56 作者:朱广力 来源:CJ工作坊 阅读:载入中…

  现今,“娘化”现象越来越常见,无论韩流的青春组合还是日本动漫,无不带来一股“阴柔之美”,对我们的生活尤其青少年带来了明显影响

  如果有些人沉湎于“阴柔之美”,深陷“娘化”,甚至对自己性别感到苦恼,不认同自身的性别,在心理学上有什么样的说法呢?

“娘化”现象是一种心理问题吗?

  性别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一旦儿童认识到”两性世界不同时,他们就会探索现实生活中男孩该做什么”“女孩该做什么”,逐渐发展自我性别身份识别,采取与自己性别身份认同相一致行为模式

  如果儿童对自己的性征不满意或否定,并有改变为另一个性别的强烈愿望,就可能表现出爱穿异性服装,与异性伙伴一起玩耍,进行异性伙伴的活动模仿异性伙伴的言行等。

  当儿童成长到青少年期,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困扰,迫切地想要开始以他们想要的性别角色生活,同时可能伴有情绪和行为的障碍,例如焦虑忧郁、对立反抗等。

  目前对其发生机制有以下的假说:

  一是神学论,有人在阿弗洛狄忒的女神殿偷东西,神给予其惩罚

  二是神经内分泌论,大脑皮质损伤和内分泌平衡,造成了对性的不协调和性激素水平改变,导致对性别的不认同;

  三是基因理论,可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其四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过度的恋母情结使孩子产生希望性别的改变;

  其五外部环境论,外阴部的过度损害改变个性或者家庭对孩子的”女孩化“的培养方式造成对性别的困惑

  这种性别认识的不同和改变在美国精神病协会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不再被认为是一种障碍,从上一版本的“性别认同障碍”而改称为“性别苦恼”。

  这种多元的性别认同“正常化”,更体现社会包容和进步。

  当性别认识和性别身份认识不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痛苦时,或者在学习工作社交方面带来损害时,可能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

  从心理治疗方面来讲,通过整合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对儿童、青年父母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对父母的支持团体治疗等,设法将个人整体心理活动、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升华,给予其足够空间帮助个体去探索性别的问题和性别认同的展现缓解性别苦恼和其他的心理困扰,获得真实自我的感知并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机会成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同时社会的文明不断进步、更加开明合理合适价值观,个人全面的发展和成长是当今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和确立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