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性

2018-10-21 15:45:07 作者:喇嘛哥 阅读:载入中…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性

  词:喇嘛

  曲:高鹏军

  唱:葛小虎

  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大家相谈甚欢。席间,有人讲起自己人到中年的各种境遇暗淡可能感同身受原因吧,我旁边的一位长者尽然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大概有人觉得在众人面前流泪是一件丢人事情特别是有一个自称皈依佛门修行多年的人,看到这种场面,更是一脸的鄙视,开始大谈特谈人生境界家教义,那意思就是一个人活这么大岁数,还这么感性简直就是白活了。

  说这话的时候,长者也是微微颔首,始终认真的倾听,更没有据理力争。那位善谈者越发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出口都是梵文佛语,大段大段背诵经文,貌似是一位修炼多年的大师,大家一时语塞,无人接话。不过等他长篇大论完毕之后,我身边那位长者轻轻巧巧的说了一句话不俗即仙骨,多情佛性突然感觉这位长者才是一位有开悟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把信佛当成一种信仰,出口闭口就是禅语和道义,手不离串,口不离佛,见庙就参拜,见神就许愿,慈悲就是放生,虔诚就是吃素,大有看破生死的意思,一副不食人间烟火样子。好像柔软就是脆弱简单就是愚昧,无情就是放下,诵经就是修行,结果,很多人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佛气,却总觉得哪那都俗不可耐,一切流于形式主义的信仰,就是耍流氓

  我还认识一个人,常常用佛法来超度别人,劝勉别人能走出苦难的通途就是信佛。那年,我的至亲去世,一段时间因为想念,常常会触景生情,想起往事也会流泪,她总是一脸不屑的指责我们过于脆弱和矫情,大讲特讲生死轮回前程往事。后来不幸儿子意外离世,我们还担心,这个坎儿她怎么能度过啊。想不到,她果然看得开,仿佛儿子就是出差去了似的,反而反过来笑呵呵的安慰我们说,儿子往生了,值得庆幸,流泪就阻碍了他往生的道路。更匪夷所思的是,之后,经过一个大师的指点,把儿子生前的一些遗物统统扔掉,理由是这些东西里有晦气影响她修行。那时候,我看到这个不悲不喜的人,莫名的感到脊背发凉,这不就是那种心上长出脆骨子怪物吗?

  和一个修行多年的长者讲起这事,长者居然也是那句话: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性。须尔,他沉思片刻解释道:佛之所以是佛,就是因为他的慈悲和对万物的感同身受。佛既然来普渡众生,只有悲着他的悲,忧着他的忧,才懂得尘世疾苦喜悦才能领悟和开化。

  仓央嘉措正是因为懂人间的酸甜苦辣,才会被无数人尊称为活在民间的佛。才有那些柔软的句子至今温暖人世间的我们,比如: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流浪在拉萨的街头,我就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试想一下,一个人在经历过无数风雨磨难,被岁月侵蚀和风化之后,依然柔软如沙,如棉,如稠子和牛奶,依然能够为一棵小草感动,为一朵花而惊喜,为一句话而动情,为一个人而流泪,为正义和良善振臂高呼,挺身而出,这才是传说中的菩萨心肠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性。毋庸置疑,现在有很多人打着高雅幌子做着恶俗的事情,对审美认知没有判断和鉴别,以为只要文艺就高雅,只要愤青就正义,只要标新立异就是个性张扬,只要逆风飞扬就是独立思考可惜这个世界,不俗和佛性从来不是白衣飘飘就是纯情,不是画得逼真就是大师,不是唱得越高就可以成家成腕儿,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就已经得道。而是在辜负后依然能相信真情,挫败后依然坚信能善意冗长中依然能发现惊喜,繁琐中依然能懂得细腻,才是真正的修行。当然,柔软不等于脆弱,坚强不等同于坚硬。只有不断的软化和拆除被世故麻木人世间筑起来的防备和无情,敞开心胸才能看到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的样子。

  谁说英雄不洒泪,人间情长最暖心。无论是佛家的“空性,无我,无心”,还是道家的“柔能克刚,上善若水”,不就好似布道一颗柔软心吗? 只有把内心的藩篱打开,才能接纳美好传递美好,分享美好,感受美好。

  墙拆了就是桥。一个真正拥有柔软心的人,才能在风雨满楼,世俗碾压之后,依然能全身心投入迎接那一捧暖阳,那一片春光,那一场相逢,那一次怀想,才能像一只世事洞明的猫长老,只要你轻轻挠一挠它,还是愿意翻个身,换个姿势太阳的。

  一个人只有吞咽了无数次人世间的不测和磨难,才能巧妙的度过一生。而这被岁月覆盖伤痕,直到依然还有柔软的能力,还能坦然的表露心迹,敞开心扉抚慰人间的冷清和薄凉,才是真正懂得了人生,放下了得失和爱恨。在一朵花中闭关,在一个人的路上穿行,那些柔软才能顶出和风霜雨雪可以抗衡的老茧,据说它们都有一个统一名字叫坚强!

  我深深坚信,那些强大的人从来都不会冷漠和无情,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内心柔软,才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