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刘嘉玲:不讲道理,是夫妻相处最高境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刘嘉玲:不讲道理,是夫妻相处最高境界

2018-11-06 21:01:29 作者:胡周 来源:心之助 阅读:载入中…

刘嘉玲:不讲道理,是夫妻相处最高境界

  公号改版了

  好多人跟心悦君说,找不到心之助了

  其实只要把心之助置顶就可以了

  只需要5秒钟

  心悦君教你置顶心之助哦

  文 | 胡 周

  之前,刘嘉玲在节目中数落梁朝伟,每次在外面只会扮惨。

  并且说,她很同意张爱玲一句话结婚之后,谁不讲道理,谁占上风!”

  并控诉:“我们家那个,不讲道理,已经到了最高境界了——他连话都不讲!他就拿一双很忧郁眼睛看着你,直到你煮碗面给他!”

  这段话,刘嘉玲看似在吐槽梁朝伟的不讲道理,其实是在变相的秀恩爱,宣誓主权

  一句话点破婚姻真相夫妻最高境界就是不讲道理。

  上周和女儿一起看电影《找到你》,我泪流满面,她一脸困惑地问我,为什么?

  我说,生活需要经历过的人才能懂。

  她的世界就像她的眼睛一样黑白分明,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

  简单纯粹,却也懵懵懂懂,有些道理只有体验过才真正懂得,它的对错没有想像得那么重要

  姚晨饰演的律师李捷,第一次百口莫辩的感觉是在派出所体验的。女儿被保姆带走,她报警,赶到的家人同事不相信她说的话,他们都只相信自己判断

  她第一次知道,有些话听起来很清楚,有些道理讲起来很明白,却不一定被理解

  真是荒唐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语言,那么亲,那么近,却偏偏互相不理解。

  作为律师,李捷一向精明干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她都理智清醒,做起事来有理有据有节,保持着好像永远正确姿态

  她认为,律师的职业操守是帮委托人打赢官司,就会用尽一切手段达到目的丈夫家庭生活不满,她就离婚成全,方向清晰,行事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

  所以,在面对被抛弃的全职妈妈时,她理直气壮地说:“我现在这么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不会像你一样被动。”在处理家庭问题时,一副公事公办的决绝,不留余地

  她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似乎也没有做错什么。

  但,并没有带给她快乐幸福

  也许,不是有道理,我们就可以得到幸福;不是做得对,我们就可以生活得快乐

  道理本身有一种距离感,让我们近在咫尺,却像远隔天边,遥远而冰冷。

  况且你的道理,有时只是对别人的不理解,只满足自己

  当我们觉得自己有道理的时候,才会毫无忌惮、没有负担指责别人。

  • 妈妈责问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好学习?为什么那么不小心?”

  • 丈夫责怪妻子:“连个孩子都看不好,整天都干什么去了?”

  • 妻子责备丈夫:“我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不能多陪陪我?”

  • 员工抱怨领导:“头儿太没眼光了,我这么优秀,竟然看不到。”

  • 上司满意员工:“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踏实。”

  其实,很多矛盾冲突都源于我们坚信自己是有道理的一方,我们对的。

  我对,意味着别人错,这种认定本身就是一种局限。

  执着于道理,妈妈就看不到孩子的内心需求;丈夫很难体会妻子的不易;妻子也很难理解丈夫的压力;员工很难看懂领导的用心;上司也很难全面了解下属

  是的,你所坚守的道理,对别人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委屈和不公平

  我的闺蜜同同跟妈妈一直关系不好,两人一说话就吵架。原因很简单,用她的话来说,是妈妈太固执,想挣钱自己又缺乏判断力,她一劝两人就吵。妈妈呢,觉得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苦,不受待见,心里特难受

  两人都认为自己很有道理,所以,谁也不肯妥协,一步不让。

  后来,同同在生孩子期间爆发抑郁精神状态非常不好,整天哭。妈妈看着女儿这样,心疼又没办法,一下老了好几岁。这个期间,两人的矛盾也达到了顶点,一张嘴就能吵起来。

  她们的情况比较了解,事实上,同同是担心妈妈受骗,影响以后的生活。妈妈呢,一直觉得对女儿有欠疚,就想用金钱弥补

  两个人困于自己所坚持的道理,眼里只有对方的百般不是,唯独看不到对方真实的爱。

  有时候,我们的不快乐不幸福恰恰是我们太有道理,太对了

  一个人太有原则,太爱讲道理,

  是因为他们活在“应该”之中,

而不是“真实”之中。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

  是除了黑、白,还有灰色

  我小时候被妈妈告诉,吃饭必须要“粒粒皆辛苦”。后来在我的脑海里,似乎有这么一个固定公式

  吃饭就应该全部吃完。

  我又同样拿这句话去教导孩子时,她哭了。我的孩子告诉我:“妈妈,我已经撑得不行了,为什么你一定要让我这么难受?”

  我当时非常吃惊

  后来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我和父母之间的联结,本应该是通过情感但却是通过“要求”、“对错”、“道理”,以至于让我变成了一个“过度应该”的人。

  而我继承了这种控制

  于是,我心里固定的准则,总是时不时地冒出来。让我无法看到他人活生生的内心世界,更体会不到道理背后的“人心”。

  在电影里,李捷深深反省,是在救孩子的关头

  她向孙芳要孩子,却被指责:“你不配当妈妈。”跟她在指责别人时,自己的无比正确、理直气壮如出一辙。之前,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对在别人那里是错。

  一瞬间,她理解了孙芳,再也恨不起来。

  在我的咨询室里,第一次来的咨询者,常常会使用这样的句式:

  “为什么他不......”

  比如说

  为什么他不觉得自己应该改掉这个习惯

  明明是他错了,为什么他不认?

  等等。

  等到第二次来的时候,她们又常常说:

  “我想和他沟通,可是他就是对我冷暴力。”

  听上去似乎她很委屈,但其实,如果你知道沟通的定义,你就知道,如果沟而不通,那一定是双方没有找到利益共同点,没有找到交集,就只能进入到对抗的关系中去,此时所说的“沟通”其实是“控制”。

  比如我会来访者:你是怎么和他沟通的?

  来访者说:我就会半夜里把他拽起来,告诉他我是多么的心痛,我是多么的需要他。

  这是沟通吗?

  这是索要情绪价值

  因为在这个对话中,我们只能看到来访者单方面的情感诉求,在这样的对话里,她无视伴侣的需求,比如

  1)伴侣是否同意在这样的时间段沟通;

  2)伴侣是否愿意给她情绪价值的满足;

  3)还有伴侣这么做,对自身的好处是什么?

  4)伴侣如果有主动性沟通的话,他希望在这对话里得到什么?

  这些都不在你的考虑范围里的话,这就不是沟通,这是控制:就像是半夜啼哭婴儿:我饿了,你必须要喂我奶吃!

  从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事事都是“你应该......”的讨厌鬼,到一个人人喜欢的“读心者”,我用了6个月。

  是2年前,通过心之助情感咨询师培训班

  而在2年后,我可以坐在心理咨询室里,成为一个给别人“治病”的人。

  因为我从一个原来的“我”,蜕化为了一个新的“我”。

  沟通的关键是“理解”,过度讲道理的人想要学会沟通。要先学会理解别人,而理解别人的前提先理解自己。

  过度的道理和控制,是在围绕一个外物来构建自我,这个外物可能是早年养育者的要求,也可能是一些外界评价标准

  在这种人生观里,“标准和原则”成为了我的行事准则,而我的感受和需求是不重要的,是得不到认可,不被爱的。

  只谈道理,不讲感受,难怪我曾经个别人眼里的“讨厌鬼”。

  在《找到你》里,李捷说:“这个时代女性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做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但事实却是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有了孩子,我才了解了生命意义,才有勇气面对生活残酷。”

  她再也无法斥责朱敏,转而冒着身败名裂风险,在法庭上恳请法官让朱敏拿回孩子的抚养权;她也无法责怪孙芳,留在记忆里的只有那些美好日子

  生活不是道理,听起来是一回事,懂是另一回事。

  因为道理太过简单,而成人的世界是复杂的,只要道理和控制,还不足以撑起我们的生活。

  给自己一个进化的机会,才会有更多有选择的人生

  —— 心有助,不孤独 ——

  ps:给自己一个进化的机会,才会有更多有选择的人生。情感咨询师班一个越老越值钱行业等你来加入

  -作者-

  胡周,长不大的宝妈,小时候把心弄丢了,一直在找,你遇到了就告诉我一声。

  爱我的人请分享朋友圈

  没看够的这里一定有你爱的

  

  死前最后一秒他笑了:妥协婚姻的人,活得有多惨?

  重庆伤童案背后的真相:当疯子挥舞屠刀的时候,我们拿什么保护孩子?

  李咏自传遗言: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塑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