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点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小点滴

2016-02-11 作者:陈伯坚 来源: 羊城晚报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小动作,大道理。

小点滴

  儿时住祖屋。祖屋奇老,据传200岁以上。有物为证,檐滴下大青砖窟窿密布,有近乎透穿者!点滴奇力,深铭稚嫩心灵,至今不忘。不知道出身此老屋,黏附点滴窟窿印痕,是否对日后发生了影响,鄙人有癖好——关注小事。

  入初小上课,见新老师捧书手指震颤,就牵挂她是否在发冷;习字页有个污点,绝对弃掉重写;每次作文,都很在乎语句旁双圈密点的数量……及至中师毕业,一个小小座谈会上,校长说,叫你们来,是上级通知,有几处最穷苦最偏僻山村,需要一些在那里干一辈子的教师。你们可以考虑两天,有困难不愿去的,下次开会提出,可不去。散会。简单得令人意外。两天后的会上,不愿去的同学髙兴地离开。留下来,准备挨苦苦一辈子的,鄙人在列。校长却给每人派一张“表”,原来,竟是被“保送”上省城深造!此小事成了人生历程大节点。无数次回味,无数次得益。人生能有几次这种“小”机遇啊

  散文大师秦牧曾对我说,行文间,精彩的四字句,常令全篇生色,不应小视。窃以为,此乃成就大手笔的诸多小秘诀之一。一直苦心历练,可惜学养浅薄,少有成效。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把小说习作寄给文坛巨擘茅盾先生,“恳请指正”。信件发后又愧悔不已……不想,两周不到,文化部红框大信封就到了。我屏息展阅,是笔墨工整的抄件,茅公来信。末尾,有赫然“茅盾”毛笔署签。细读全信,最入心一句,指我的小说“题材不够尖端”。说实话,这6字,一生受用不完。出乎意料,再一周,又来一件文化部红框大信封,竟是挂号寄来的茅盾部长亲笔信原件。(经典语句 www.wenzhangba.com)

  那个时代,大人物与小蚁民的“点滴”关系,确乎教人刻骨铭心。尊敬的老舍先生给我的回信,封面与家信无异,封右下签“舒缄”,才让我格外注意。笺上,“这小说缺少故亊”7字批评,则成了半生弄小说的重磅警语。每回开篇,必髙悬脑海,教益殊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次壮胆向权威文学刊物《人民文学》投稿,特在篇末致主编语,诚盼惠教,一句知足。不久,主编某君真的寄赠一句:不拟采用。读后,让退稿及一语附言长镇案头,直至两年后,该刊刊发2万余言拙短篇。

  1985年参加省五届人大会议,曾与国画大师关山月同组。余较年轻,被安排兼管文件。一天深夜,忽然发觉少了一整份。很紧张,以为是年老资深的关老,带回越秀宾馆住房细阅。急驰询问。大师恬然回道,本人那份,每册封三右下,都写了个小“关”字;回去细看,此事与关某无关。听后,深深佩服,不由感叹!小小“关”字,彰显大师锐远眼光与细致处事风范,滋半生。

  30余年前,有幸认识着名诗人朱子奇先生,聚会交谈,私下闲聊,书信来徃,亦师亦友。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一个小手势——习惯双掌轻迭腹前。在下关注“点滴”,曾问其所以然。回道,谦谨点好。知一小手势亦意涵深邃,让我更觉他渊深博大。几年前方悉,朱老原是革命元勋任弼时秘书。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小点滴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