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投向人性的另一束目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投向人性的另一束目光

2017-09-02 16:00:21 作者:何异 阅读:载入中…

投向人性的另一束目光

人为什么会喜欢上某件艺术作品,不是因为其本身有多好,而是观赏者把自己情感投注在了这件作品上。这就是移情的本意和出处。心理学借用了这个词,并扩大了它的内涵与外延。

我们在不同的时候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体悟和感受,这就是不同的移情,足以用来考察自己的心理状况。就像当你的孩子上学了,你又一次翻开教科书,你发现里面的内容原来非常有趣,配图和小故事都极具用心,或者,你感到非常厌恶,你觉得那儿那儿都是问题。对教科书的不同移情,一定会影响你对孩子学习的干预态度和方法。

2008年到2009年间,我在四川灾区负责两个万人板房区的心理关怀站。这无疑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其直接效果是让我放弃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我去了社交互联网公司做起了用户研究员,后来还去了游戏公司设计网络游戏。然而,忙得昏天暗地,并不足以消解心中块垒。

为了消化那一年的经历,我去读了社会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当我再一次读了当年囫囵吞下的《乌合之众》,这本被弗洛伊德称为当之无愧的名著的《大众心理研究》,居然给了我反观0809的勇气。换句话说,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移情,从枯燥变成了可参照。

后来,参加很多互联网论坛,听说这是互联网大佬们的必读书目。我决定离开互联网。当时的感受,正应了曾奇峰老师精神分析传播师计划开启时说了那句话:在向人类心灵深处探索的同时,这些探索的成果暂时还只是被少数人所使用。

再后来,为了挣外快,我去给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代课。由于大家看起来更重视变态心理学而不大上心社会心理学,所以在课上我总会说,心理咨询的目的是通过调整来访者的心理状况以更好的适应环境,如果你连社会环境构成机制都不了解,你怎么做咨询。与此同时,我会极力推荐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和爱米尔·杜尔凯姆的《自杀论》。我这样做,虽然有勾引学员认真听课的嫌疑,但是,也都是真实所想。至此我对这本书的移情稳定下来,我也重新当了心理咨询师。

我对《乌合之众》最后的移情:它是投向人性的另一束目光。

如果说,弗洛伊德因为向人性多看了几眼,便成就了其伟大的话。那勒庞也是一样,只是他用了另外一个视角。

勒庞和弗洛伊德一样,他们的著作都收到好坏参半的评价。当然,我对批评他们的言辞从来不关注。因为,他们都在自己的著作的导言里,有类似以下的申明:

我们对群体禀性的研究只能算是一种概括,是对我们的研究的一个简单总结。除了一点建议性的观点外,对它不必有太多的奢望。别人会为它打下更完备的基础。今天,我们不过是刚刚触及到一片儿未开垦的处女地的表层而已。

既然有了这样的申明,那么任何对开路先锋的指责和批评,都是瞎扯淡,并且都源于嫉妒。在这里,弗洛伊德就显示了他的可敬之处,他说:“我们把勒庞的言论作为我们的引路人,因为它对无意识精神生活的强调,十分适合我们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为什么会这样说,可以从勒庞的下面这段话感受下:

社会现象可能是某种巨大的无意识机制的结果,而这一机制通常超出了我们的分析范围。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喻为波浪,它不过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湍流的表象。就群体的大多数行为而言,它在精神上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低劣性,在另一些行为中,它好像又受着某种神秘力量的左右,古人称它为命运、自然或天意,我们称之为亡灵的声音。我们虽然不了解它的本质,却不能忽视它的威力。

无疑,勒庞以另一个视角观察着人类的潜意识,阐明着潜意识的作用,以及强迫性重复等问题。所以,当我们去考察人性及人的潜意识的时候,不应忽视了考察群体行为和心理这个视角。当然,也永远不要忽视来访者身上的群体属性。(感人故事 www.wenzhangba.com)

比如:勒庞在《乌合之众》里点明了群体属性的一个基本事实——情感增强,智力下降。

在心理咨询中,如果发现来访者在某个点上出现情感增强,并下意识的不使用理智,咨询师会立刻想到这个点上有潜意识冲突,挥舞心灵手术刀的欲望可能就会被点燃。然而,这个时候,最好考虑一下来访者是否正投身于某一群体之中。

比如,现在有的青少年谈起二次元,会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增强,智力下降。如果在这个点开挖他的潜意识,有人就给出了各种相关于暴力、色情、可爱、虚幻等的各种忧心忡忡的解释。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过度在意这个点。因为,他只是投入了某个爱好者群体而已。也许过一段他发现别的群体就离开了这个点,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被群体的排他性自动的排除了出去,被迫离开了这个点。

与此相反的情况是,一个人一直不愿意投入群体,说好听点叫享受着孤独。这可能才更值得野蛮分析一下。

比如,有个人总是拒绝和朋友打麻将,或者跟朋友打麻将总是赢,这两种人都会让人不安逸。他们其实是同一种人——不愿意放弃智力,让自己情感增强一下。其实也就是潜意识拒绝加入群体。这里需要强调是的,这个麻将群体是一群上了桌子就只会拼火气、斗可爱的家伙。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就是对智力的执念,这在潜意识层面可能是对父爱的执念。因为在严肃的父亲面前,表现得不聪明,就会失去父亲的爱。所以,常言道,没有一起干过蠢事儿的,算不上好朋友

勒庞说“人们在智力上差异最大,但他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这个观点其实暗示了,无论是谁,对智力和情感都是有需要的。人是需要群体的。

享受孤独和享受群体,在心理健康的层面应该有同等的地位。能在两者之间自由切换,可能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最后,鉴于勒庞的另一个发现——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在向人类心灵深处探索的时候,请不要忽略群体心理这个视角。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念、推理和想象力,信仰与宗教,意见与信念,领袖及其手段,犯罪与陪审团……透过这些我们身处其中,或至少可观察的群体特征,你会发现人们的潜意识会表现得更顺畅且明显。

由于《乌合之众》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传阅量很可能大于心理行业

我想说一句阴话

永远不要对任何互联网产品忠实

也不要坚信任何炒股理论。

作者 何异

对了

大家留言可以基于本文内容发散,我会抽取15个上墙,被上墙的网友将获得由人民邮电出版社送出的《乌合之众》一本。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