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作中的跳跃技巧
诗歌写作中的跳跃技巧
诗歌写作技巧包括主旨、角度、结构、意象、断句、分行、跳跃、穿插、诗眼、语感等等。我认为,主旨、角度、结构、意象、断句、分行等技巧是基本功,也是“硬功”,即便诗歌写作初学者,只要写诗,就会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自觉运用到这些技巧,只是所体现出来的技艺有高低的差别。而“跳跃”与“穿插”技巧,则属于诗歌写作中的“轻功”,甚至可以说是诗歌写作中的“高难度动作”,并非每个诗人都能熟练运用,也不是每首诗都运用得当。
本文所探讨的诗歌写作中的“跳跃”与“穿插”技巧,是本人读诗和学诗的体悟和认知,需要阐明的是,文中所指的“跳跃”非其它诗歌理论文章所阐述的传统意义上的词语与意象被打破或割裂的“跳跃”,而是写作过程中思维由此及彼的大跨度“跳跃”,是诗歌写作中跨度最大的“跳跃”;而关于诗歌写作的“穿插”技巧,则是本人写诗时的一点体会。
诗歌写作中的跳跃技巧
从外在结构上看,诗歌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文体,分行排列的形式为诗歌的大跨度跳跃提供了微妙而广阔的空间。这种空间不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的空间,而是在写作思维和内在逻辑约束下的相对自由与自在状态。诗歌写作中的大跨度跳跃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难度写作”的本质,因此,很少有诗歌初学者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1、何谓诗歌写作中的大跨度跳跃?
通常,在诗歌写作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写作思维模式:一种是循着惯性的、直线型的思维活动向下延伸的直线型写作思维模式;另外一种是在诗歌表现主旨的统领下,跳跃度极大的、非直线型的写作思维模式。本文要谈的诗歌写作中的跳跃技巧,即是指跳跃度极大的、非直线型的写作思维形态。
直线型写作思维模式例子
晚 安
(爱尔兰)希尼
门闩拨开,一窝锋利的光
剖开了庭院。从那扇矮门外
他们弓身进入如蜜的走廊,
然后直接穿过那道黑暗之墙。
水坑、鹅卵石、窗框和门阶
稳稳置于一堵光亮中。
直到她再次超越她的影子跨步进来
并取消她背后的一切事物。
(黄灿然 译)
直线型诗歌写作思维模式特点:
·写作思维呈直线型向下延伸;
·语言转接和呼应痕迹明显;
·诗歌内在的逻辑是显性的;
·诗歌的整体语言呈直线线结构。
跳跃型诗歌写作思维模式例子:
风暴
(瑞典)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突然,漫游者在此遇上年迈
高大的橡树——像一头石化的
长着巨角的麋鹿,面对九月大海
那墨绿的城堡
北方的风暴。正是楸树的果子
成熟的季节。在黑暗中醒着
能听见橡树上空的星宿
在厩中跺脚
跳跃型诗歌写作思维模式特点
·写作思维呈大跨度跳跃式发展;
·跳跃部分的语言跳离前面部分的语言;
·诗歌内在的逻辑是隐性的;
·不同的跳跃点的语言呈点状结构。
2、大跨度跳跃在诗歌写作中的好处
大跨度跳跃在诗歌写作中能够让诗歌更加精炼快捷地抵达写作的主旨和核心,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语言变化,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具立体感,提升了诗歌的内在表现力。大跨度跳跃技巧在诗歌写作中的运用也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丰富,气息更加迷人。更重要的是,对于诗歌作者而言,掌握了诗歌写作中的跳跃技巧,等于拥有了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奔向诗歌主旨的领地。
3、诗歌写作中的几种跳跃技巧
在实际的诗歌写作中,常用的大跨度跳跃技巧主要有三类:阶梯式连续跳跃、分层式跳跃、“诗眼”跳跃。
A、阶梯式连续跳跃
阶梯式连续跳跃类似于体育运动中的三级跳,更形象地说类似于我们平时玩的由低处向高处连续跳跃的“跳楼梯”运动。阶梯式连续跳跃的特点是以诗歌的主旨为目的地,不断地打断语言的直线逻辑,连续地进行大跨度跳跃,每跳跃一次在诗的意蕴上提升一次,一步步逼近诗歌的表现主旨,最终通过跳跃抵达诗歌的主旨。
示例:
《过普渡寺》
何三坡
月下的琉璃瓦。被风吹散的琉璃瓦。清凉的月光的响声。
众生被废弃在白昼里。
一块石头在说出寒冷。
万物被蒙羞。
何三坡的《过普渡寺》一诗,在诗歌的大跨度跳跃中运用的就是阶梯式连续跳跃技巧。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是“普渡寺使万物蒙羞”。
这首诗的第一行“月下的琉璃瓦。被风吹散的琉璃瓦。清凉的月光的响声。”是三个并列的意象群,通过这三个意象群描摹月下普渡寺的环境,在写作思维上是直线型的思维模式。但在第二行作者不再延续第一行的语言逻辑,而是跳开,另辟蹊径,转向写“众生被废弃在白昼里”,相比第一行,这是一个大跨度的跳跃,可以看到,通过这个跳跃作者距离表达“普渡寺使万物蒙羞”的主旨跃近了一步。
第三行的“一块石头说出寒冷”,作者又一次割断了上一行“众生被废弃在白昼里”的语言逻辑,从“众生”中跳开,跳向“石头”,通过这次跳跃,作者用“一块石头在说出寒冷”表达了信男信女被废弃在普渡寺外的寒冷中的窘状,无疑,这次跳跃更加逼近了诗歌的主旨。
最后一行“万物被蒙羞”同样割断了与上一行的语言逻辑,从写“石头”跳向写“万物”,通过这次跳跃对前面的表述进行总揽与提升,最终抵达了诗歌要表达的主旨。
阶梯式连续跳跃是跳跃技巧中的一种形态,我们理解一种技巧不应把其教条化,学艺之道在于掌握精髓并加以变通。事实上,以阶梯式连续跳跃为雏形,在任何一层跳跃中结合直线型写作思维形态对语言进行扩充,就可以变通出另一种技巧形态,限于篇幅,不再加以阐述。
B、分层式跳跃
分层式跳跃是将一首诗设置成几个单元,形成组成诗歌的几个“构件”,在跳跃上,以上一个“构件”为起点,进行大跨度跳跃,通过跳跃,最终完成诗歌的整体提升,抵达诗歌表达的主旨。(励志故事大全 www.wenzhangba.com)
示例:
穴居
翟文熙
晨在云层后孵化着,一只太阳的幼雏
蛋壳里生命体在动,睁开
被光晕染的眼睛
天空
是新的。
起床,活动身体
猫着腰在村庄逡游一圈。
世界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
树在噼噼啪啪地生长,黑鸟停在枝上
有一双哲人的眼睛,羽毛
也是新的。
我回到古代。
在一个潮湿的洞中穴居,以炭火取暖,做饭
读书,思考人的意义。
阳光一窝窝涌进来
有一些思想是新的。
这首诗表达的主旨是“乡居生活的美好”,在写作逻辑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四个“构件”),第一节写的是早晨的天空,联系第二节进行对比,可以看到,第一节明显是一个独立的层次(构件);第二节和第三节在语言逻辑上并没有割断——第三节的首句延续了第二节最后一句的的语言逻辑联系,属于诗歌写作中的直线型写作思维模式,这两节可以合并理解为诗中的一个完整“构件”;第四节写“我回到古代”的生活情景(实际上是想象与现实结合的乡居生活情景),在语言逻辑上明显又割裂了与上一节的关系,这一节也可以理解为这首诗的一个独立构件;最后一节转而写阳光和思想,再一次割裂了与上一节之间的语言逻辑关系,又构成了这首诗的一个独立构件。
可以看到,这首诗以第一节(第一个“构件”)为起点,第二节和第三节(合并为第二个“构件”)进行了一次跳跃,第四节(第三个“构件”)进行了第二次跳跃,第五节(第四个构件)进行了第三次跳跃,通过三次跳跃,完成了这首诗的整体提升。
分层式跳跃的特点是以“构件”为单位,下一个构件与上一个构件之间形成跳跃关系,构件内部之间的语言基本上是直线型写作思维模式。
研究和学习分层式跳跃技巧时,需要注意是的有些诗由于语感、诗的表现形式或作者个人写作偏好的原因没有对诗歌进行分节,但并不妨碍其诗歌内部“构件”的各自独立,这就需要我们留意分析。
C.“诗眼”跳跃
做“诗眼”是诗歌写作中被普遍运用的技巧之一,而通过“诗眼”的跳跃提升整首诗又是做“诗眼”时最常使用的技巧,可见“诗眼”跳跃技巧在诗歌写作中的重要性。
写诗如烧开水,当“诗眼”没出来之前,水在加热中,当“诗眼”一出来,这水就烧开了。通常而言,“诗眼”会安排在诗歌的末尾进行,常用的“诗眼”跳跃技巧有两种:总揽式跳跃和单元跃进式跳跃。
总揽式跳跃
总揽式跳跃的特点是在“诗眼”跳跃中对“诗眼”前面的诗句进行总括和覆盖,抽取表达诗歌主旨的核心意念,进行跳跃提升,表达诗人独有的发现、心灵的皈依或普世的价值,从而整体上提升诗歌的表达。如:
深夜开车去镇上寄信
(美国)罗伯特·布莱
是个寒冷的雪夜。大街上一片空寂。
惟一在动的东西,就是纷乱的雪花。
掀起邮筒门时,我摸到了那冰冷的铁。
这雪夜里有我所爱的隐秘。
我开车四处乱逛,我要浪费更多的时间
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是“对自然的爱”,诗眼是“这雪夜里有我所爱的隐秘。/我开车四处乱逛,我要浪费更多的时间”。诗人在诗中先是描述雪夜的空寂、纷乱的雪花、邮筒门冰冷的铁,然后从中抽取出表达诗歌主旨的核心意念——“这雪夜里有我所爱的隐秘”进行跳跃提升——“这雪夜里有我所爱的隐秘。/我开车四处乱逛,我要浪费更多的时间”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隐秘的雪夜,甚至要浪费更多时间的内心的狂喜,从而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爱。
很明显,包括“这雪夜里有我所爱的隐秘”在内的后面部分是对前面诗句的总括和提升。
单元跃进式跳跃
“诗眼”跳跃中的单元跃进式跳跃与总揽式跳跃不同,它不是在对前部分诗句总括的基础上进行跳跃提升,而是随着诗歌的延伸和发展,到达“诗眼”所在的单元时,顺势进行跳跃提升,从而抵达诗歌的最高点。如:
沐浴中的女人
(美国)雷蒙德·卡佛
纳奇斯河。就在瀑布下方。
离任何小镇都是二十里。阳光
醇厚的一天,
带着浓稠的爱的香味。
我们呆了多久?
你的身体,毕加索的线条,
已在这高地的空气里渐渐干爽。
我用我的内衣
擦干你的背,你的臀。
时间是一头美洲狮。
没来由地我们就笑了,
当我触到你的胸,
便是地松鼠
也晕眩了。
这首诗表达的是沐浴中的恋人间隐秘而美好的爱,诗眼是“当我触到你的胸/便是地松鼠/也晕眩了。”诗人在诗中先是描述写意的河流中呆了很久的带着爱的香味的恋人,接着描述男人凝视中女人身体的线条和为女人擦干身体的美好感觉,最后“当我触到你的胸,/便是地松鼠/也晕眩了。”一次顺势而不露痕迹的跳跃,通过神奇的想象“便是地松鼠/也晕眩了”,活灵活现地表现了恋人间隐秘而不可言传的美好感受。
很明显,这首诗“诗眼”的跳跃提升不是总括前面部分,而是随着诗歌的发展,借势跳跃,最后到达诗歌的最高点。
D、诗歌写作中进行大跨度跳跃应遵循的原则:
一、有的放矢,写诗时形成构思的习惯,梳理好结构,设计好跳跃点。
二、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跳跃时不能导致诗歌的断裂。
三、不做无用的跳跃,跳跃是为了拓展诗歌表现空间的宽度和深度,为诗歌的主旨服务,是提升,是拓展,是深化,不是炫技。
诗评媒编辑部信箱:shipingmei001@163.com
法律顾问: 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 马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