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强迫症:不优秀不配活 | 武志红巡讲连载 · 第19集
关注回复 「早安」
每日一句 每天不同
上海巡讲·拥抱巨婴走向丰盛
刚才我们讲的是自恋和依恋,那么现在我们再讲讲全能自恋的正常表现,这是在我们一般人身上的表现。
如果我们不仔细解读,你可能发现不了,原来全能自恋在我们身上有这么多的表现。
那么全能自恋有4种表现:
1、卓越强迫症。 什么叫卓越强迫症?追求卓越,追求完美,换句话叫:不优秀不配活。
这也是中国应试教育体系越来越变态的原因,因为中国人都活在这种感觉里,就好像必须优秀,必须完美,不然比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说的夸张一点。
但这个事可以带来一个好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曾经有个工作人员勤劳程度调查,中国人排第一,接着又调查敬业程度,中国人拍倒数第二,所以中国人很奇怪,即勤劳又不敬业。
2、想法多行动难。为什么?因为在母婴共同体里面,婴儿是发号施令的那个人,而妈妈是执行者。 而且在母婴共同体里,婴儿会觉得“我是世界的中心”
3、诛心论。什么叫诛心论?我估计在座50%的女士在吵架的时候一定要追对方的动机——“比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因为此心可诛,你一定要找出你丈夫,那个男人他的坏心眼来,然他向你道歉。
为什么?因为在全能自恋里面,我一想,地球就应该这么运转。所以,想法非常的可怕。
你对我不好一定是因为你有一个坏想法,所以我一定要找出来,然后把它给灭了。
4、退行。当你在关系中失败,你就会退行到全能自恋。
我们先讲讲这个卓越强迫症,如果你去了解当代中国人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实在太可怕了。最近经常见到这样的新闻,而且都是狼爸。
狼爸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开始训练,简直是要自己的孩子全能,我的朋友胡慎之形容“他们在培养圣婴”。
比方说有个新闻是这样讲的,一个肥头大耳的父亲,他们夫妻俩都喜欢户外运动,从他们的女儿1岁开始,每天都要步行至少8公里,为了训练孩子的吃苦独立能力。
后开又有一个中国父亲,他想培养全能的孩子,孩子4岁就在雪地里奔跑,跳伞,好像自己的孩子4岁就能具备无所不能的能力。
还有北大毕业的一个妈妈,规定了她女儿早上5点到晚上11点之间的所有行程。而且安排的挺好,不纯粹是学习,还有弹琴、体育运动。
但是很夸张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规定7点到7点半看新闻联播,不是很能明白她为什么要孩子看新闻联播。
以上都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些都是自己的内心里住着一个全能自恋的婴儿,自己没有活出来。
所以就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的无所不能,真的把全能自恋实现,那么这种状态之下连心理医生都没有办法,去哪呢?只好去精神病院。
很多朋友觉得我这样讲有点过分,就好像在其实一样,但这是一种真实的东西。因为精神分裂症到了这个一步已经非常非常的困难。
所以,如果你这么早就开始培养你的孩子,真的到最后谁都没办法。
那么,接下来我在讲一下我在咨询中故事。
这两个都是躁狂抑郁症,躁狂抑郁症有时候跟抑郁症一样可怕,到躁狂抑郁症这个份上基本上靠吃药为主。
第一个是高二的女孩,她几乎和班上一般的男孩谈过恋爱,而且她长得很美,所以导致全班女生嫉恨她。
于是,这些女生孤立她、攻击她。这个女孩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攻击她,所以最后她不敢去上学,陷入躁郁症状态。
而且一个月有两周躁狂,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像神一样,因为躁狂症实际上就是全能自恋,而抑郁状态就是彻底无助,再有两周就在彻底无助里。
那么最后她被医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了,我跟她谈的时候发现,其实她的智商很好,还有逻辑在,我们可以很好的给她讲逻辑。
咨询半年后她恢复的还不错,现在大学毕业过的还行,但是她身上的全能自恋还很明显,未来她受挫很可能还会再找心理医生。
有一次和她谈话是这样的,每次大考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有一两天我就恨不得去死。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也不知道,就是强烈的想去死。
我猜成绩发下来,那肯定是因为成绩不满意嘛,我就问她是成绩不满意吗?
她说:不是,你看我成绩很好。
我就很纳闷:你有例外吗?
她说:没有,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下来,都想死。
我问:哪怕有一次呢?
她又想了想:哎呀武老师,有一次!门门课都是第一名。
我很震惊,看着她对她说:你好像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这时轮到她震惊了:武老师难道我不是完美的吗?
所以有时候当你的条件太好,又是全能自恋,你就很惨,因为这个女孩出现这样的事情,她有很漂亮,很聪明,经常考第一,家境也不错,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正好让她活在幻觉里——我是完美的。
另外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年轻企业家,他说:武老师,我恨不得在企业里每一项都是我最强。
他说的“恨不得”是很真实的,比方说在企业里加班他是最多,营销他是最强的,而且他还喜欢健身,身材特别好。
如果你是这样的企业家,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你招的都是窝囊废。因为在这个窝囊废的对比里,你发现自己太牛了。
但是这个人还好,他很渴望,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去做,他知道自己有问题,在我这里咨询了有两年以上效果很好。
再给大家讲一下,躁狂抑郁症实质上就是我无所不能。
当他活在“我无所不能”的状态里,那会怎样?他们这个时候非常轻易的做决定,所以处在躁狂的状态都是大家很担心的,比方他认为自己可以轻松地挣十个亿。
这样的故事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不是这样的,让我们再继续讲讲。
就比方说“不优秀不配活”
我的一个来访者在国外名牌大学读的硕士毕业,但她没法工作,她找我做咨询的早期她说过这么一句话:武老师,我觉得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你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当时很惊讶,她其实长得很美,她的家庭是亿万富翁的家庭,她又是名牌大学硕士毕业而且是在国外读的,为什么会说自己条件不好呢?
她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很美,我的父母是亿万富翁,是名牌大学毕业,但是我自己有没有创造出什么,我没有才华。
所以通过这句话,我得出这样一句话“不优秀不配活”。
紧接着在英国留学的一个哥们儿找我做咨询,那哥们儿也觉得自己非常的差劲,他也讲到才华的事,我就问他:什么叫做才华?
他说:你在一个领域,独自创造了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帮你闯出一片天地来,这就叫有才华。
当然这是我的复述,他的原话给我这种感觉“天呐,你想做上帝吗?”,仿佛他要在某个领域创造东西,你想创造一个东西太难了。
据我所知有才华的人都会做这么一件事:归一和顺从。你放弃自己的自恋,把自己交给那个领域,然后碰触那个领域的规律,然后这叫做才华。
所以迈克尔杰克逊他就不断的说他的音乐才能就是上帝通过他这个管道来表达,所以他的音乐才华是这么来的。
但是想前两位追求才华,总想要这个东西,因为婴儿最初追求的就是这种感觉,不仅感觉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而且他还会觉得我创造了宇宙。
所以这是一种很深刻的东西,我也是有幸在一次很深的催眠状态之下进入这种全能幻觉。我发现我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无所不晓,宇宙是我创造的。
再往深的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当你考一百分的时候你的父母就说你的体育不好;当你体育好的时候,你的父母说你品德不好;当你品德好的时候,就说你不可爱。
你具备在多的优点你父母就是不认可你,或许大家很难理解这一点,我也不是特别理解这一点。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有一种很常见的原因——你的父母心中住着一个完美的孩子,你必须完美才能得到他们的夸奖。
所照中国父母来讲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晓,每一方面都是完美的。
为什么追求完美呢?因为你的具备全部的能力,你就能够掌控这个世界,所以强迫症式的完美主义经常从这来。
“如果我是完美的,我就可以控制外部世界了”当你有这种完美主义的朋友,必然导致这样一种事情,当事情没有在你的掌控之内的时候,你就很崩溃。
而且崩溃的时候,你会出现严重的自我攻击。为什么呢?因为你会有这样的逻辑,之所以失控,之所以外部世界没有被你控制好,是因为你还不够完美。
所以有这样的朋友你会活得很辛苦,每遇到一个挫折就会搞你自己一次。
结果你真的变得很优秀的的时候,但是你总是觉得还是不够,因为你不是完美的。
那么还有第二部分,想法多行动少。
这是我们前面想的,因为婴儿提供想法,妈妈配合行动,所以婴儿他不会去行动。
而且不行动的时候还有个好处,因为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完美的,而一行动了,你的完美必然破灭。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完美,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事,你一发号施令这世界就如你所愿。
只有一种事可以——打游戏。比如当俄罗斯方块,你可以很好地指挥那个俄罗斯方块。还有赌博,赌博的人都是在追求这种感觉——瞬间赢得全世界。
经典的解释是,那些严重的事情,比如说吸毒、酗酒、滥交,包括打电子游戏,都在追求这一个玩意儿——全能感。
这就会引出中国式的问题,我们前面讲的劳心者和劳力者,出现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见过很多中国的企业家,他们只善于干这么一件事——画饼。
他们活在这个全能的想象中,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然后跟你讲情怀,讲使命,然后跟你画饼画的特别好特别好,而且他们信以为真,假如他们足够聪明的话他们画的这个饼就特别打动你。
但是如果你让这些老板自己去做事,比方说他觉得你营销不好,你让他去做,他就完蛋了。
所以通常这样的人只能提供想法,提供战略,但是不能去执行。但是又很有意思,很多人心甘情愿的为这些画饼的人所驱使。
为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劳力者,你是一个很勤劳的人,你通常会是一个缺乏创造力的人,通透力不高的人。
所以你需要这个画饼的人,给你提供全能自恋的能量,然后你再去执行。
相反,有些人执行能力特别的好,但是他就是需要一个老板。因为只有他自己,他就没有想法,没有动力,没有创造力。
所以我会说,劳心者就是为所欲为的巨婴,而劳力者就是被客体化的圣母。在母婴共同体里,这边是婴儿,这边是母亲。
在婴儿的想象里,最好是只有他有情绪、他有欲望、他有需求,而妈妈就是一个客体,来满足他的。妈妈没有自己的需求,没有自己的欲望,没有自己的动力。当然这两个是可以转化的。
关注「三点一弯钩」
回复【巡讲】即可获取往期回顾
你可能还想看
志红武巡讲连载·第17集
母婴关系的构建——依恋关系的开始
武志红巡讲连载·第18集
完美主义:缺乏自我整合的能力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点一弯钩
Heart
在这里,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