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 | 我不偷不抢,凭什么得不到尊重?
文 | 末日之日
前几天,一个“迟到5分钟,哭了半小时”的话题挤上了微博热搜。
什么样的迟到能让人这么伤心,是错过婚礼的新郎,还是错过考试的学生?点进话题才发现,这“眼泪的主人”原来是外卖小哥苏大奔。
事情起因于一个“手机号码为空号”的客人。外卖小哥苏大奔到了送餐地,却无法联络这个神秘人,只好先送其他订单。
没想到,十几分钟后,“神秘人”换了个手机号,上来就是一通骂,最后命令大奔必须在5分钟内送到,不然就去后台投诉。
大奔强忍着心里的委屈一路狂奔,还是没能在五分钟之内赶到。他被投诉,罚款300元,一天的工资打了水漂。
回程时天降暴雨,电瓶车也刚好没电,饥饿、寒冷和委屈交织在一起,卖小哥苏大奔推着电瓶车在雨里走了半小时,也哭了半小时。
压垮堂堂七尺男儿的,不仅是风雨、金钱,还有人们的冷漠和歧视。
不少外卖小哥都被像“神秘人”这样蛮不讲理的客人刁过。就算不被刁难,他们也时常感受到那些订餐客人傲慢和鄙夷……
办公大楼门口,常听到白领们举着手机厉声催促送餐的声音:饭不能凉了,汤不能洒了,送得太慢就要投诉了……
马路上,也常有人因嫌弃外卖电动车占道而破口大骂:交通不畅都是因为你们这群送外卖的。
我们习惯在天气恶劣,不想出门的日子里,点一顿可口的外卖,却很少有人会对那些顶着风雨来送餐的小哥说声“谢谢”。
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送餐服务带来的便捷,却吝啬于对服务人员表示出应有的尊重。
网友小白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穿着外卖员的制服生活了一天。
在同一个柜台点单时,服务员会礼貌地问顾客“先生您好,你想喝点什么?”,但面对送餐员,却成了粗暴的“你的单子写了什么?这是你的单,快走!”
在一家餐厅用餐时,穿着外卖制服的小白被客人像外星人一样打量,还被服务员质问是不是在偷吃客人点的外卖。
就连身边的两对情侣看到了他的制服,也不约而同地调换到了远离他的座位。
最后的试验地是一家酒吧,一个姑娘走过来,开口就是 “去,给我拿俩杯子过来!”
小白说,在这次实验中,他感受到了无所不在的鄙视,那些鄙视,让他觉得非常不舒服。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多数人只想往上看,却经常忽略了,底层劳动者们,也需要被尊重。
小时候,家中凡是有来安装或维修电器的师傅,父母都会道一声辛苦并递上一杯解渴的白开水。
我曾不解地问:“他们只是修理师傅,又不是客人,为何要对他们这样客气?”
母亲告诉我:“他们上门来为咱们提供服务,付出了劳动,咱们享受到了服务,自然也要尊重人家的劳动,表示感谢啊。”
年幼时期的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也内化成了我自己的一些小习惯:在家门口的修车摊打完气后,总是不忘对修车的大爷说声谢谢;乘坐出租车时,也不忘开口说声“师傅您好,麻烦送我到×××”。
后来,我才慢慢了解,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习惯,能让那些底层的劳动者们感到自己被尊重,同时,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
曾有一个大学教授,因为暴打了一位女环卫工上了热搜。
媒体深挖得知,二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教授打人只因女环卫工的垃圾车挡了他的路。
据说,这位中科院硕士毕业,在日本获得过博士学位的教授,刚被某大学聘请回国,手中正在进行千万级别的学科项目。
他在对女环卫工拳打脚踢时,还在叫嚣着:“你挣多少钱,我挣多少钱!”
新闻一出,众人唏嘘,原来一个人读书多,学历高,并不能代表他就有人品,有修养。
或许他在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面前知书达理,风度翩翩,但在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环卫工面前,却彻底暴露出了人品的底线。
幸好,这世上也并不全是像“教授”一样的人。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在汽车站的候车大厅,一位老妇正在为一个年青人擦皮鞋。
年青人捧着张报纸交换着跷着二郎腿,态度傲慢,仿佛擦鞋女就是他的下人。而老妇没有一点不自在,态度专注地对待着自己的“生意”。
老人绷着脸在年轻人的旁边坐下,然后伸手拍了一下年轻人的腿。年青人一惊,忙正襟危坐,直至擦鞋结束。
年轻人付钱时,还道了声谢。而一边的老人始终未发一言,只是在旁用行动默默地提醒孙子:要学着尊重社会底层的每一位劳动者。
有的人在长者面前客客气气,一旦面对底层服务者时,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样的人,他的修养只是一种社交伪装。
而如老者一般真正有修养的人,则不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也不会将他人踩到尘埃里。
在一些人眼里,只有大企业主、专家教授、明星权威才值得万众跪舔,而对环卫工人、保洁员、送餐员、快递员这些底层的劳动者根本不屑一顾。
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些劳动者虽然没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没有丰厚的薪水,没有傲人的学历,但他们也是在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劳动。
而我们,正是他们劳动的受益者。
我们每天奔波在干净的街道上,却看不到环卫工人凌晨起来清扫的身影;
每天在整洁的环境中工作,却忽略了保洁阿姨一遍又一遍擦拭的艰辛;
体验着网购为生活带来的方便,却不知快递小哥跑遍全城的辛苦;
享受着丰盛的食物,却还在不停抱怨超出了预定送餐时间的那一分钟……
他们的每一份报酬都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得,这样的努力工作的人,为什么不能得到尊重呢?
所谓尊重,也不是指你要对他们过度怜悯,而是不要轻视,只把他们当做普通人来对待。
在见到公司的保洁阿姨时说“您好”;在收到快递小哥送来的快递,和送餐小哥送来的外卖时说“谢谢”;下班时,对守在大楼门口鞠躬的礼仪员说“再见”。
询问劳动者们的姓氏,用“张师傅”、“李师傅”、“王师傅”来代替“通下水道的”、“洗油烟机的”、“收破烂儿的”……
这些微小的礼貌足以让他们感到欣慰。
生活中,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但在这之前,不妨先去学着尊重每一个靠自己的双手谋生的人吧。
作者:末日之日,爱写诗的90后民谣狗、当然也爱摇滚。狂热的理想主义者,白日梦患者。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微信公众号独家原创稿件,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读者”微信后台。
编辑:末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