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明的名句摘抄
●是以真人终不自师,故能成师;终不自明,故能成明;终不自我,故能成我;终不自智,故能成智;终不自见,故能成见;终不自高,故能成高;终不自德,故能成德;终不自彰,故能成彰,终不自用,故能成用;终不自任,故能成任;终不自大,故能成大;终不自美,故能成美;终不自真,故能成真。凡此十三,真人所不取。
是以真人不尚其名,其名显矣,不贵其誉,其誉远矣。故道士务于道,勤于德,托良徒,追明师,讲化律,诵经籍,习仙气,修斋直,思神明,检口过,束五心,逝六情,背阴贼,向生门,行大慈,念一切,哀孤老,矜寒贫。斯学士之上业,贤者之福田,自非明师之约法,何能如斯?是以明师者,道之门户也。何以故?其师明则法教行,其师暗则法教不成。 ----《太上妙法本相经》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 ----《菜根谭》
●(他以独有的声腔和文体,把“智慧”和“有趣”破天荒地纳入社会伦理论域,同时,他也一再把道德判断转换为智力判断,由此突破了社会伦理探讨的单一道德向度:)
“伦理道德的论域也和其他论域一样,你也需要先明白有关事实才能下结论,而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
只要你是个好人,或者说,站对了立场,一切都可以不言自明。”
“智慧”作为蒙昧之敌,在王小波的作品里乃是道德的前提,更是道德本身,
而与道德灌输势不两立:“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 ----王小波
●假想在平行的人生里,你总会在得意之后也有着最深的落魄,那会是什么样子的?一介鬓发斑白对酒当歌扼腕终不得志的文人,一位身中乱箭热血崩流插戟而逝的英雄,或者一名万念俱静踽踽独行于旷野的行者?想想自己,只当是这最后的模样。也许从未给出过真爱,却拼了命地想从他人的手中索取,吸血一样地去巧取豪夺,结果不言自明。悲伤,不是从身体里某个角落生发出来的,它是雾一样地劈头盖脸地裹挟着自己的那座小小的城池。给过的,不是真爱,是默默无语的悲吟。在平行的人生里,或许只遇到另一个自己,才能予心脏最温软的跳动,一直一直跳动。
●其实只需要亲自明白的告诉我结果。我就一切能放下和明朗化,让生活和工作和人生走上正常的轨道。我讨厌不明确不拥有的只付出没收获的不明确的一切。这才是威害人生和生命的。
●木清明月现,心静空自明。
●其一
倾夜漏雨听,陌上花无形。
小城寒霜近,独尔难自明。
朝夕一频开,悲兮枯槁残。
其二
明晨有景花自落; ?
雨燕深夜独徘徊. ? ?
轻舞扁舟落地苍 ; ?
玉露为芷晨为霜.?
其三
淡淡烟雨情,
徐徐晚来风,
弱柳扶腰肢,
杏花剪眉眼。
●匆匆的,几年就这样如水一样的流过,有些失落,有些遗憾,也曾想用最真挚的情来挽留住这匆匆的时光,可终究不能,时光冉冉,叹年华已去,岁月淡泊,叹不知该如何珍惜。思想深处久久缠绕的是丝丝的无奈和感慨,不免有些悲凉。就像牵挂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滋味,才放下,又想起,一如落花的飘零,酸酸的,甜甜的,可却谁也无法察觉,唯有自知自叹自明。
●自学者自明,自大者自误;
自律者自强,自负者自卑;
自觉者自立,自夸者自缚。
●问佛
为何不让所有的花朵一样香艳
佛说
香花不艳艳花不香
缺憾常常圆满罕有
人不可求全事不可求满
水满则溢月满则缺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天人本一体是非一念间
天有黑白阴晴人有素艳贤愚
天贵守恒持久人贵自知自明
外表的艳只为障俗人的眼
内在的慧才是立世的本
没有知足的心给你再多也是不满
没有内涵给你再多的艳也是摆设
予你黑暗当下因你有光明未来
予你快乐当今因你会前途未卜
上天安排的都是合乎因果的
命里该有的都是顺理成章的
不要拒绝也不能拒绝
不要退缩也不能退缩
不需质疑也不能质疑
不需悲哀也不能悲哀
顺来顺迎逆来逆受熬过即过
千遇万劫都是烟云一笑了之
素有素的馨香雅丽
自有彩蝶相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吴承恩《西游记》
●《留愿》
独登高楼望远川
云雾缭绕尘如烟
青烟鸿影一盏茶
孤灯自明照心间
倚坐轩窗听夜雨
梦起梦落空留愿
不知残烛墙影断
泪湿衣襟马扬鞭
隔窗观世无别恋
今生难续前世缘
日日夜夜年复年
与君同征战沙场
●没有自知自明就是你高估了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
●人家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你就不用死气白咧往上靠了!没有自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