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不识君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天下谁人认识君?
太15-20
随着影响力的扩散,耶稣已引起了上层的注意。为此,耶路撒冷派出专家小组,前来调查耶稣的言语和行动。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耶稣的问题,就是他的门徒竟然不洗手就吃饭,简直是太不把古人的遗传当回事了。于是,他们立刻开口批评耶稣。
本以为理直气壮、胜券在握,哪知竟然被耶稣反问的哑口无言。他们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就是以古人的遗传代替神的律法,注重表面却忽略了内心。正因此,他们才成为了一群假冒为善的人。
在耶稣看来,使人污秽的不是饭前不洗手,乃是人心不圣洁,言语行为有罪恶。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只能说明他们是属灵的瞎子,自然也就认不出近在眼前的救主。
尽管出师不利,但对耶稣的调查却并未结束。新的组合到来,这一次,他们要求耶稣行个神迹给他们看。不用问,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有疾病或难题,也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乃是要探讨耶稣的能力是否与传说相符。
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耶稣却放弃了。不只是在他们面前,最初撒旦让他将石头变饼,从殿顶跳下时,他都拒绝了。
当然,耶稣一定会证明他是神的儿子,但不是因为自己心中有怀疑。同样,耶稣也一定会行神迹,但绝不是为了向这些硬心之人提供研究的素材。
在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之后,耶稣用七个饼,几条小鱼让四千人吃饱。神迹显出,只为让人更认识他。可惜,人心愚钝,多数人只是把耶稣当作施洗的约翰,或者是某位先知而已。
耶稣的门徒呢?他们对耶稣的认识如何?彼得作为代表,回答了耶稣“你们说我是谁”的提问。“你是基督,永生的神的儿子”。门徒不愧是与主关系密切的人,尽管众人对耶稣的身份仍说法不一,但他们却不受其扰,乃是答出来标准答案。若是一张白纸黑字的试卷,耶稣的问题无论是填空还是选择,彼得都可以得一百分。
当然,彼得能答对,不是因他聪明过人,也不是因为见多识广,乃是天父亲自将指示他。就他个人来说,对基督的认识依然是肤浅的。因此,当耶稣预言自己将要受苦、被杀和复活时,彼得显得毫无心理准备。在他的心里,基督只跟荣耀有关,不可能跟苦难、被杀相关。很显然,他仍需要神进一步的启示和教导,否则,他不会明白真正的基督就是要先受苦,后得荣耀。基督如此,那跟他的门徒亦当如此。只是,将受苦视为荣耀,绝非易事。
为了让门徒更加认识他,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登山黑门山。在山顶上,三个门徒见到了神子在天国中的形象。并且,在他的两边,分别是摩西和以利亚。二人一个是律法的代表,另一个是先知的代表,都是为基督作见证的。
美景奇异,门徒流连忘返,不愿再下山。但是,时间未到,工未完成,尚有许多人没有认识主。因此,他们必须要下山,继续传讲天国的福音。
到了山下,耶稣再讲死里复活的预言。虽重复预言,门徒却根本不往心里去。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世界的地位与权力。为此,耶稣提醒他们,从跟从的那天开始,门徒就该活出天国的样式。一言蔽之,就是要有爱与饶恕。
天国的子民,遵行神的诫命,不再留恋罪中之乐。心中有爱和饶恕,就不会视婚姻为儿戏,乃是夫妻相爱,忠贞专一。同样,认识到天国宝贵的人,自然会舍弃一切跟从主。
那位少年的财主,因为许多的事放不下,忧忧愁愁地走了。究其原因,还是对主的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天国的荣耀远超地上的荣华。
因不识主,有人转身离开。即或是留下,若不识主,也是相互攀比、斤斤计较,在前的早晚成为在后的。包括耶稣的门徒,因识主不足,仍在计较眼前的得失,争论地位的高低。倒是那坐在路旁的瞎子,却高喊:“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很显然,他们知道耶稣是谁。至少,比当时许多耳聪目明之人识主更深。
耶稣一言一行,只为让人能清楚地认识他。切记,认识耶稣无关肉眼的好坏,只在乎你心灵的眼睛是否已睁开。
灵眼睁开,必然是:莫愁前路无人跟,天下谁人不识君?在读福音书时,求圣灵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真认识祂。
【11月3日读经任务:太21-28,诗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