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懂这一点,越勤奋的人越没有前途
文 / 国馆
——国馆君按
朋友小昊,独生子,
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
他妈怀着他时,到了预产期,羊水虽破了,
送去医院住了三天,肚子时痛时不痛,
小昊愣是迟迟不出生。
医院里有经验的老护士啧啧称奇:
“我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
三天之后,他才慢悠悠来到这个世界。
果然,小昊8个月就能扶着东西走路,
2岁就开始学认字,
5岁能背下一大本的唐诗,
6岁时,很好奇女性没有鸡鸡该如何撒尿,
于是对一当街撒尿的女同学进行仔细观察研究,
充分展现了科学家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8岁就开始问很多他爹妈都答不上的奇怪问题,
再加上有个算命很灵的“王神仙”对他爹妈说过,
这孩子将来命不错,能做出一番大事出来。
到处吹嘘他孩子的不凡:
“这孩子聪明,将来留学读博士,
读完再搞研究,肯定能搞出名堂。”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虽然小昊一直成绩不错,
轻松混了个硕士文凭,
但如今他没按老爹的想法,
既没有继续读博搞研究,
也没有弄出惊世发明,
反而独自漂泊在一线大城市里,
金钱、权力、名声、女人,
这四样一样都没捞着。
今年国庆,他爹妈专程从老家跑来训了他八天,
还痛心疾首地说:
“真后悔当年没生二胎!”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说: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
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
最终把你压垮。”
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
期望值被孩子的表现不断调高,
作家 FelixYang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朋友王大雷,
工作卖力认真,出差多,
任务多,干活也非常多,
还给公司其他小伙伴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成天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接到上一季度季度的绩效反馈,
原本以为妥妥的会是个A,
结果只有个C。
这个绩效量化,是几个打分加权而来,
他自我评估给自己打了高分,
但这并没有什么用,一般来说,
直属领导的打分才是最关键的。
看着如此低的绩效得分,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细思极恐,
怀疑是不是领导对他有什么意见,
赶紧向FelixYang求救。
经过仔细分析,
发现并不是领导对他有意见,
而要怪王大雷平常表现得太好,
给领导的期望太高。
他给领导汇报时,也总是自信满满:
“领导这个事儿肯定能在5月底前完成,
我已经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了!”
结果完成时间晚了几天,
领导觉得他定是偷懒不认真,
对他的好感度肯定会降低;
但要是按计划完成,
FelixYang说:
“你虽然做了很多,
但是离期望还有差距。”
网上有位职场老手总结过:
“跟领导与部门融合的过程,
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管理好老板期望值,
并将工作结果做得超越老板期望值的过程。”
让老板的期望值超过了你自己的能力值,
工作结果就永远无法让老板满意,
到头来受伤的还是可怜的打工仔。
朋友小孙,
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做了辅导员,
工作了没多久,
他初次见面就大生好感,
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女孩追到手。
但是苦于没有追女孩的经验,
于是四处向朋友请教。
朋友说:“你只要对她好就可以了。”
小孙大受启发,每日嘘寒问暖,
花了大量上班的时间和女孩闲扯,
还经常借口自己有事,
请假、旷工去帮女孩处理各种急事。
总之,他变成了一个贴心暖男,
外加女孩随叫随到的忠实奴仆。
但小孙心里也明白,
这样耗费时间精力的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而且他这份辅导员工作,
本来学生的各种破事急事就很多,
时间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支配。
结果,等他们的男女朋友关系一确定,
小孙就开始把生活重心转移回工作上,
女朋友打电话撒娇耍性子,
他也不能多说几句安慰,
拿着一堆文件急冲冲要去开会;
也不能随叫随到,
经常杂事缠身完全脱不了身。
他女朋友大感愤怒,
觉得怎么同一个人,
前后态度差距变化这么大,
肯定小孙是个得到了就不懂得珍惜的渣男。
发了几次脾气之后,便即分手。
小孙简直痛不欲生,
和哥们几个出来喝了好几次酒,
喝得酩酊大醉,
冷风一吹,算是想明白了:
“我之前对他太好了,像条哈巴狗一样,
把她对这份感情的期望抬高了。”
作家绿叶在《恋爱需要矫情?》中说:
“女人对男人的期望比物价涨得还快。”
但现在的期望过高,
将来过于失望犹如直坠万丈悬崖;
身心俱疲,难以大口喘气。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大多数人,都被别人的高期望所牵累。
但有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
或许能给手足无措的我们一些启发。
美国一家通信公司,打算提高订户收费,
于是给订户寄出了如下通知:
“亲爱的订户:
你们收到好消息而非账单的机会肯定不多,但我们现在就要通知您一个好消息。如果您最近听到过以下传言,说本公司每月基本收费将调高10元以上,您可以放心了:这种情况绝不会发生!我们要向您告知的好消息是……每月基本收费只是涨了两块钱。”
听上去,公司不但没提高收费,
反而给用户省了至少8块钱。
这就是期望管理的一个重要操纵手段:
先降低对方的期望,
然后再做超出期望的事,
这样事情的结果更容易让人接受。
心理学家总结了一个满意度公式:
满意度 = 事情的结果— 期望
在同样的结果之下,
期望值越高,满意度只会越来越差。
在人际互动中,大部分负面情绪,
都是高期望带来的低满意度所致。
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
领导对下属的期望太高,
而且这种期望逐步攀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任那些被寄予厚望的人做得再好,
也无济于事。
所以,对他人的期望进行有效管理,
是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期望管理,
是依据“效价-手段-期望理论”进行的一项管理措施。
通过动态的期望管理法,
来达到最合理的效价。
具体说来,有如下步骤:
·正确评估自身的能力
古希腊格言云:“认识你自己。”
当你自命不凡,
高估自己的真实水平,
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时候,
往往就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不要锋芒太露
一味表现过好,
只能不断提升他人对你的期望值,
一旦你出现差错,
没有人会原谅你。
·适当暴露缺点和不足
学者梅勒表述过一种“梅勒技巧”,
就是和人交谈时先表述自己的缺点,
令对方折服你的诚实,
同时也不会对你有太苛刻的要求。
而一旦你展现出你的真实水平,
就会令人大吃一惊,
取得非常良好的震撼效果。
·不要做过高的承诺
事未成,而先夸下海口,
提高别人对你的期待,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此记得千万不要说“一定”“绝对”,
而要说“我尽量”“我试试”,
让对方先心里有底。
·动态目标管理
随着事情的进行,要及时向对方反馈,
好让对方和你能够及时调整预期,
不要等到事情的最后,
快搞砸了,才告诉对方,
这样只会让事情更糟。
作家照焕曾说:“别活在别人的期望之中。”
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情况。
人生在世,大多都背负着别人的期望而活,
甚至如弗罗姆所说:
“你想要的,不过也是别人期望你要的东西。”
但当别人的期望过高,
成为压垮你人生的负累,
生活就会变成人间炼狱,
你会寸步难行,然后陷入人生的泥淖。
大部分时候,你不是做得不够好,
只是别人用过高的期望,强暴着你的能力,
让你一直享受着不公正的待遇。
我们无法逃避别人的期望,
就不如管理好别人的期望。
因为管理好期望,就是管理我们自己的人生。
本期编辑✎ 思有邪
本期主播✎ 天意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国馆君推荐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历朝通俗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