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读水浒》1:施耐庵的混蛋逻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重读水浒》1:施耐庵的混蛋逻辑

2017-11-16 14:31:02 作者:王小二 阅读:载入中…

《重读水浒》1:施耐庵的混蛋逻辑

大伙儿,来啦。坐吧,一起唠唠。

现在,我要说水浒传写的一般,你们会不会骂我?比如,你他妈谁呀?你牛,你也写出一本让大伙儿瞧瞧!

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就像,我评价美的空调不好,我还非得会造空调吗?

小的时候,的确觉得水浒传是一本好书。大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王小二在姑父的指导下,读完了水浒,三国等书。

时间节点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

因为,我四年级就去县城读书了,是没有机会接受姑父的指导的。

那个时候,以及之后的很多年,我心里一直都认为,水浒真是一本奇书。

但在写文章的这几年,慢慢地回过味来,发觉,它只不过是把一个个故事拼凑起来,以此成书,罢了。

当然,水浒传的价值,是任何人都抹杀不掉的。

水浒传的成书背景是,蒙古人统治汉人,野蛮落后的文明正一步步摧毁当时先进农耕文化

施耐庵憎恨异族人的强盗行径,遂,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部代代相传的《水浒》,以期激发汉人的反抗欲。

的确,这是一本好书。

可是,这些年,我越来越不明白一件事:既然前半部分,大肆宣扬赞美好汉们的英雄气概,替天行道,后半部分的招安,为啥就变成了‘改邪归正’?

这个‘邪’字,从何而来?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施耐庵自己打自己的脸。这是不是施耐庵的混蛋逻辑?

不是~~

作为作者,也有作者的苦衷。有些东西怎么写,能写到哪个层面,还真不是作者能掌控的。

别说施耐庵生活的那个年代了,就是言论自由的今天,哪怕你说的是事实,你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吗?

自由,永远都是相对的。

就像昨天的文章发出去之后,很多人在微信上找我,大概都是一个意思,二,赶紧删,快删,太直白了。

不删了~~

为什么?

1.      我在试探底线。

2.      我已经收敛了很多。那已经是删减后的版本了,还要咋删?删除的部分,比发出去的文字,多多了,有意思多了。

可以稍微透一点儿,某片段,是我编的一个故事,依然是嬉笑谩骂的文风,大概内容是:

——

方腊要参观梁山,恰逢梁山大雪,宋江号召全寨的头领和喽啰连夜扫雪,以满足方腊的心愿

最终,方腊打着饱嗝回了江南,宋大哥自然也高兴了。

这就是宋江的混蛋逻辑和大梁山的情怀

——

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

当年,尼克松访华,要看长城。不巧,京城大雪。周中堂下令,豁出去了,也得满足尼克松的心愿。

结果,我堂堂中华50万百姓连夜在长城扫雪,终于满足了尼克松的心愿。这就是我们的大国情怀。

就是幸福的老百姓……

这些东西,我敢写吗?

我不敢……

所以,昨天的文章发出去之后,我仍然如鲠在喉。不是作者,很难理解我当时的心理状态。

感觉,就像是,被人扼住喉管,我发不出声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人,是不应该为政治服务的。否则,便成了狗。

你看,黄宏(小品演员)还没咋地呢,人家就说了一句‘我不下岗,谁下岗?’,因为这,被人骂了多少年啊?!

当年,我哥把我弄到报社,我为啥跑了?

其实,我去了,在报社呆了一上午。

编辑部主任(我哥的大学同学)让我看看他们之前的报道,并且,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干,有前途。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就开溜了,再也不去了。为什么?

我觉得,那些东西,我写不出来。准确地说,也不是写不出来,高唱红歌,溜须拍马,谁不会?

而是觉得,太委屈自己了。为了一份所谓的体面的工作,我何必呢?

只是,没想到的是,多年之后,王小二自己摸索着,以期走出自己的路子,是那么地难……

扯远了,书归正传。

有些东西,可以模糊化处理。而有些东西,是坚决不能写的。每个人在江湖里,都身不由己

宋江有宋江的江湖,施耐庵有施耐庵的江湖。你,我,也都有自己的江湖。

施耐庵在后半部分虽然让宋江接受了招安,改邪归正,封官加爵。但最终,施耐庵仍然坚决地否定了好汉们,他把一百单八位头领彻底抛弃了,消灭了。

善终者,几无。

整个水浒,前半部分,可以理解为,谁狠,谁就牛。后半部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是土匪,你就该死!

单从前半部分的内容来看,足以要了施耐庵的老命。而,经过后半部分的笔锋一转呢?

无尽繁华,仍归赵家。

自此,施耐庵总算可以向组织交待了!

(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