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过小日子的人,就是新生活家
台北的小日子Café。图/lulutaipei
文/丽琪
2017年已近尾端,大时代轰隆而过,小日子嗡嗡回响。
“急之国”的人们,曾经期盼财富的快速积累,能够带来生活的进阶升级。殊不知,够豪够奢,反成油腻。
“生活家”告诉他们,最基本的日常幸福,需要慢下来才能感受。然而,当“生活家”也变成一种潮流,人们就开始被它束缚,永远害怕落后。
2017年的生活面貌,就像一则箴言:无论如何赶潮流,终究拼不过岁月。我们曾经以为中年非常遥远,今年却频频撞见。人人开始下意识在自省和自嘲中思考: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11月18日,凯迪拉克举办“凯迪拉克风范沙龙”,《新周刊》在沙龙上发布了“2017年度生活方式新锐指数”,9大指数以新锐视角发现时代生活的新姿势、新节奏、新格调、新态度、新风范,它们共同指认一个新人群——他们会过小日子,他们是新生活家。
凯迪拉克品牌总监刘震致辞。
《新周刊》执行总编周可发布“2017年度生活方式新锐指数”。
1、以退为进
2017年,中国的新中产阶层,不再轻易相信捷径,不再迫切渴望成功。当中国经济进入GDP减速的“新常态”后,人们开始放弃对速度的迷恋与追逐,并采取一种持续不断的“退”的姿态,找寻属于自己的新起点和新生活。
新生活家更愿意回归家庭,亲子游市场火爆;新生活家更愿意回归原乡,到田野中去,和土地打交道;新生活家更愿意回归理想,寻找真正健康的城市生活;新生活家更愿意回归常识,让一夜爆红的热点在不断反转中自生自灭。
不赶潮流,以退为进,是“一次勇敢而极富胆识的新开始”。
比潮流更重要的是回归自我。图/pexels
2、以慢制快
2017年,曾经在前两年奢侈品勒紧裤带过日子时全线飘红的快时尚,出现了明显的增长遇困,预示着快生活的退潮。人们开始反思速度的负面影响,比如快消费必然导致的浪费和污染。
当然,慢不仅是速度的减缓,还是姿态的拉高。“慢下来才能去享受,有节制才能有品质,这些观念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新生活家们的共识”。还在大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的,恐怕不是赶脚的快递哥,就是还没活明白的人。
慢下来,灵魂才能跟上脚步;慢下来,有钱阶级才有可能成为有闲阶级。
慢下来,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图/Lum3n
3、以旧创新
2017年,我们和古典频频相遇。《中国诗词大会》的红火,提醒人们传统的养分能够提升气质;《朗读者》的流行,让有益的阅读塑造我们的三观;《见字如面》重温了书信的魅力,原来,有些深情可以永恒不变。
人们开始种草钢笔,并且重新写信,偶尔看看歌剧,读书会成为了城市生活的新风尚。古典不是衰朽,不是陈旧,而是一种稳定的风格。潮流已逝,风格永存。古老的美学增添了生活的典雅,它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步调和节奏,让内心笃定,让生活常新。
内心笃定,生活常新。
4、以守为攻
2017年,狂风浪潮般的热钱正在退潮。多年以来,乘着中国经济起飞的东风,房地产的开拓和扩张相当迅猛。还好,人们并没有被热钱砸晕,随着增长的瓶颈和扩张的收缩,聪明的新中产放弃了一度强势的进击,转而“守成保富”。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那些曾经疯狂买房的人,开始沉下心来,从对财富的孜孜不倦,明显转向“意义分享”与“价值构建”,房地产业开始出现租售倒转的现象。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需要守拙,在稳中前进。
在消费时,新中产开始为美学埋单。
5、以轻拨重
2017年,沙拉开始变成正餐,“过午不食”小组不断壮大,代餐粉推动了禁食体验的流行。“断舍离”的生活理念,已从身外之物发展到身内生活的内容,这种新型生活的要点就是以轻拨重。
从轻食、轻奢、轻欲到轻身体、轻资产、轻社交,这一年是属于轻话题的。“一切坚固的东西慢慢烟消云散,一切沉重的抱负也正在轻轻放下。”轻生活就像一个门把手,只需一转,一个繁华的世界就出现在眼前,再一转又回到鸟语花香的自然当中。轻盈,是对待生活的新态度。
轻生活开始流行。
6、以私济公
2017年,共享经济的风口,把蒲公英种子吹得漫天飞舞,它们落下地来,生长出新的生活思维和生活方式。
尽管共享经济还不成型,中国离“即插即用”的共享生活相距尚远,资本的游戏玩过火之后还留下了一大堆后遗症。但是,人们对闲置资源进行再利用,让自身从对物质的单一占有关系中解放出来,并且让更多的人能够自由地选择喜爱的物品和服务。
这是共享主义带来的生活民主,人人都有过上小日子的可能性。
互联网使全球的知识得以共享。图/视觉中国
7、以简就奢
2017年,人人怕“中年”。从90后的秃头、摇滚老炮的保温杯到油腻中年盘在手中的核桃,不断冲击人们的格调神经。新中产们在低调的自省与自嘲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优化自身的趣味格调,就是为了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人。
“去油腻化”,催生了一种化繁为简、以少胜多的简奢时尚。他们追求的清润而不油腻,精致而不繁冗,健康而低调,成为新中产生活的新美学。
新中产崇尚简约的生活。图为艺术家David Gilliver创作的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微观雕塑作品。图/视觉中国
8、以浅返深
2017年,知识经济消费回归理性,内容导向逐渐替代网红导向,内容创业者不再单纯靠名气和仅仅追逐新鲜感,而更愿意深耕系统性的知识分享。知识消费正在成为新中产的精神刚需,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优质的内容付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在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将超过1.8亿人。
“浅阅读进入深耕期,知识向智慧全面升级。”人们通过更有效的学习提升自我的能力,同时也通过更广泛的交流获得精神层面的深度享受。“越读越性感”,新生活家们相信知识的力量。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深度阅读不但没有过时,反而重新流行了起来。
9、以丧博喜
2017年,“小确丧”取代了“小确幸”,成为时代的情绪。看起来颓废,实际上韧劲十足,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小确幸”反而矫情,“小确丧”才是朋克。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情绪,也是年轻人的态度,他们以“丧”来寻找自我,以“丧”来对抗世界。面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他们报之以轻,“丧”是集体性的自娱自乐,既不冒进较真,又不妥协放弃,这是未来新新中产崛起的精神底色。
以退为进,以慢制快,以旧创新,以守为攻,以轻拨重,以私济公,以简就奢,以浅返深,以丧博喜——这是过好小日子的生活趋势,也是过好小日子的生活策略。在大时代的轨道上,能够过好小日子的人,就是享受生活本身、追求品质进阶的新生活家。
速度固然激情,平衡更为重要。全新一代凯迪拉克XTS现已上市,最富格调质感的驾驶体验,专属这个时代的新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