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出路
01
“含哥”是个女孩,打篮球特帅,为人特仗义,做事特大气,活脱脱大哥的风范,所以被美誉为“含哥”,很受男女同学喜爱。
当然,青春期的女孩子被称呼为“哥”并不是贬义,也并非只有她是。我女儿曾在初中一直喜欢被人称为“咪哥”,她初中的女同学更是被称为“郭哥”“朱哥”“路哥”等等。想当年,我也曾被因被同学称为“二哥”而洋洋自得。或许是特有的年龄段,女孩子对男孩子豁达性格的一种向往吧。
从高一军训回来后,只要女儿在家,我的耳朵就一直被这两个字洗脑,哪天打篮球含哥三分球,哪天运动会含哥跑步拿了好几块奖牌,含哥如何上进好学,含哥如何淡定自若……
听得多了,我对这个从来没有见过面充满正能量的女孩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也想知道到底是怎样宽松民主的家庭,怎样开明的父母,才能培养那样宠辱不惊的性格?!我一定得好好学习学习。
谁都知道,在未来的发展中,孩子的性格和心态是比成绩要重要得多得多的竞争力。就如我家女儿说的,就算现在把含哥扔到社会上,她依旧能活得生龙活虎。
所以,当亲眼见到“含哥”的娘亲时,我当然激动万分,恨不得上前求合影求签名求经验,以示尊敬。
没想到,含哥娘亲的表现出乎意外:什么奖牌,什么篮球,你看看这成绩,出路在哪里?
遇到冷眼后,我换位思考了下,如果我是含哥她娘,我是不是也会如此愤愤不平她成绩不理想。
但是,想了两天,我依然觉得,如果含哥是我的女儿,恐怕我会多抽出一些时间,好好跟她谈谈未来,帮她积极找找学习方法,同时,充分挖掘她的体育特长,鼓励她去走自己最喜欢的那条路。毕竟,她就是以体育特长生进的高中,继续保持自己的专项,考上理想的大学不是难事。
当然,这也许只是我的价值观。在“唯成绩论”的高中,有几个家长不为成绩发愁呢?但,成绩真的真的那么重要么?
02
涓是我一个朋友,她的女儿霖霖原来跟我家女儿在同一所学校,不过是低两届的小师妹。
当年小升初,她真是操透了心,到处找人咨询未来孩子的走向,跟我也打过同样的电话。
很简单,如果想让孩子考大学,就继续升初中读高中考大学,但是,霖霖却是个热爱舞台却不怎么喜欢文化课的孩子。
在听从了众人的意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最终,她给霖霖选择了某戏校,一所中专学校。在所有人都觉得大学是基本学历的年代,她真的是众多盲目家长中的一股清流。
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孩子喜欢就行。霖霖善音乐,懂舞蹈,而且主持也不错,但极其不喜欢学习,且学习成绩一般。考入那所学校后,虽然一天要练琴六个小时,但她却比以前少了很多学习压力。而且,该学校可以直接升到大专,以后如果孩子愿意,还可以继续考取本科。即使不考,毕业后到哪个学校做一名钢琴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今,霖霖已经顺利升入三年级,专业棒棒哒,不仅在暑期一举获得了日本神户的一个钢琴大奖,而且刚刚参演了学校排的一部音乐舞台剧,成绩傲人。
谁说成才的路,就只有考大学一条?!选准孩子喜欢的,才是王道。
03
我还认得一个朋友,他儿子比他有名气,叫王一行。虽然还是个小学生,一行在植物方面却俨然是一个小专家。
一行爸职业不详,但却对植物比较擅长,利用自己的资源,结合孩子的兴趣,从小就引导孩子热爱博物学。
六年来,一行爸带着一行在公园、河边、田间地头,写下了数百篇观察笔记,让儿子亲笔画下了五百张植物图。2016年,一行爸帮着一行建立了一个关于植物的公众号(有兴趣可搜索公众号:微言博行),里面的内容全部都是他家娃娃原创。有的是对植物的观察,有的只是简单的植物画,有的是对新闻时事的见解,有的是家庭琐事……坚持到今天,委实不易。
如今,一行篮球好,体能好,会做饭,关注时事,热爱生活,阳光开朗,是个全能发展的好少年。
2017年,一行一举拿了北京市六个科技大奖,他的《自然笔记》申报了区里自主创新性学习成果赛。材料在复审过程中,被北师大教授看到。教授表示愿意对娃娃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一行爸爸的名言是:我知道我家娃娃不能十全十美,那么就完美一项好了。
04
孩子是我们生养的,只有我们才知道他们到底是颗什么种子,可能会开什么花,会结什么果。
当然,中间变数会很大,靠的便是父母的发现和引导。
有的孩子就是热爱画画,有的孩子天生乐感很强,有的孩子运动细胞发达,有的孩子善于组织管理,有的孩子智商超常,有的孩子情商良好……其中,有的孩子早熟,有的孩子晚长,就好像自然界里不同属性的植物,我们要尊重他们属于自我的个性标签。少年得志,有时未必比大器晚成更幸福。
退一万步,即使他并无什么事业,有一技之长傍身,有乐观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态,也能在未来社会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做父母的一定要善于发现,再顺势引导。只有发现孩子内心热爱的种子,才能找到他的原始驱动力,让他在学习的路上真正找到自信满满的自己。
如果说,在高中以前,关键是要挖掘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到了高中以后,有些孩子的优劣势已经很明显了,只需要结合未来的生涯规划积极鼓励,合理支持就行。
就比如含哥,我觉得如果她愿意,就一定能以体育特长考入相应的大学,关键亲爱的各位家长,您的期望值在哪里?!
在未来的高考改革中,孩子的个性化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唯成绩论也势必会越来越落后。做家长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不掉队。
通往未来的路千条万条,但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出路。
麦子简介麦子,文字路上的苦行僧,以文字为修行,渡人,亦渡己。作品散见于《婚姻与家庭》《博爱》《做人与处事》《家庭百事通》《爱你》《家人》《新青年》等报刊杂志,《博爱》杂志和写手圈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麦子的麦田。
欢迎关注,麦子的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