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斑斓了冬的心
作者 | 程庚 主播 | 花儿飞飞
我从未像今年这般去关注法桐,是平西路上那两行斑驳色彩的诱惑,还是初冬里那一派磅礴气势的感染?
就在那么抬望眼的一刹那,它即迅速揉进了我的眼眸,斑斓了冷风拷问的心。
在这条熟悉的道路上,清楚地记得那两排法桐从最初的的羸弱到现在的茁壮,从暮春的嫩黄,到盛夏的浓绿,从秋的绿黄相间,到冬的褐红满身,一年四季美化着城市的主路。
作为沿边的常绿景观树,法桐三季的绿好像也只是初冬它光鲜的铺垫,这冷风中的树身恐是一直也在盼望着漫红傲骨的时刻吧!
漫步于道路两侧,远望那两行撼人的黄伴随车流逶迤而来,却又分明带着喷薄的激情,流淌在高大的建筑物前,高贵着整个城市的初冬,振奋着寒意轻袭中的行人。
近品那一树的味道,它的变化是自下而上的,树梢尚有绿色点缀,冠底已是焦黄遍布,而树冠的中央则是半黄半绿,半枯半荣的交杂了。
透过叶隙仰望,灿烂的阳光穿透明眸温暖了周身,顿觉这初冬的天空那么湛蓝。偶有飘零的阔叶于风中慢慢悠悠,似有不舍的样子,不禁让人顿生怜意。
虽然树下的绿化带上遍布了一层的落黄,而面对这一树树,一行行流火一样的色彩,哪里还有冬的落寞与萧瑟呢。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我知道,此梧桐非法桐。“梧桐树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么多的离愁别绪,这么多的廷恨闺怨,缘何要让无辜的梧桐去承担?想来应是古代的名家大腕们确实没有遇上过法桐,没有感受到此桐高于庭院梧桐的傲霜耐寒吧!
于是,梧桐的阔叶,沥沥凄雨就裹着幽怨的文字成为他们倾诉的寄托,亦成就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雨之幸?桐之幸?还是人之幸?梧桐柔和的温性,开阔的胸怀竟让诗词大家们如此青睐。
时代更迭,光阴飞转,直到今天,我突然为那些诗仙词圣们感到遗憾,当初若是有幸遇到法桐又将有多少的经典传诵至今?我想,那至少应该满是昂扬向上的浪漫之作吧。
诚然,我为自己而庆幸,庆幸这一目尽览的色调,庆幸冬寒乍起里的那份激情。我不禁为此时它的不甘衰谢,它的迎风有声而肃然。
侧目一旁几棵红极一时的枫树,此时大多数的叶子早已失去了撩人的色泽,显得形枯影单,干瘦如材,偶有零星的叶片颤抖于枝头,却再也撑不起深秋时的那份夺目了,只可惜它难以抵挡这气候的凛冽。
法桐经受了深秋的历练,从逐渐的萎黄到黄中略显着微红,直到大雪节气的到来,它依然保持着枫的那份火热与激越,显得那样稳重老练,不悲不喜,这份韧劲真可谓一种生命不服的昭然!
蓦然,很想把法桐栽进我尚存的农家小院,嫩芽初上时,带给我冰河解冻,春暖花开的讯息。
夏蝉鸣唱的闲暇之余,于浓荫下品茗赏读,沐落日余晖,赏红霞偎空。
秋来,观其由绿到黄的转变,感悟时光前行,年刀雕刻的生命必然,而无论凄风还是苦雨,我断然是不会生发什么忧思悲恐的。
初冬,梦想一场落雪的到来,慢慢掩盖起墙角不肯离院的黄叶,那是叶落归根,化泥护花的决然之态。我于雪的飘洒中,看桐叶与寒风的周旋;我于雪的负压里,去探寻那依然尚在的激越。
傍晚,观日暮苍山,围红泥小炉,举酒樽小酌,感受醉吟先生的那份消闲与安然,即便是“北风吹雁雪纷纷”,梦中也尽是雪里的童年和童话,又怎会有“已讶衾枕冷”呢!
每逢“小雪封山,大雪封河”的时节,古人认为亦是万物封藏的时候,人也是要“安形性”“处必掩身”的,别折腾,别嘚瑟,“昨夜西风吹过,最好是、睡时节”。
然而,就是这个小雪已过,大雪来临的时令,在这条熟悉的大道上,一颗心却怎么也难以封藏,难以抑制陡然而来的兴奋,难道真的是那覆山封河的大雪还没降临的缘故吗?我知道,今冬,一颗心硬是被这撩人的法桐给斑斓了。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而我又何尝不期盼这份感人心魄的色彩能够常驻心间呢!
作者:程庚,河南信阳市平桥区胡店乡中心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散文爱好者。一颗感恩的心,一怀浓烈的情,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感恩家乡,奉献家乡,心系故土,情满校园。
主播:花儿飞飞,唯美心情美文平台主播。世界很大,故事很多,愿我的声音能够温暖你。荔枝FM:1550184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禅心守望,只为千年的银杏
朗诵 | 天已凉,秋情难舍
配图 | 程庚 ©原创作品 授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