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经典的《舌尖上的新年》经典名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句 >

最经典的《舌尖上的新年》经典名句

2017-11-22 23:08:14 来源:舌尖上的新年 阅读:载入中…

最经典的《舌尖上的新年》经典名句

  1、与川菜的一味麻辣不同,粤菜作料简省,点到即止,重视发掘食材的本味。鲁菜、苏菜和粤菜都有海鲜菜,鲁菜葱爆酱烧,苏菜腌晒油焖,唯粤菜一味追求生猛。

  2、以这样的认识为基础,可以想象,北方的年夜饭无非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快朵颐,是珍贵食物的饕餮与挥霍,最值得称道的是热闹与排场。

  3、从腊八开始的中国年,人们通过各种祭仪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神明的虔诚、对祖先的感恩。而食物,永远是凡尘众生与天地神灵沟通的最朴素、最直接的通道。这些食物带着手的温度,承载勤劳和智慧,也带着中国人对时光流转的感知,从农耕岁月一路走来,也终将在我们的视野渐行渐远

  4、以农业文明为底色年夜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中国的年夜饭还将融入畜牧文明和渔业文明的元素,在鸡、猪、雨之外,羊肉、大虾或鲍鱼即将逐步成为年节必备肉食,所有中国人都将分享这片土地的宝贵物产。除夕餐桌将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舞台。

  5、在中国历史上,天灾人祸频仍,食物匮乏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危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曾经是人们清贫生活中所能得到的最大犒劳,是辛勤一年的农夫为家人创造的现世天堂。这种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对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丰盛不够,还要烹制得宜、诱人食欲,让我们的舌尖颤抖、迷醉。……在新旧年交替之际,家人团聚,共享美食,一同聆听岁月的脚步,感叹人生之匆迫。

  6、春节 或许终有一天 会淡化为日历上的一个寻常符号 定格为记忆里的一种颜色 然而 黄河九曲回转 生活永远向前 只要不变的时节如期而至 新年 就依旧会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浓墨重彩地绽放

  7、中国人食谱上独有的炒货在春节的需求量达到峰值,一天就能吃掉超过30万吨,相当于美国人在感恩节消耗火鸡的总重量。

  8、鱼是较晚出现的南方食材,被赋予“年年有余” 之意,因此堂而皇之登上北方餐桌。这三种年夜必备食材(指猪鸡鱼),体现了农业文明对于华夏民族的深选影响。

  9、苏菜体现了南方官僚士大夫的趣味,精致甜美,匠心独运,充满艺术气息。……苏州人过年一点也不含糊。八宝饭、蛋饺必备,各色苏式点心,醉鸡、八宝鸭、红烧肉、糖醋排骨、松鼠鳜(gui四声)鱼、响油鳝糊、油爆虾、清蒸鳗鲞(xiang三声)……哪一道菜都经过千锤百炼,让年夜饭熠熠生辉。苏菜以甜咸著称,容易腻口,因此苏州人的年夜餐桌上,还有清新的水芹、青菜和黄豆芽,调剂口味。

  10、著名的东北乱炖就是将豆角、土豆、茄子、南瓜、番茄等蔬菜,配上排骨一起炖熟,又称”大丰收“,有荤有素,丰富饱满,符合东北人质朴豪放的天性。

  11、春节是汉族的节日。作为一个农业民族,汉族社会的最大理想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2、菜系是饮食文化高度发达的标志。任何一种菜系,总是奠基于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所以才会形成独特的饮食美学特征。菜系之间的竞争,是一场舌尖之战,此战中争夺的,是定义美食的权力,我们也可从中看到口味在历史和时尚中的变迁。(文章名:芊芊闺秀与活泼辣妹的舌尖之战)

  13、南方稻作区和北方稻作区均属于农业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主体。幸运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牧业文明,牛羊成群;东南沿海属于渔业文明,海产丰富。这两个地区,为我们的餐桌提供了更多的高品质动物食材丰富了中国的年夜饭。

  14、烹制完美的烧鹅,如同中国武术的精髓,讲究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绝密的调味配方,独步天下的秘籍,娴熟的封腔手法,不损形,不泄气,干净利落。外练筋骨皮,还需一口气。皮肉分离,延展绷紧,力度直达每一个毛孔。

  15、历史上曾经失落过许多节日。古人经常题咏的上巳(音同四)、春社,如今只有极少数学者记得这些日子。还有一个寒食节,宋人把它和冬至、春节并列为三大节,如今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况逢寒食倍思家”之类的一些古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