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夫斯基的名句摘抄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为了和平、我们的幸福、永恒的和谐,为了它们基础的牢固,需要无辜的孩子流下哪怕仅仅一滴泪水,我们是否能为此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
他自己回答道:这一滴泪水不能宣告任何进步、任何一场革命,甚至于一次战争的无罪。它们永远都抵不上一滴泪水。
仅仅是一滴泪水……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还是想你,妈妈》
●我偏爱电影。
我偏爱猫。
我偏爱华尔塔河沿岸的橡树。
我偏爱狄更斯胜过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偏爱我对人群的喜欢
胜过我对人类的爱。
我偏爱在手边摆放针线,以备不时之需。 ----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出场人物几乎都不令人同情,而对屠格涅夫笔下的主人公则马上产生同情之心。我甚至同情《87分署》系列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这恐怕是因为我本身在人性上有诸多缺点。缺点多的人常常同情同样缺点多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身上的缺点很多时
候很难使人视为缺点,因而我不可能对他们的缺点倾注百分之百的同情。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缺点则往往过于明显过于静止。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我们在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自由一-一种无愧无东地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这毫无疑问是群众运动的部分吸引力之所寄。在群众运动中,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而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这种权利具有人所无法抗拒的魅力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只要能活着,活着,活着!不管怎样活着,——只要活着就好!多么正确的真理!人是卑鄙的!谁要是为此把人叫作卑鄙的东西,那么他也是卑鄙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The only gain of civilisation for mankind is the greater capacity for variety of sensations--and absolutely nothing more.
文明只是培养了人的感觉的多样性……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冬天,我就上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儿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野兽永远不会像人那么凶残,凶残得那么巧妙,又那么艺术。 ----陀思妥耶夫斯基
●当你被逼的走投无路的时候,你背后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犯罪,记住,那并不可耻!——马雅可夫斯基。 我敬法,但我更爱家
●因此,任何人就是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上都可以凭他个人的意志和精神,来决定他要成为什么样子。即使是置身于集中营,他仍可以保有他的人性尊严。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这句话,在我结识营中那些烈士以后,时时萦绕在我心头。他们的痛苦和死亡,在在都证明了一个事实:人最后的内在自由,绝不可以失丧。可以说,他们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他们承受痛苦的方式,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正是这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满意义并由其目的。 ----维克多·弗兰克《活出意义来》
●要知道,女人就是这样,爱你也是她,害你也是她,两者并行不悖。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我对情节的发展、事件的串联并没有兴趣,我认为我的电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塔可夫斯基
●多尔戈鲁基询问韦尔西洛夫什么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时,韦尔西洛夫回答道:把石头变成面包,这就是最伟大的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马雅可夫斯基
致谢尔盖·叶赛宁
死并不难
而活下去
则更艰难 ----马雅可夫斯基《致谢尔盖·叶赛宁》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直言不讳更难,也没有什么比阿谀奉承更容易的了。直言不讳,即使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音调是假的,那么立刻就会产生不和谐,随之而来的是争吵。而阿谀奉承,即使从头至尾全部音调都是虚假的,可还是让人高兴,听着不会觉得不愉快,哪怕这愉快有点儿肉麻,可还是感到愉快。而且不管阿谀奉承多么肉麻,其中却至少有一半让人觉得好像是真实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全世界都在流血,从前也一直在流血,血像瀑布样奔腾直泻,像香槟样汨汨地流淌,为此才在卡皮托利丘上给他加冕,后来还把他叫做人类的恩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刚才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旁边推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瞧——是您!您身上好像有电波!” ----陀思妥耶夫斯基《赌徒》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焦,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心灵。所以每个人必须学会勇敢进攻,战胜一切磨难,那么人生就会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杨瑾
●若观点带来好的结果,则论证者会诉诸听者的希望,而该希望有可能只是痴心妄想。相反,若观点带来坏的后果,则论证者会利用听者的恐惧。例如,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的话:“上帝若不存在,人们便能为所欲为。”撇开有关客观道德的讨论,即使一个纯物质的世界的确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可怕后果,这也不能用来说明上帝的存在。
但我们应该记住,只有当这种论证方式被用来衡量命题的真假时,它才是错误的。若用于处理决策或政策,则并非如此。例如,由于担心对选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政治家可能会反对加税,而这是合乎逻辑的。本书将提到论证中的多种“无关转移”(Red Herring),本项谬误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巧妙地使论证偏离了最初的命题—这一次,是偏离到“命题的结果”。 ----《神逻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应当赶紧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中断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不过是几滴眼泪,会干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但是人是如此偏爱建立体系和偏爱抽象结论,因此宁可蓄意歪曲真相,宁可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只要能够证明自己的逻辑就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最抽象、最难以遏制和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激情就是信仰狂,即思想的偏激。它会造就出不为任何诱惑所动的伟大的禁欲主义者,它会使心灵变得坚强起来,并使心灵具有一种几乎是超自然的威力。其他激情的转瞬即逝的火光在信仰狂的烧得慢却无法扑灭的大火面前——就等于是一根烧着的稻草放在一块烧得通红的金属面前。现实生活不仅无法使一个患信仰狂的人感到片刻的厌倦,甚至还无法使他感到短暂的满足,因为他在追求一个无法达到的目的——把理论上的理想化为现实。他越是清楚地认识到目的的不可实现性、激情的无法遏制性,激情也就变得越加强烈。 ----梅列日科夫斯基《永恒的旅伴》
●导演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雕刻时光。 ----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
●人,这种卑劣的东西,什么都会习惯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人生是多方面的,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站在第一站线的队伍里。-- 奥斯特洛夫斯基
●他处在痛苦的紧张与不安之中,同时又渴望清静,他需要一人独处,完全消极地听任这种折磨人的紧张心情摆布,不寻求任何解脱。他对涌入他心灵的一连串问题感到厌恶,不想去解答。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