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康德的美句摘抄
●康德:在康德的哲学世界里,所有的知识(也就是来自于物自体的知识)都要先经过人类心灵的加工,才能被人类认识。所以他自比哲学界的哥白尼,在他的哲学里,不是心灵去感受经验,而是心灵加工经验,心灵生产了经验。这世界(物自体)人类是永远无法真正认识的,人类看到的只是表象的世界。而我们这个先天认识形式里,包含很多用来处理物自体的工具,其中一个就是因果律。康德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个部分则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就又恢复威力了。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理念为实现而需要一个图型,也就是说,需要各个部分的一种先天地从目的原则出发规定的杂多性和秩序。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早上好”一词用适当的声音读出来,也能成为某种形而上命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康德
●无论出自纯粹理性的概念的可能性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这些概念都毕竟不是反思得来的、而是推论得来的概念。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他们的批判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界广为流传,并以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的传统,受到了叔本华和新康德主义的影响,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主要应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头彻尾的批判。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世界是我的表象”。在叔本华看来,整个世界首先是作为人类的印象而存在,对人而言,直接存在的不是这些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印象,花非花,雾非雾,人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花与雾。然而,在所有的表象之后,还有另外一种东西,这个东西老宅男康德称之为“物自体”,“现象”能为人所感知,而“物自体”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叔本华进一步指出,这种“物自体”就是“意志”,“所有生物都依赖它而出生,依赖它而生活,伴随它直到死亡,直到他们加快步伐”。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好比牙齿食道肠子是客体化的饥饿,生殖器官是客体化的性欲,意志总要把自己表现为可见的世界。 ----《不疯魔不哲学》(友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 ----康德
●96年的时候,阿利伯克刚服役几年,赶上台海危机。那时候嘴上说干你丫丫的,但是051对阿利伯克的场面想想也是心酸。当年的军事报刊杂志,就靠百八十架苏27撑场面。伯克级 ,提康德罗加级,甚至佩里级 都是当年军迷心中不可逾越的存在。如今,看着服役已经二十来年的伯克级 、心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五味陈杂。下了几年饺子的我们,看待美军的眼光已经由敬畏变成跃跃欲试。客观的说 美国人的强大依然是世界级的,但是解放军的快速追赶,终于让我们不再仰视,不再畏惧。我们的海军可以在万里之外护卫祖国的公民,两个手持步枪的特战队员就能在异国港口开辟出属于中国的安全区。这就是变化。当年人家说炸你使馆就炸你使馆,说撞你飞机就撞你飞机。如今,我们只要心情好半年 ----天天快报
●以前“新闻调查”老说启蒙,我一直以为是说媒体需要去启蒙大众。后来才知道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 ----柴静《看见》
●不能期待国王哲学化或者哲学家成为国王,而且也不能这样希望,因为掌握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败坏理性的自由判断。但是无论国王还是(按照平等法律在统治他们自身的)国王般的人民,都不应该使这类哲学家消失或者缄默,而是应该让他们公开地讲话;这对于照亮他们双方的事业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因为这类哲学家就其本性不会进行阴谋诡计和结党营私,所以也就不会蒙有宣传家这一诽谤的嫌疑了。 ----康德
●一切显象中,持久的东西都是对象本身,也就是说,是实体,而一切变易或者能够变易的东西,都仅仅属于这一实体或者各实体实存的方式,从而属于它们的规定。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有两件事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 ----康德
●导演的才华是多重的,跟制片方打交道是一种,跟演员相处、捕捉他们调教他们令他们发光是一种,看清电影的目的——普通康德写下“人是目的”——安顿好自身与电影的关系是另一种。李安很早就把自己看成一段导体,一个燃烧自己伺服电影的工具。 ----《画在人心的苦闷上》
●We are not rich by what we possess but by what we can do without.
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也行的东西。 ----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