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名人名言
●婚姻生活,如渡一大海,而你们俩一向都不是舵工,不会有半点航海的经验。这一片汪洋,虽不定是苦海,但是颇似宦海、欲海,有苦也有乐,风波是一定有的。如果你们还在做梦,只想一帆风顺,以为婚姻只有甜味,没有苦味,请你们快点打破这个迷梦。但是你们做梦,罪不在你们。世上老舵工航海的经验,向来是讳莫如深的。你们进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天文地理的常识,但是没人教授过你们婚姻的常识。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所以在我看来,物质上的欢乐和精神上的欢乐,它的分别是紊乱的、不易分辨的、不真确的。我疑心这种分类是根据于一种错误的哲学理论,把美和肉严加分别,而并没有将我们真正欢乐直接严密研究一下子以为证明。 ----林语堂《人生何必自寻苦恼》
●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配合起来。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男人就像是一本书,看看封面呢,金光闪烁,再看看序言,引人入胜,可等你拿到手,净手焚香去读,也许就读不下去了 ----林语堂《京华烟云》
●依常例而言,好的谈天等于一篇好的通俗文章。 ----林语堂《生活的享受》
●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不必逃避人类社会,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因此,“城中隐士实是最伟大的隐士”。 ----林语堂
●抗战期间,作家林语堂先生住在美国,时不时写文章鼓舞士气,他说,英国人占领印度,靠的不是刺刀,而是下午茶,英国人的生活方式领先,所以能占领印度。日本占不了中国,因为他们并没有下午茶这样先进优雅的生活方式。现在,斗转星移,我们去买空药妆店,买电饭锅、买马桶盖、买日本铁壶,并且相信日本有一种更优越的生活美学,春节期间去北海道的机票要一万多,飞去希腊只要四千。崇日成为一种主流消费。从日本流传开来的汉字词汇,也别有风味——职人、手作,似乎比专业技工、手工打造高级许多。 ----苗炜《超级干和煎饼职人》
●一切艺术莫不根源于风流的敏感性。 ----林语堂《轻风茗月品女人》
●当年一听陈友仁的英文,受了感动,就参加了汉口的革命政府,充任外交部的秘书,做了四个月,弃政治而去,因为他说,他“体会出来自己是个草食动物,而不是肉食动物,自己善于治己,而不善于治人。”他曾经写过:“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语堂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
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林语堂
●父亲说:“听着,孩子。要知道,物各有主,在过去三千年里,那些周朝的铜器有过几百个主人了呢。在这个世界,没有人能永远占有一件物品。拿现在说,我是主人,一百年之后,又轮到谁是主人呢?” ----林语堂《京华烟云》
●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 ----林语堂
●男人就像这支笔,总想在一张白纸上挥洒丹青;而女人结了婚,就像白纸上有了痕迹,男人画得不好,就怪这白纸有毛病 ----林语堂《京华烟云》
●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其间没有是非之争,我用“目的”这个名词时有点不敢下笔。因为这种包含真正享受它的目的,大抵不是发自有意的,而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目的”这个名词便含有一种企图和努力的意义。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如果人们生在这宇宙中另有什么神秘的目的,那么只可以做抽象的渺茫的答案了。 ----林语堂《人生何必自寻苦恼》
●我的一生中所做过的许多事需求上帝宽佑,倒是未做过的事,反而是我的美德。我不曾写过一篇当局嘉奖的文章,我不曾吆喝佣人,我不曾白拿百姓一个钱,这个社会不缺歌功颂德的人,但缺威武不屈的人;不缺到处捐款的人,但缺富贵不淫的人;不缺贫困潦倒的人,但缺贫贱不移的人。 ----林语堂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安全的希望,例如生病时有人看护,忧虑时有人安慰,疲倦时有人服侍,结婚正可以满足人类这种希望。结婚以后,夫妇两人可以共同拟定目标,由理想、计划、奋斗,使理想成为事实,而获得无穷的乐趣。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可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 ----林语堂《记纽约的钓鱼》
●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显明的态度决定了,它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 ----林语堂《吾国吾民》
●#林语堂论阅读# 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被监禁于周遭的环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他只限于和几个朋友接触,只看到他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逃脱这个监狱。但当他拿起一本书,他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
●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拥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那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向往的东西。 ----林语堂《人生自然的节奏》
●我读过林清玄,读过王国维,读过林语堂,
看过诗篇,喝过烈酒,
数过白云,醒着过夜,
所有的记忆汇成一字一句,
千疮百孔,不落一词。
●中国人有一种叫做“老滑”的国民性。它让人们不会为真诚而落泪,却会为煽情而痛哭;不会为智慧而赞叹,却会为机巧而惊呼。 ----林语堂
●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姿态上。姿态是活的,脸孔是死的,姿态犹不足,姿态只是心灵的表现,美是在心灵上的。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永有两方面:工作与消遣,事业与游戏,应酬与燕局,守礼与陶情,拘泥与放逸,谨慎与潇洒。其原因在于人之心灵总是一张一弛,若海之有潮汐,音之有节奏,天之有晴雨,时之有寒暑,月之有晦明。宇宙之生律无不基于此循环起伏之理,所以生活是富有曲线的。 ----林语堂《无所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