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的名言
1、安福寺04安福利生--:生活中,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举步维艰;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处处碰壁,这些都是如同银幕上的画面一闪而过。 当我们不在执著于银幕上的画面时,我们就会明白,一花一草尽显法身,举手投足皆是般若。
2、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行的机会》: 有人感叹错过了修行机会!答:修行的机会永远不会错过,因为当下就是最好的修行机会!当下懂得把握正念,当下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当下就得真实的受用,所有修行都是从当下、从内心开始,当下才是最佳的修行时机,好好珍惜努力吧!所谓: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惑业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3、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心智健康的人,不会被周围的不良环境影响,反而拥有力量改善这种环境。
4、很多时候大人们想的往往都是些小问题,小孩想的反而基本都是大问题。 ----《退一步 并不难》
5、安福寺04安福利生--:《愣严经》里讲,烦恼都是客人,叫客尘烦恼。你喜欢把这个“烦恼客尘”在你家里多留几天,烦恼的时间就长几天;你要不留它,它自己就走了。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你愿意留它,它才会在你家里,你不愿意留它,它就马上离开。
6、安福寺07安福利生《真修行人》:不能得少为足,需要涵养功夫。偶尔心开意解,继续闻思正法。若是知行合一,必定大机大用。直待随缘放旷,方能任性逍遥。
7、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心胸狭窄的人,最擅长从别人的话里听出恶意。心胸宽广的人,最擅长从别人的话里听出善意。你把身边的人看成是草,你就被草包围,那你就是草包 !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宝,你被宝包围着,你就是聚宝盆。要懂得放大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长处,才能相互协作价值共赢!家之间这样,和任何人之间也是这样!
8、戒律不是束缚我们的行为,而是解脱我们因错误的行为而引发的痛苦。如果你认为戒律是用来束缚我们的,那你可能会感觉要受持这些戒律是非常痛苦的。有些人拼命地去守这些规矩,但是不懂得规矩是让他解脱,而不是让他痛苦的这个道理。
9、安福寺04安福利生--:
《改变自己才是真的》:别人改变不了你的世界,除非你接受了别人的改变。因为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根身器界当中生活,所作出的努力也只是对自己的世界进行改变而已。除非别人接受了你的行为,那个接受的人就会因此而改变了他们自己的世界!
10、安福寺04安福利生--:放低自己、待人着想,是保持一种谦下与开放的心态,而不是外在的某个形式。人因为我执与骄慢,常常不自觉与他人对立,从而引发许多矛盾,造成很多问题的无解;放下对立的心态,才会更有智慧去处理事情,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11、安福寺04安福利生-:《水晶球》:有些人活着像张平面的纸张不能独立,有些人活着像个立体的器具能独立也能摔倒,有些人活着像个圆形的球永远都不会倒下。明了心性的人,究竟的生命就像这个水晶球,圆融剔透内外明彻,天然本性不假造作,却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周围的一切环境都得到改善,而自身依然圆满美妙......—达照法师
12、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彻底方能成就》: 要前进,就全速前进,彻底把一切阻碍抛在身后,把五蕴六尘彻底超越,直至境外无心,便能得大成就!要退步,就全速后退,彻底放弃一切外在世界和心灵之外的所有捆缚,直到心外无境,无有一法可得,便是无上菩提。
13、安福寺04安福利生--: 大乘行者实修的三个必具条件:一发心纯正,即动机无私,所谓善心、出离心、菩提心。二修法如法,即将法门落实于心地上起修,所谓正念、无念、无相、无住。三心量广大,即以慈悲心包容一切,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14、从来求人不求己,始知求己不求人。
今求己时己安在?反将无求教他人。
15、安福寺04安福利生--:【禅悟】1、感性的最高境界是慈悲,理性的最高境界是智慧,两者并行,方为正法。2、凡夫看见了对和错,菩萨观到了因和果。3、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利他之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悲之心;尊贵是什么?尊贵是敬重之心;财富是什么?财富是施济之心;解脱是什么?解脱是宽恕之心。
16、安福寺04安福利生--:《绽放》:只有深信因果,才能活得内心平衡,世界才会充满生机。只有放下手中的东西,才有空手去接住新的世界,生活才会充满乐趣。只有保持身心空灵,才会不停地更新状态,生命绽放美丽的花朵!
17、安福寺04安福利生--:转发:《立刻精进用功》:每天都能够精进修行,才是最宝贵的生命!每天悠悠忽忽,就是毫无意义的人生。故经云:各闻强健时,努力勤修善。安可需待劳,欲何乐乎?
18、在修行的路上,就是不停地启用慧眼内观自我和擦亮眼睛外看世界,你会发现不认可的自己和不认可的世界,同时也会发现久久追寻的自我和难以置信的世界。进步就是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和全新的世界,感叹不已,寂静无语!
19、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是看不清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过于执着,迷失于自我偏见。如果没有随缘的心态,要求事事都随己愿,那么任何环境都不可能满足你。只有端正身心,用智慧化解掉心里的障碍,去除执着偏见、分别妄想,所有的烦恼才会云开雾散。
20、安福寺04安福利生--:你想要什么?想清楚了,真想要了,世界就会按照你想的那样给你呈现出来。如果你想不清楚要什么,那么你的世界就只能乱糟糟啦……
21、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行,就是管理自己内心无法控制的情绪,好高骛远,贪功逐利,尤为大忌,做一个大家需要你的人,而不是大家觉得你是多余的人,做一个雪中送炭的人,不做锦上添花的人,做一个容易相处的人,不做信仰了怪异的人。
22、安福寺04安福利生--:《死尽偷心》:偷心不死,受苦有份。安心办道,只争朝夕。一切妄想,全是颠倒。蓦直行去,不沾尘埃。
23、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行人也会遇到疾病、灾祸或不如意的境界,这些都是因缘和合的果报。修行,是要修正我们的心、修正我们的行,是从自己内心开始改变,让它越来越清净、智慧、慈悲,从而让自己的果报越来越清净圆满。学佛不等于“变身”,立刻就无病无灾、诸事顺遂,这是误解佛法,不明白什么是修行。
24、安福寺04安福利生--:两个人非常渴,喝同一口水时,一个用黄金杯,一个用陶土杯。前者觉得自己富贵,后者认为自己贫贱;前者得到虚荣的满足,后者陷入无谓的烦恼。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生活亦如此,快乐源于知足,烦恼生自欲望。活得是否快乐幸福,取决于心态,而不是虚荣和不必要的占有。
25、安福寺04安福利生--:《佛教》:佛在心中,处事以清心为要;教在言中,涉世以慎言为先。心要平直,无相无为;言要柔软,有声有色。学佛必先净化心念,心念净极则无思无虑,无忧无畏;习教首要精通言辞,言辞通透则有情有义,有说有笑。心口相应,表里如一,不可思议,乃为佛教。
26、安福寺04安福利生--:皈依三要三不要:皈依三宝要依觉性而自觉,不要迷失于名利俗务爱恨情仇而不觉。要依正道而如法,不要邪见自缚于违背因果常理的破戒犯规而不正。要依正念而清净,不要放纵烦恼的身心而到处散播染污自他的垃圾。总之是依循“皈依”二字之义反黑为白:去染存净、改邪归正、祛迷开悟。
27、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28、安福寺04安福利生--:《独白》:人生是一场独白,独白的音波穿透了喉咙,穿越了头颅,直射虚空,无尽浩渺的太虚尽处,传播着独白的内容。天幕下,春夏秋冬;四壁空山,车水马龙,震颤着独白的音韵朦胧!人生是一场独白,除了自己知道,谁也听不懂。清茶悲过客,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9、安福寺04安福利生--:水静能鉴物,人静能观心。美丽的湖面只有在风平浪静时,才能把周边的景物倒映其中,展现出水天一色,水上人间的绝美画卷。人也如此,只有在心境如水的时候,才能客观理智地思考问题,正确的判断。以水为鉴,临水照人。心静人不浮,静心能明理。静是在生活中降伏浮躁保持清醒头脑的利器。
30、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生就是修行的转折点》: 在我们的生命中,能够做一个合格的人,才能够谈得上怎么用功修行,因为人道就是六道乃至十法界的转折点,但往上转还是往下转,那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