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去撩骚的路上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在去撩骚的路上

2022-03-11 11:32:03 作者: 肖遥等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微公号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来自微公号《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的一组组随笔深受读者喜欢,从下期起,将暂停转载。但是,小编将随时转载他们及各地报刊刊发的经典随笔,希望你继续关注,天天来读。各类精品文章,尽在文章吧。

在去撩骚的路上

  被精神病

  文|青丝

  友人的哥哥与妻子长期不和,经常酗酒闹事,每次喝醉后就按着妻子狂揍,家人不堪其苦,某日趁他喝醉后把他送到精神病院。为此,朋友的哥哥不得不耗费了一段时间来向医生证明他并没有精神病。有过这样一段刺激的经历,他被接回家后,就变得老实了许多。这也正应了一句网络流行语: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其实这句话广为流行,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史景迁的《胡若望的疑问》,记录了一个18世纪初的广州人胡若望,作为仆从跟随法国传教士回到巴黎。他身在异国仍然坚持自己的一切行为习惯,见了十字架就跪地磕头,地板上凡有十字花纹,他就像小孩子跳格子一样跳着走过,让雇主颜面尽失。他还无数次单方面毁约,不接受安排的工作,别人让他搬走就躺在地上打滚撒泼……这些行为在清代的广州,可能不算太出格,但没见过世面的法国人,都快被他弄疯了。最后把他送到巴黎精神病院关了两年半,然后遣送回国。

  另一个发生在清末的故事,也证明了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里的名言:“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京城有个叫“李疯子”的妇女,每天早上提一个菜篮,游走于人群熙攘的市集,边走边高声大骂,内容无所不包。举凡朝廷的疏漏过失,官员的昏聩颟顸、贪墨败度,军队的窝囊无能,再到各衙门的行政不作为、废弛法纪,以及社会道德的败坏,世道人心的奸险丑恶,她都一一列数,骂得有理有据,痛快淋漓。

  负责治安的兵卒拿李疯子一点办法没有,是关是打,她都不怕,干脆就不管了。市集上的百姓也都乐见其骂,要借李疯子之口发泄积郁在心头的怨恨愤懑。街边商铺为了招徕生意,经常会给李疯子一些钱,她饿了也会有人管饭,以便借她集聚人气。李疯子骂了三十多年,到临死前才说了实话,自己30岁时曾梦到神仙,嘱咐她必须疯疯癫癫,不然就会发病身死。她其实是被精神病。

  余华前几年到意大利一所精神病院访问,里面的病人都是余华的读者。在对话过程中,精神病人提出了很多有水平的问题。到离开时,精神病院的电动大门出了故障,很久都没能打开,陪同人员很焦躁,怕被留在里面,不过余华倒是很看得开:“如果不让走,这里至少给咱们留了房间吧!”我觉得这一出,很像尼科尔森的《飞跃疯人院》里面的台词: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疯人院,谁是疯子?谁又是正常人?没有答案。

  在去撩骚的路上

  文|肖遥

  小咪最近命犯桃花,这么说并不准确,因为众所周知,小咪同学别的运气一般,命里的桃花一直灼灼其华。

  小咪从前递交初审表格给帅哥H的时候,都战战兢兢的,因为在工作上,H的权限,就是为挑剔刁难小咪而订制的,他分分钟能够驳回小咪的表格,让她返工重做。有时候看到H那么帅却这般拿腔作调,小咪真恨不得将他“壁咚”到墙上……可是小咪还是按下自己不合时宜的多巴胺,跟H礼貌性地调情:“火气这么大?昨晚跟女朋友不和谐吗?”没想到H抬起头来,凝视小咪的眼神就像她家猫咪一眼,特别聚焦……哈,然后呢,他们就喝咖啡了、看电影了、吃饭了、表白了,再然后呢,小咪就不告诉我了。

  开心的事小咪不告诉我,不开心的事,作为闺蜜是一定要说出来让大家都开心一下的,小咪告诉我们的是,跟H欧巴撩骚也就罢了,可是,老L也来凑热闹!他近来总是喜欢跟小咪没话找话,那种鼓足勇气的郑重和热情,好像一棵开花的树,专门开放在小咪经过的路旁,她要是不回头看他一眼,他就可能迅速凋零,说实话,这“撩妹”剧情实在太过悲壮,都有点吓到“妹子”了。

  有一次,小咪和同事们聊到周末跟着户外队爬山的事,老L也凑上来听,此后老L见了小咪总是欲言又止,终于抓住了一次机会问小咪:“你报的哪个户外队啊?我最近挺烦的,也想出去转转,找个长假,你报名的时候,给我也报上?”小咪什么道行?一眼就看穿了老L想啥呢!只是,对这位貌似老实巴交的大叔拐了18道弯儿暗示的“约不?”她实在不忍心立刻拒绝,因为,平时的老L实在太羞涩太道貌岸然了,眼前这出儿,恐怕还是喝了强心剂才说出口的,她如果当场拒绝的话,恐怕老L会吐血……

  午餐时分,小咪会放眼餐厅,谁帅她就端着餐盘跟谁坐在一起吃饭。可不是吗?现在单位里又没有别的福利了,还不自己哄自己开心一下?有些话别人说出来,小咪说不定当场翻脸,可是90后小帅哥说出来,小咪姐脑海里的弹幕上飘出的字样就是“阳光单纯童言无忌”。

  小咪自己也纳闷:“现在的人怎么了,不是在撩骚,就是在前往撩骚的路上?”可不是吗?后弗洛伊德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意味着打破一切禁忌,把人性从过了时的爱和职责中解放出来,并让个人的任何一次冲动都得到立刻的满足。”毕竟,在办公室这种地方,要保持心情愉悦,还能玩出什么有趣的游戏?撩拨荷尔蒙,是唯一对等级森严的环境有颠覆性质的、艺术化的一种存在,虽然它略显浮夸。

  最隐的士

  文|冯磊

  杨绛先生辞世,民间一片哀悼的声音。有媒体因此开出标题,称其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感觉,这标题似乎特别符合中国人或者说东方人的口味。但要我说,杨绛的可贵,还在于她是“最隐的士”。

  杨绛曾经挂在嘴边的一些话,长期被人传颂。她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是一种绝世的不俗。当年,贝多芬曾经写信给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出生;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的倔强,与杨绛的“不争”其实是一回事。在更为久远的历史长河里来看,或许杨绛老人算不上“伟大的”或者“×××”的作家学者。但是,在一个红尘滚滚、喧嚣尘上的重商重利又讲究实惠的时代,她的存在就是一壶凉茶、一针清醒剂的存在。她的处世哲学,让人禁不住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朱小棣在文章中说,杨绛曾屡屡被孤立和边缘化。《堂·吉诃德》译完之后,《世界文学》杂志要求连载。对此,有人说,“此非新书,译的很多,不用登了。”出版社要求译者写序,据杨绛说,有人体谅她“下笔即错”没让她写,以至于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成为整个丛书中“唯一的例外”。

  这种种文化圈子里的小事,几十年之后来看或许真的不值一提。但是,在具体时间段和具体环境中,对当事人来讲则是一种极深的伤害。不过,这种事情遇到的多了,也就和“今天天气哈哈哈”一样,成为一种读书生活中的边角料。文人之间的恩怨和争执,有时确实是很可笑和无聊的。不争,确实是一种明智的态度。

  杨绛八十岁那年,没有做寿。为此,夏衍特地送来亲笔写的贺词“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有胆有识,独铸伟词”。撇开后半句不谈,单看前半句,确实非常耐人寻味。

  在文字里,她说:“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能有成绩,就是不虚此世了。”真的隐士,总是秉持着超然的生活态度的。但是,这种超然绝非自暴自弃和浑浑噩噩。她嫁了世间号称最有学识的男人,经历过最曲折的时代叙事,读过最厚重的书本,写过最朴实的文字。我想,对短短的百年而言,这就足够了。

  美女,且从容

  文|刘诚龙

  对面美女走过来,蚕蛾眉,蜂子腰,要命的还有一双葱白长腿。美女腿好长,步距怕更长,走路如练一字胯,一步怕有二尺八?咚咚,咚咚,美女望我高楼而来,生猛,一步两阶,两阶一步,一百台阶太久,只争朝夕?

  美女,你各方面都抓哥哥我心,有一事,哥哥我不太欣赏你。我不欣赏你的是,你拾阶而上,一步跃过两级台阶。你看男人步履矫健,奥特曼步,一步标准化的0.75米;美女你呢?我希望看到的是,你步履从容,莲花碎步,标准是0.55米哦。你的脚步最好是,嗒,嗒,嗒,嗒,四一节拍吧。而不是,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我爱听你的步声像春天里的小雨,我不太欣赏你的步态如浏阳鞭炮连发。

  步态即女人态。女人态如何?李渔论女人态,“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太抽象是不?李渔举了一例女人态:一队女娥,桃红黛绿,忽地,豆大的雨点往她们身上打呀,美女们纷纷跑,“皆踉跄而至,避雨亭中”。

  有位少妇,姿色不出众,却在雨中依然是0.55的莲花碎步,落在亭子外。美女满亭,谁最有态?李渔道,此处众多美女都以一副丑态,来衬托这位少妇。

  陌上花开缓缓行。莫急,他们要一脚当两步,赶脚,他们赶去。美女,你且从容,你且一步分两步,歇歇,闲闲,从从,容容,笃笃,悠悠,过你的慢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在去撩骚的路上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