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好的生活,是随遇而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最好的生活,是随遇而安

2017-09-19 04:21:22 作者: Windy Liu 来源: 拾遗 阅读:载入中…

最好的生活,是随遇而安

  有人说,人生的过程比目的更重要。

  有人说,我不在乎过程,只想知道结果。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期待

  可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而我们又该听谁的呢?

  01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到九月,

  离十月国庆长假越来越近了。

  7月就开始和朋友盘算国庆出游计划。

  可就在我兴致勃勃张罗前往日本机票时,

  朋友却告知:身体不适不能去了。

  我本来特别期待的心情一下down了下来,

  甚至有点儿责怪朋友的意思。

  紧接着,我看到了哲学老师带团游日本的消息,

  于是我整个人又焕发了生机,

  继续着对日本之行的憧憬

  没想到上周又被告知:参团人数不够,行程取消。

  经过了上一轮的失望,我对此已经淡定了许多,

  但内心仍然有一股天不遂人愿的失落感。

  郁闷了好几天之后,我决定放下对日本之行的期待。

  没过几天,我无意间打开一个旅游公号,

  其中摩洛哥的行程吸引了我的注意,

  里面提到了撒哈拉沙漠的夜空,

  还有打翻了上帝颜料盘的彩色房子,

  同时还让我想起来了三毛那些感人的故事

  我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怂恿着,

  很快就确定了摩洛哥的行程并买了机票,

  时间也随之调整到了11月中旬。

  收到行程单的那一瞬间,

  我忽然意识到,这其实就是最好的安排。

  因为当我重新审视10月份的事项清单时,

  发现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社群分享的准备,

  自言稚语年历的设计和筹备,

  月底要观看太阳马戏团演出,

  工作也进入了一个release的收尾期......

  这么一一看下来,相比于出游,

  国庆假期用来回顾自己成长和为繁忙的十月做准备,

  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所以说呢,其实最好的生活,

  不是刻意追求自以为是美好

  而是随遇而安,接受看似意外却又自洽的安排。

  02

  不知什么时候,

  我开始相信一种看似矛盾的理论,

  它叫“斯托克代尔悖论”。

  斯托克代尔是美国一个海军上将,

  在越南战争期间被俘,

  被严刑拷打,关押了整整八年。

  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出去,还能不能见到妻子和小孩。”

  被关押八年被放出来后,

  作家柯林斯去采访他:“你为什么能熬过这艰难的8年。”

  他回答:“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出来,同时又敢于直面现实,不对未来有过分的期待。”

  柯林斯问:“那同伴中最快死去的是哪些人呢?”

  他回答:“是那些太乐观的人。”

  柯林斯说:“这不是很矛盾吗?为什么那些乐观的人会死得很快呢?”

  斯托克代尔解释道:

  “他们总是想着圣诞节可以被放出去了吧?

  结果呢,圣诞节没被放出去。

  圣诞节没被放出去,他们就想复活节可以被放出去。

  结果呢,复活节没被放出去。

  复活节没被放出去,就想着感恩节,

  结果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他们就丧失了信心

  再加上生存环境恶劣,于是,他们郁郁而终。”

  而斯托克代尔呢,他不期待何时被释放,

  而是选择一种臣服接受的状态,

  安于当下,却最终活了下来。

  这就是“斯托克代尔悖论”——对前途充满信心,但又敢于放下期待,坦然直面残酷的现实。

  我们对于身边的人事物,

  如果你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期待,

  期望它们都按照我们头脑中的设想来运转。

  一旦没有如我们所愿,

  就会引发我们的各种负面情绪

  你期望着公交车能够准时到达,

  一旦延误了,你就开始焦虑抱怨

  你期望别人能够认可你的表现,

  一旦收不到赞赏,你就变得难过和自责;

  你期望努力之后达成某个目标, wwW.wenzhangba.Com

  一旦事与愿违,你就会沮丧甚至怀疑人生。

  有时候,期待就是一种毒药,

  让我们对未来上瘾,

  同时也将我们带离了最有力量的当下。

  03

  我们的期待,往往来自于某个狭隘的视角。

  有一个着名的思维实验——

  20个人围成一个圈,中间放着一把椅子,

  然后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看到的椅子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看到的是椅子的正面,

  有的人看到是椅子的侧面,

  有的人看到的是椅子的背面。

  换句话说,同一把椅子可以展现出20种不同的视角。

  对于椅子真正的样子,

  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给出完整准确的描述。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和实验中的20个人一样,

  都局限在我们自己特有的视角里。

  对于遇到的人,发生的事,

  我们都有一套基于过往而自定义的好坏标准,

  至于它是不是适合新的环境新的场景却无从考证。

  对生活的期待,也被框在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里。

  可是,一旦我们只有眼下所期望的那种可能性,

  那就自动屏蔽了所有其他面向的可能性。

  就像某个非常相信上帝的人,

  在遇到洪水时不停祈祷:上帝,快来救救我吧。

  这时候,过来一只小船,

  船上的人招呼他赶快上船,

  他却说,上帝会来救我的。

  小船只好走了。

  后来,又来了一只大船,

  船上的人扔救生圈给他,结果他拒绝了,

  还大声说:上帝会来救我的。

  救生圈也越飘越远。

  洪水越涨越高,没过了他的肩,

  空中飞来一架直升机,放下软梯救他,

  结果他还说:上帝会来救我的。

  直升机无可奈何地飞走了。

  后来,一股急流把他冲走了。

  他的灵魂上了天堂后,他愤怒地问上帝:

  “为什么我这么挚诚地祈祷,你还是不救我呢?”

  上帝说:“我先后给你送去了小船、救生圈、直升机,但你都拒绝了,这能怪我吗?”

  我们最自不量力的,

  就是以为自己知道了生活的全部真相。

  而活在期待中,其实就是一场自设的困兽之斗。

  因为自知局限,所以顺其自然

  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

  与其执着于一个我们单一视角里的预期,

  不如安然地拥抱一路上遇到的人,发生的事。

  04

  这个世界,无常就是它不变的规律。

  王尔德说过:“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得不到是不幸,得到了有时也会是灾难。

  就像上面那个祈求上帝救赎的故事

  哲学家庄子也有个很经典的论述——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

  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这就是说,当事情不成的时候,

  会有显而易见麻烦摆在你面前;

  当事情成了之后,

  你又会面对一种更加复杂的新的生活场景,

  这又会让你遇到新的问题新的麻烦。

  事情都是依照它们自己的方式发生着,

  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无法被你所操控,

  你顶多只能允许它们发生,

  你顶多只能敞开大门,让事情发生,

  但你没办法迫使它们发生。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

  很多重要事情的发生都是意外,

  它往往超越了我们的预期。

  如果你细心观察这个世界,

  就会发现生活中有两种类型的人,

  一类是消极的乐观主义者,

  另一类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消极的乐观主义者,

  他们思考问题常常是“要是怎么怎么就好了”,

  他们总是相信只要达到他们的预期,问题麻烦就会消除,

  然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他们则认为在这个世界里,

  问题总是层出不穷,麻烦总是来去不绝,

  而生活,就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

  他们不会期待生活都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转,

  而是积极地面对发生的事情、出现的问题,

  然后安于当下,尽力而为

  对于庄子所谓的“若成若不成而无后患”的德者,

  我觉得就是生活中那些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他们懂得世界的复杂,也明白生活的多变。

  所以,在无常的人生中

  我们都需要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

  然后用心甘情愿态度,去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而这种生活里的随遇而安,在我眼里,

  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一种人生态度,

  更是一种理性美好的生活哲学。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