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玩抖音的,就不是好女孩了?
本文作者:甘北
比如奶茶这玩意吧,奶是好的,茶也是好的,可凑在一起,就能把中国女人毁掉。
又比如面膜,我每周两张,敷完挺水嫩的,可谁又能想到,它竟能毁掉女人。
奶茶、面膜、减肥、花呗、熬夜、代购,通通都是豺狼虎豹,把我撕裂得粉碎。
以上我都忍了。
讲真,现在一看到这种“毁掉体”,我就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离猝死又近了一步。
就像原本只是头疼脑热,上网搜索该怎么缓解,结果屏幕上弹出的却是惊心动魄两个字——脑癌!
你说吓不吓人?
传播焦虑是一种写作套路——把个体事件当成集体事件,把小概率事件变为大面积事件,忽略量变谈质变,无视条件谈结果。
比如,有人吃饭噎着了,就宣扬吃饭容易导致窒息,大家不要吃饭。
又比如,有小朋友模仿电视危险动作,就宣扬电视是个坏东西,会导致小朋友跳楼。
就像最近我看到许多关于抖音的“毁掉体”。
这让我相当困惑。
因为作为一个抖音爱好者,我并不觉得自己被毁了。相反,我在抖音上,发现了许多既有趣又有意义的视频。比如:
实不相瞒,作为一个学渣,我最近还在抖音上,听完了一系列复旦名师的讲课。
就像70年代的武侠小说,80年代的黑白电视,90年代的电脑网络,00年代的智能手机,和如今火遍大街小巷的“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人们对于新鲜的东西,总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尤其是当这种新鲜,释放的是批量的快乐。
因为人们总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痛苦才接近深刻,快乐就意味肤浅。
比如有人告诉你,有一档电视节目,讨论的是生死和疾病。你甚至不用看,就忍不住肃然起敬,认为这档节目很深刻。
反之,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档节目特别好笑,每天中午看两集,能多吃三碗饭。许多人会本能地嗤之以鼻:“切,又是无脑的综艺节目。”
制造快乐明明就不是一件易事啊。
一档能让人多吃三碗饭的综艺节目,并不比讨论生死的节目更易制作。
不信你看,电视上播放的泡沫综艺成百上千,又有几个能真正令人开怀大笑呢?
一个人孤独苦闷,怎么才能让TA在这滚滚红尘中,找到知己和同伴?
再退一步讲,哪怕什么深刻的意义都不赋予,能让人在工作之余,哈哈哈哈放松一笑,同样是一件不错的事,对吗?
曾有读者问过我:“为什么你也刷抖音,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你难道不该多看名著才对吗?”
这问题让我结舌。简直不知从何说起。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巴尔扎克疯狂迷恋咖啡,村上春树没事就爱跑步,艾米莉·狄金森特别会烤小面包,就连我们印象中的“拼命三郎”雍正爷,平时没事都爱玩Cosplay。
这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
失恋了,想哭。有烦恼,想倾诉。看到漂亮的风景和搞笑的段子,就想拍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就像这世上有人飞天探月,有人五洋捉鳖,有人探索星辰和日月,也同样有人只想记录平凡而真实的快乐啊。
这并不是什么肤浅的事。抖音也毁不掉年轻人。
事实上,电视也好、游戏也好、社交软件也好,只要控制好时间,都不会毁掉我们。就像奶茶和面膜,除非你把奶茶当饭吃,除非你买的是“三无”面膜。
70后曾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
80后曾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
如今90后又说00后是垮掉的一代。
但是放心,没有哪代人会真正垮掉。
抖音并不是洪水猛兽。
就像我曾听一位父亲说过,因为早年工作忙,没时间兼顾家人,他和孩子的关系一直很僵。
后来有段时间,抖音上流行抱着孩子拍“蜘蛛侠”视频,他带着孩子尝试了几次,竟意外地缓和了父子关系。
还有刚失恋的姑娘说过,全靠抖音上的段子,陪伴她度过了人生最孤独的几个月。
那些在工作中倍感压力的年轻人,纠缠于家庭琐事的家庭妇女,独居出租屋缺乏关注的打工者,在抖音找到一个释放和释怀的出口,不是挺好的么?
这本来就是互联网时代,最奇妙的地方啊——天涯两端近在咫尺,素昧平生犹如知己。又有什么不好呢?
-甘北原创-
今日荐读
“逼老婆跟我妈一起住,最后我疯了!”
“那个一夜爆红的网红,朋友圈仅3天可见。”
那些买菜都涂口红的女人,后来都被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