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山六里鬼谷沟的神迹
偶从资料上翻出来,说山东沂蒙山一带也有鬼谷子的神迹。知道了就放在心上,决定身临其境。
近些天一直为成立“山西省鬼谷子文化研究会”奔跑。民政厅核准了名已经有两个多月了,送省社科联审批等结果。意识形态嘛,谨而又慎很对。有关主管大概也摸不准鬼谷子的真面目。怕研究人研究出“鬼”来。鬼谷子到底有无此人,是人还是神鬼,没几多人了解他。只好跟干部反复拆解说明。上心干这个活儿的以一些退休赋闲的老家伙们为主,既不为捞票子也不为争面子,更不是空穴来风,云中抓影。吕梁山交口县不是有座云梦山吗,那里有古碑记载,有广泛的民间传说及神话等。在网上随查,鬼谷先生有著作流传,号称中国历史上“智慧之绝学,旷世之奇人”。研究一下有错吗?
管它结果如何。笔者也似鬼谷子附了魂,自己执意做的事不尝试心不甘。
太原到山东济南不远,高铁三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再乘车高速到沂蒙山区的目的地,也很方便。
沂蒙山是很有名的地方。在我国的地形地貌中它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似南方的喀斯特、丹霞,张家界等奇秀岩石地貌,也不像北方黄土高原的粗犷雄浑,但又二者兼而有之,钟灵毓秀,别具风格。
我国许多地方的山水村街地名值得捉摸,基本是一些象形词儿。比如天津的地片叫“沽”的多,上海市那个“汇”字用的繁。都是靠海的城,以前随便扑进眼帘子的是水和泊船的码头。黄土地上带“塬”的村子坡地呢,是凸起来的高处一片小平原。云南的“坝子”呢,是装在山凹中的小块平川地。
沂蒙山独具其形,有一个“崮”字太常见了。其中众知“孟良崮”是著名地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在这里消灭了国民党的王牌军。将星张灵甫和他的74师全部覆灭。去了才明白,崮,很准确的抽象了沂蒙山的地质特点。四周是陡峭的石坡。拱起一小块顶部的平地。沂蒙山据说有大小72崮,在山区县乡马路一边,以“崮”为名的字眼随处可见。
根据资料的导引,鬼谷子的修行讲经处在蒙山。山东临沂市主要由沂山蒙山两山区组合。蒙山旅游度假区规模很大,所去的“鬼谷子村”属于平邑县管辖,但从济南交通到那里,走京沪高速蒙阴县下县乡路更近便。山东省城济南一路东南方向行驶,经过泰安了不远就是。五岳独尊的泰山矗立在路边不远,巍峨直插云端。南接的蒙山虽不如泰岳那般雄奇,但它却显的玲珑俏丽,座座山崮不一定是庞然大物,却有了江南山岳的綠翠和奇巧,起伏连绵,各有风姿。
山东的道路修的很好,平展且路标清晰。钻进蒙山的深处,两边都是农民建的小型庄园,农家乐,供游人来休闲和玩乐。以前概念中的沂蒙山,代表了山东的贫穷和落后。自从前年从菏泽东插到临沂市走了一遭,真正是大跌眼镜不假。这座城市建设的实在是艳丽惊人。自身就依偎在山水之中,那建筑和街道,綠化带和公园,有大都市的味道。沂蒙山以前的确是偏远落后。中国闹革命的三大老根据地,除井岗山,延安,就是沂蒙山。穷则思变,才要翻身求解放。而今临沂城市漂亮,还是南北物流的陆地大码头。这里建的商品物流城,仅次于中外驰名的浙江义乌。车流如水,商铺林立,十分的繁华。
平邑县柏树镇大洼村,离5A级的云蒙旅游点很近。一座山门映入眼帘,上写有“鬼谷子文化园”。路旁,一座院落挂着“鬼谷书院”的牌子,旁边墙上有一堆各种教育基地的小铜匾。走进去一看,里面塞满了车辆,是XⅩ拓展培训中心。借用智慧古圣人的力量,搞点儿文化传媒和产业,是现社会时髦的活儿了。
再往前,是用“鬼谷子”为名号的合作社。实际是一道招牌菜,有头脑灵动的开发商建了片微型的矮型小区。招摇广告吧,紧挨着路旁,用水泥铸塑了一尊高约5米的鬼谷子像。有点儿不伦不类不庄重的粗糙感。问过路人以后,找到了“鬼谷子文化园”的景区口。景区停车场丛生的杂草,稀落的泊着几辆车,看来平时没多少游客来光顾。景点的管理也很随意。已近下午4点,我匆匆买了张门票,索了导引图,大步迈向山道。当然,涉远而来,对周围的风景没十分在意,心念是重踏鬼谷先生的故道,寻找鬼谷洞,感觉一下这个智圣的以往感觉。
当地人说这是“六里鬼谷沟”。这半年来去了六个省的许多地方寻访鬼谷子的“鬼迹”,还基本都是山水优美的宝地。这些地名不外乎都是云蒙山,云雾山,云蒙山。脚踏的是云蒙山石,心中悬疑无数。鬼谷子不是虚无缥缈的神仙,他老人家有名有姓有著作有徒儿,修行地又如此雷同的有山有水有清溪有洞穴,这绝对不是古人布下的疑局。
故事也如出一辙。平邑大洼村一带民间流传的鬼谷子生卒,坚信这是鬼谷子故里。传说和其它地区的差不离。战国年代,村子里有一位王姓女子,未婚先孕了。父母亲以为她出了轨,或者被凌辱了。再三追问下,姑娘道出了实情,说她没有被欺负,只因一个字,馋。她平时的嘴闲不住,生在蒙山之中,草木花香,出门抬头就有山果野食,随手就可拈来入口。有一天,她看到一株长相神奇的稻谷,很是惊讶,不经多想,顺手就把这粒硕大的稻米吞进肚子里。呵,好吃。不料过了几个月,肚子便大起来。她娘偷偷找了郎中一号脉,不得了,怀了娃啦。爹娘也慌乱了,这不见了鬼了吗?后来孩子生下来,就是鬼谷子。没爹的孩子生下来,就随了娘的王姓。叫什么名呢?因为鬼孩子的母亲嘴馋惹的祸,就起名叫“王馋”了。后来孩子长大,聪明绝伦,惊为天人。才修改了名姓,谐音叫王禅。直到修行成了道家的“王禅老祖”。
鬼谷子文化园,就是循着传说中的六里鬼谷沟,修了一条石阶旅游栈道。蒙山的自然景色很美,沟壑中水流不大,奇石突兀,沿石阶攀登,隔一段根据怪石的形状想象出一个景点小品,又将鬼谷先生所著的“纵横篇”拆成章节,在石板上阴刻出来,供游人赏识。景点人稀,还是初建不久,静悄悄的山岭,野趣横生。气喘吁吁的爬到峰巅,按图索骥,找到鬼谷子传说中的“天书崖”,但就是转来转去不见“鬼谷洞”。下到半坡,侧面山谷出来一批黑色的山羊。有羊必有本地的老乡羊倌了。走近了见是位70多的老翁。问他“鬼谷洞”在何处,他说不在这条沟里,在旅游路那边。可导游图上明明画着标记,我递给老人家看图,他说不识大字。一口地道的沂蒙方言,有些话听不懂。该怎么办,周遭无人可询。一时也无法,只好下山。到了景区门口询问摆小摊的当地老乡,才清楚“鬼谷洞”不在文化园。我心里觉得好笑。鬼谷洞,是鬼谷子文化的内核。身体在这边,灵魂却寄放在另一处,郁闷。
天将黄昏,顺着指引的线路找到了新建不久的门楼,上边字迹不清晰,仔细看是“鬼谷子村”。据了解,鬼谷子村现住有20多户人家,依山靠坡,隐约在树丛中可见散落的老旧房屋。
已近黄昏,遇到几位从山上下来的游客,问询了鬼谷洞的位置。他们说上爬不远,来去约一个小时。急于赶路,我大步流星。按照指引的石子小路,结果走出村庄不久便迷失。也没任何标志,但方向大致清楚。鬼谷先生修行的洞穴一般规律,山崖中腰,朝阳临水。索性顺着山势在树丛中向山腰处攀爬。气喘吁吁的上去,估摸着已快到山腰,恰好碰到一位村民。他知道我的来意,说我走错了路。说要么返回,斜插过去也可以,一个人敢吗?我说行,上千里过来,不就是奔着鬼谷洞来的嘛。于是我横插着前行,一路拨开灌木丛,陡坡上碎石还得小心。胳膊上划了几道血口也不觉疼。走啊走,都快看到山尖了。又错了。突然,我一下感到天色暗了,夜幕要降临了。心里闪过一丝恐惧。天黑下来,在山林中是无法下山的,深浅不知,安全风险够大。赶紧撤吧。绕行又崎岖又怕迷路。于是我顺势直行下滑,丛林好在有树枝蔓滕借力。心中又黙念鬼谷先生护佑。
直至看到村庄房屋的影子,紧张的神经才松弛下来。浑身的汗水浸透了内衣。找到了村道,朦胧的夜色已笼罩。心里也真是后怕。陡崖,林深,山路,晚几分钟就搁到山林深处下不来了。
司机也等急了,为我担心。我此刻反而有刺激的享受感。人在历险之后,那份收获的兴奋也太有滋味了。这种记忆是镌刻到心上的。
鬼谷洞就在村后不远的山腰。以前记载飞瀑如帘,洞穴高不到2米,宽1米多些,深度没测。现在看去,不像是适宜讲经修道的地方。可当地留传,鬼谷先生带着苏秦、张仪等弟子,临清溪而修道。圣迹如此。
山东蒙山,自古仙气浓郁,有无数名士风流在此吸纳营养,成为一代风流大家。
鬼谷子村,就在云蒙岱岳近邻,奇峰异景,天地灵气尽聚,鬼谷子悟天道参地理,洞悉人间万物,一梦千秋,留下智慧给后人,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