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鸿雁北归还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鸿雁北归还的相关文章

鸿雁北归还

鸿雁北归还 李云祥 鸿雁,鸟,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 ,有黑色条状横纹。群居在水边,吃植物种子,也吃鱼和昆虫。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现代汉语词典》 秋雨绵绵,雨丝漂浮,细密悠长。 今年暑期,回到母校参观。饯旧迎新,迅景如梭。弹指一挥, 离别 母校为人师表已经三十年了。 教学楼还在,只是显得老态龙钟,斑驳陆离了;食堂边的老柳树还在,只是更加虬枝纵横,叶茂枝繁

《鸿雁北归还》的相关文章列表

冷冷的北风
冷冷的北风

日期:2013-08-30 20:41:35 点击:134 好评:1

在岁月里沧桑 夜晚,冷冷的北风,走在孤寂的街道上,突然,北风卷起满地的落叶,一阵风过后,漫天飘下一阵阵花雨,粉红的花瓣犹如那漫天飞舞的彩蝶,美丽得令人伤感;花开花落,原来只是一瞬间而已,那人生呢?是否人生在走过风雨后,也会遗留下的都是满地的...

放弃北上广,找到真正的自己
放弃北上广,找到真正的自己

日期:2013-10-04 16:30:40 点击:207 好评:1

去年,我正式卖掉了上海内环的房子,放弃了上海户口,去那个南方的小城市做了个降薪N%的国企小职员。 放弃一座城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一座自己生活了近10年的城市。而放弃这座城市里的一套房子更不容易,不只是因为我知道这个城市里有太多的年轻人...

北大逝去的青春
北大逝去的青春

日期:2013-10-05 08:40:15 点击:181 好评:1

高三的时候,学校有一红一白两栋教学楼,坐在白楼教室的窗口,隔着一排挺拔的白杨树,每天,我都能看见红楼的那个女生:她托着腮,一副痴痴的样子伏在窗口看刚刚长出叶子的杨树──那上面,有一只跳上跳下的鸟。她一直那么看,然后鸟飞了,她笑了,低下头看书...

故事起源于北京的冬季
故事起源于北京的冬季

日期:2013-10-14 00:17:00 点击:344 好评:0

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是一次和朋友在酒吧喝酒时。她叫雪雪。那还是三年前的冬天,那个冬天好冷。和几个朋友喝着酒,突然一个人喊到雪雪。回头一看,一个文静的女孩正冲这边摆手,旁边站着个高大英俊的男孩。俩人走了过来,打了招呼,坐下和大家聊了会儿天,说...

北京这个雾霾的天气
北京这个雾霾的天气

日期:2013-11-12 12:16:43 点击:276 好评:0

这个发霉的早晨,连公鸡都不会为它打鸣。 你只能用沦陷来形容。 诸如黎明晨曦曙光之类的词,和它一丁点关系没有。这只是时间意义上的早晨,它的应有之义、美学特征,荡然无存。 你想起老电影里旧社会的天色,那种一看就痛苦、悲愤,那种专为剥削压迫革命服务...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

日期:2014-01-08 18:26:19 点击:135 好评:0

现在的商场打折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们都早已习惯了。 卢佳经营着一家小型的商场,面对顾客消极对待打折的心理,他认真的分析问题所在,开创了阶梯式的打折方法,真是令人叫绝。他首先定出打折的期限,第一、二天打9.5折,第三、四天打8折,第五、六天打6...

 北京,那闷骚的夏天
北京,那闷骚的夏天

日期:2014-02-18 22:11:06 点击:184 好评:3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每到夏天,总觉得肝火特别旺盛,险些从自己的毛孔中溢出来。而且在小便的时候,总是觉得上面有一层油光。 说起夏天,其实对我来说早就概念模糊了。这几年,当天气热起来的时候,不是在承德避暑,就是在内蒙俄罗斯边境盖被子御寒。可惜...

 北上广打拼的游子,为何远离亲人,仍义无反顾?
北上广打拼的游子,为何远离亲人,仍义无反顾?

日期:2014-02-21 22:43:50 点击:216 好评:0

最近网上有位网友提出个如下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愿意来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在家踏实过日子难道不好吗,听说有些城市的年轻人基本都走光了,是不是这个社会体制的原因使大家的价值观都扭曲了,才会形成一...

北京的生活
北京的生活

日期:2014-02-23 18:04:39 点击:153 好评:5

陶润之和李小丽是被迫拥抱新生活的。 没办法,谁叫儿子陶鑫志向远大呢? 想当初,陶鑫在家乡一所中学做教师,日子安稳、清闲,陶润之和李小丽也跟着逍遥。除了家务,李小丽每天早晚跳两场舞,其他时间都用在股市;陶润之退休前的一两年,上班早已不正规,他笑...

 向北的日子
向北的日子

日期:2014-04-21 23:08:35 点击:30 好评:0

从去年的八月份起,我开始了往北的旅途。从广州到河南,我一路向北。 这北上的征程,恰若溯历史之流而上。登封一站,我宿于中岳旅社,回到了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白炽灯的黯淡的光昏黄了我们嵩山游玩的热情;充斥着霉味的阴暗潮湿的房间发酵着我们的未眠;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