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戏里的儿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戏里的儿时

2016-03-18 作者:航夜 来源:航夜投稿 阅读:载入中…

戏里的儿时

  戏里的儿时

  回到故乡,经过从前的城隍庙和戏台,那金纸化作的青烟和一方戏台总能勾起氤氲在岁月里的儿时往事。那咿咿呀呀的念白,仿佛自远而来;那精彩绝伦的打斗,似乎就在眼前。在这方小小的戏台下留有我儿时矮小的影子和开心的笑声。

  那时候,家中还未信主,每逢哪位“仙人”的诞辰祭日,我都得随着大人到城隍庙李烧个香,添点油什么的。那时候奶奶说只有这样做,家里才能赚大钱。看着城隍爷两旁的黑白无常,我总觉得烧香拜佛是及其厌恶的一件事。但每次在白天烧完香后,我就乐乎了。因为到了晚上,就会有戏班来演戏。一到这时,人们便拿板凳靠椅,提着水壶蒲扇往城隍庙赶。那时虽已有了电视,但老人们似乎更热衷于看戏。我的姑婆就是一个戏迷,每每到了临近看戏的那几天,她都会提前从四石柱回到牛墟头的郭厝,等到看完戏的第二天早晨,她才心满意足地回去。

  天色已昏暝,戏还没开始。人们聚在一起,寒暄了几句客套话后,便东家长、西家短地扯了起来。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突然,台上锣鼓喧腾,人们以为开场了,便纷纷坐好,而后才知这是戏班子在试乐器。带着仿佛被人愚弄了的心情,不少人便开始抱怨:“怎么还没开始啊!” www.WENZHANGba.com

  戏开始了,大家瞬间静了下来。“铛铛得铛得铛铛铛”,响盏小狗儿叫似地响了起来,人物们便粉墨登场了。那时候,看戏的目的,似乎不在于欣赏哪个演员身法好,唱功高,而是在于娱乐,凑个热闹,看个趣味什么的。家乡人看的都是高甲戏,高甲戏尤以丑角闻名天下,演员常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得观众捧腹大笑。而且在闽南地方戏里,高甲戏更具娱乐性,更贴近老百姓,不似梨园戏那般雅,这或许便是家乡人少看梨园戏、采茶戏等其他剧种的原因吧。

  台上唱到精彩之处,观众也不会吝啬掌声。看到痴迷处的老人,总会闭着眼睛,摇头晃脑,一手摇扇,一手打拍,与台上乐器的节奏应和着。有时就连一旁卖冰棍的小贩也会用脚轻轻地跺着节拍。演员们也有出现唱错词、做错动作的时候,北方人见了这种情况往往会“叫倒好”,但南方人往往会用笑声来缓解尴尬。台上台下的呼应,就是一种互动的气氛,而儿时看戏,也就为了这个气氛。

  演员们舞动时泛起的烟尘和铿锵有力的唱腔似乎已经远去。路过戏台,想不起自己看的最后一台戏是哪一出了,大概是那出《真假国舅》吧?而恍惚间此处早已曲终人散,不复追寻,只留下一段戏里的儿时。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戏里的儿时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