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吃是本能,怎麼吃是文化。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吃是本能,怎麼吃是文化。

2017-12-16 20:00:02 作者:喜歡就點- 来源:誰最中國 阅读:载入中…

吃是本能,怎麼吃是文化。

  文字丨『誰最中國』

  首图 | 袁枚画像

  部分配图 | 随园请业图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老夫子就是孔老夫子,一边嘟囔着这句话,一边揉着胃下垂的肚皮,把自己被后人供在庙堂里的高冷圣像打破,跳下神坛,做回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亲和老头子,笑眯眯站在我们面前,诚恳而真挚地说:年轻人啊,要牢记,吃才是天下第一等大事啊!

  听君一席话,胜吃十个羊肉串。后世的学子们深入理解这句话后,纷纷抛弃美食,拉拢关系、参加科举,头破血流说什么也要谋个一官半职

  这就很尴尬了……

  一位今年参加国考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表示:嘁!孔老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别逗了!看看人家商朝的伊尹,学好神厨艺,卖于帝王家。即当大官又当食神,建功立业。什么叫吃货的最高境界?这才是!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位考生的想法早在唐宋时就被付诸实践了。那些通过科举当上官的学子们,仕途不顺坦时,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想起了老夫子这句话。于是,他们扯起一面大旗,发誓要把孔老夫子“有态度的吃”这一伟大精神发扬光大

  这群人中的典型就是苏东坡同学,衣带变紧终不悔,美食养得体渐肥,酣畅淋漓之余,顺带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给我们欣(显)赏(摆)。

  像武侠小说中那些欲在华山论剑中一举夺取天下第一的习武之人一样,无数吃货毕生最大的追求,就是甩开膀子,秉承孔老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坚持吃货界四项基本原则:爱吃、会吃、有钱吃、讲究吃,为实现坐上古今吃货界第一把交椅的豪华梦想奋斗

  在历史的长河中铆足了劲儿山吃海喝一番后,清朝一个叫袁枚的人不费吹灰之力,从精彩决赛中脱颖而出轻松夺冠。

  颁奖那天,人山人海,据说除了可以大快朵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会吃,袁枚还有钱、有才、有颜值。

  老帅哥袁枚在粉丝们的狂热注视下,台风稳重从容不迫,一手拿麦克风,一手缓缓举起自己的畅销书《随园食单》,谦逊地一笑:“受之有愧啊受之有愧,这本集我一生吃喝精髓的书,若与笠翁《闲情偶寄》中《饮馔部》一部分对看,简直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啊……”

  粉丝们大怒,群呼:“不可能!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

  袁枚大手一挥,苦笑一声:“这话也不是我说的啊。是一百年后一个叫周作人的说的。他还说,笠翁就是掘笋挑菜的山野高人,和笠翁一比,我就是一个围裙油腻的中年胖厨师啊!”

  粉丝们不服,又群呼:“笠翁是谁?我们不服,让他来比。”

  “笠翁仙逝久矣。人是来不了了,不过没关系,机智如我,还好带来了PPT。”

  尽管主办方不同意,冠军袁枚还是坚持硬把颁奖典礼变成了播放PPT。

  他生于乱世。

  他出身寒门。

  家国丧乱、科举失意。

  但又如何?

  这些,都不妨碍

  他成为明末清初伟大的文学家、美学家、戏剧学家。

  他身上贴满无数标签:

  休闲文化倡导者、文化产业先行者、畅销书作家、书店老板、戏班班主……

  然而今天

  老夫只想着重讲一讲他另一个极重要的身份:

  美食家

  哦,忘了介绍,他姓李名渔。

  走遍天下

  玩遍天下

  吃遍天下

  关于吃,他曾自诩:

  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

  对他来说

  吃喝玩乐并不是丧志,而是志本身。

  放到这里,袁枚按下暂停键,狡黠地环顾四周粉丝:“你们都说我吃豆芽精致到变态。(参见本号往期文章吃了,诗了)可拿我的吃豆芽和笠翁的吃米饭一比,我自惭形秽啊。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吃的吗?”

  T中小视频放起:

  一位身着明末服饰的小侍女,在花园中收集了一盏玫瑰露,待到米饭熟,正要把花露浇在饭上。这时,一位老翁出现在镜头里,大约就是李渔本人了。

  “稍等。花露不能随便浇。蔷薇、香橼、桂花露最好,不能用玫瑰露,容易被人家辨认出来。这是第几次跟你说了?”

  仕女赧然:“可是没有米饭,您吃什么?”

  “吃笋吧。”

  仕女很为难:“您常说笋贵在鲜,要旋掘旋煮,还要专门用煮过猪肉的汤焯一下,这样才能显笋鲜味。可是……后山上的笋已经被您吃完了……”

  “那就去煮一碗五香面来。”

  “您的五香面必须用酱、醋、椒末、芝麻屑和面,用煮虾的鲜汁调汤,面还要切得极薄极细极均匀。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今天没有煮虾啊……”

  “那么八珍面也没有咯?”

  “八珍面要把鸡、鱼、虾晒干,再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一起做成粉,和入面中。可是上次磨粉时,不小心把鸡油倒进去了,面擀不成片……”

  “意思是老爷我不用吃了呗?”

  “我去给您蒸两只您最爱吃的蟹吧?”仕女征求李渔的意见。

  “好。”李渔颔首。

  花菇(香蕈)

  油焖花菇

  小视频戛然而止,台下鸦雀无声

  “吃个面都这么讲究?”

  “乖乖,和他相比,我吃笋简直就是猪吃草啊!”

  “请问袁老师,蟹怎么蒸的啊?”粉丝中有人举手提问,“快放下一个小视频给我们教教,咱也跟他学学!”

  袁枚微微一笑,“小视频就这一个,不过要是你想学,我可以讲一讲。”

  “李渔嗜蟹如命,每年蟹上市之前,他都要拼命攒钱,家里人管这些钱叫‘买命钱’。从螃蟹上市到告竣期间,他每天都要吃蟹。吃不完的怎么办?糟了醉了,拿个大瓮装起来,专门找个人看着,不许偷吃。”

  “李渔蒸蟹很李渔。整只清蒸,然后放在冰盘上。你要和他一起吃,可千万别把蟹断为两截,再加调味品什么的,会被他直接撵走。他这张嘴,特简单,但也特刁钻。吃蟹一定要自己剥,而且马上剥马上吃,否则就味同嚼蜡。此谓蟹癖!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这也是我一个后辈在心里神交老先生的缘故啊……”

  说到动情处,袁枚忽然清泪两行,哽咽不止。这个绝招,在江湖上流传了很多年后,被一个拍电影的导演和一个卖手机的胖子学得炉火纯青

  “70岁那年,我以为自己要死了,就发动亲友团,给自己搞了一个追悼会。说来惭愧……”说到这里,袁枚自己也忍不住笑了,“结果没死成……”

  粉丝们听罢,也哄笑一堂。

  袁枚傲娇地一挥手:“不过,有什么关系呢?后来有个叫《非诚勿扰》的电影,可不就盗版了一下我的事迹,搞了一个什么李香山人生告别会么?咱们言归正传。同为吃货界大牛,我一直想和笠翁PK一下,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走。我出生的时候,他的追悼会都结束36年了。但我一直觉得,吃货界欠他一份有味道的悼词。所以,今天,我想以一个吃货的同行身份,为他补一张悼词!”

  台下掌声雷动

  袁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容装,清理一下嗓子,开始念稿:

  作为一个地道的吃货,他吃遍了三山五岳四海八荒的美食。

  他热爱人世间的一切,写出了皇皇巨著《闲情偶寄》。当然,吃也占据了其中一部分。

  他喜欢吃,但他慎吃。

  牛狗鸡肉不吃,因为牛耕地、狗看门、鸡报晓。

  他说:它们对世人有功,切不可忘恩负义

  他终其一生,用自己一辈子吃的经验,结合养生需求,总结了六点吃的原则:

  爱食者多食、怕食者少食、太饥勿饱、太饱勿饥、怒哀时勿食、倦闷时勿食。

  这是他的食之道。

  他之于吃,既有道家的自然、至简,又有佛家的仁爱慈悲。

  他孜孜不倦的吃,却很少透露食谱。如今我们所知,不过是他美食冰山的一角。

  虽如是,这一角也足以让我等后辈吃货艳羡惊叹、俯首膜拜了!

  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

  “最后,我要说,他用无数山珍海味向我们陈述了一个事实

  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吃。吃是本能,怎么吃是文化!

  发言完毕,鼓掌!”

  在冬季,來杯陳皮普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