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秋之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秋之悟

2018-01-10 19:03:53 作者:龙眠清流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秋之悟

  秋之悟

  疾病可怕,不在于其折磨人的身体,更在于其摧毁人的精神。生病以来,我的变化根本性的。我的世界,冰冷、黢黑、清寂、荒芜,不再有阳光花朵、莺啼、虫鸣……我不再奢望长寿,不再憧憬未来,甚至不愿走出家门。我不断地质疑追问,怨天公无情,恨命运不公。

  春夏秋冬四季,我最喜欢秋天。春天万物萌发,生机蓬勃,象征着活力希望,但终究激情有余,沉稳不够夏天太过骄狂张扬,冬天又太过威严冷酷;只有秋天,走过风雨,经过历练,既有成熟辉煌,又有积淀与冷静。秋是季节中黄金阶段,所以人们有金秋的说法。自古以来不乏有爱秋颂秋的文人,更有许多流传千古的佳句。

  诗人杜甫年轻时有激情有理想,他漫游天下,奔走京城,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偏逢乱世,济世无路,在困顿失意中走到人生的中年。中年时期的杜甫,离开长安,流落到西南,像一只沙鸥,行踪无定,漂泊无依。在滞留夔州的两年间,他对话自然,回望人生,感慨现实,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其中《秋兴八首》和《登高》最为出名。老病孤舟的诗人对三峡秋色秋景的感悟更为深沉更为特别。他并没有如前人那样悲秋,而是在直视秋天秋水沐浴秋风秋雨中饱含着对秋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深深留恋与坚定执着。就拿《登高》来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看到的是飘飘扬扬的落叶、滔滔滚滚的江水,听到的是“沙沙”的叶落、“哗哗”的水流,它们铺天盖地,充塞耳鼓,气象雄浑,声势浩大。这是秋的气息秋的脚步,这是强劲的交响乐、生命的急旋律,这才是金秋独特的韵味啊!谁说生机只与春天相关,也许秋天更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落叶的飞舞,江水的奔涌,不是萧瑟不是逝去而是生命在于运动。“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面对自然的金秋,55岁的诗人不由得想到人生的秋天。他百感交集思绪万千。55岁可能正是人生的金秋,是“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可是对于长期颠沛流离体弱多病的杜甫来说,他深切地感到自己已经风烛残年,将过早地结束人生的旅程,于是发出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这里当然有漂泊异乡、年老体衰惆怅,但是更有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独自登高,体验感受秋的神韵,这不是一种执著一种抗争吗?在自我反思、自我劝勉中,诗人表现出的是对生命的留恋不舍。

  我喜欢唐诗,更喜欢唐诗中的人性人情。唐诗很少说教,多是从诗人心里流淌出来的。在唐诗中,你能读到真情真意。读杜甫的诗,常能引发我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我是农家子弟,自幼家庭贫困,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吃上了商品粮。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很珍惜,也更加努力。我勤奋工作,钻研业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性格耿直,一直不得意。最近几年,由于阅历增加,积淀丰富,性格变了不少,心态平和起来,本想会迎来一个人生的金秋。然而,命运给了重重的一击,很少感冒身体棒棒的我突然间患上了重病。记得我是在指导好学生填报志愿的第二天查出患病的,随即送往上海手术。从没动过手术的我,进手术室时非常紧张。躺在推车上,一路上始终紧闭着双眼。到了手术室门前,听到器械的碰撞声,感到自己仿佛进了屠宰场,想到自己即将被切割,非常恐惧曾经觉得自己很强大,可在那时我才知道自己是那么渺小可怜,只能任人宰割。疾病是多么可怕啊!尽管手术很成功,但后续的恢复是艰难而又漫长的。这场疾病给我的打击非常沉重,几乎把我的精神击垮。正当人生的金秋,本可以创造辉煌,却失去人之根本—健康,只能将一切埋藏,切断与外界联系,躲进自我的小天地。从此,每天下午三四点,你一定能看到一个消瘦身影独行于龙眠河边,不跟人微笑,不与人招呼。

  好在生病的第二年,我还是站上了讲台。有一天,我给学生讲唐诗,讲到了杜甫,讲到了那首《登高》,于是一下子引发了我的共鸣。老杜流落他乡,体弱多病,睹秋感怀,不正与此时自己处境心境相似吗?然而他读秋,读到的是气魄是生命力。在人生之秋他依然能心忧天下,珍爱人生,热情不减。这种盛唐精神与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拼搏精神是一致的,也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确,生命是宝贵的,它是人之本,舍此,一切成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珍视生命。于是我振奋精神,积极抗争。尽管体弱多病,但是我坚持意志精神开启新生之旅。我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保持乐观心情,打开心扉与人交流。庆幸的是,现在我恢复得很好。

  我爱秋,不只在于其“金”,成熟与辉煌、积淀与冷静;还在于其“多事”,“多事”之后的执著与抗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秋之悟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