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真的思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天真的思考

2018-02-11 07:23:24 作者:孤独的秦始皇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真的思考

  最近思考一个关于犯罪的话题。不知道说什么好,不知道其本质上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毕竟错就是错,法律、伦理道德摆在这,再如何狡辩也没用。

  今天早上突然觉得我们可以从“人性”善恶的角度来看犯罪的问题,然后便有了如下的思考。

  中国古代传承至今的一个理念是“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是极力主张这个观点的,在他的眼里人之天性为善,或可使之善。现如今我们会发现很多罪犯到最后大多会良心发现,我们称其为良心未泯;假如人性本无善或不可使之善,那么未泯就无从谈起

  中国古代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观点是“人之初,性本恶”。人自初生,便有为己的天性,而为己即自私,以自私的态度支撑的行为大多与普适意义上的善不沾边,甚至可以用恶来定于、解读。现如今有太多的犯罪案例可以去考证,任何一个罪犯,犯罪之初的目的性都可归纳为自私一属;自卫不在讨论范围内,保卫自己权利人人皆有。

  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难以断定人性本善亦或本恶。不过无论这两种观点哪个是正确的,它们都肯定了一个问题:人是发展的,无论其出发点如何,其发展的趋势是向向善的。若性本善,通过学习实践,人可更大程度上的避免环境对于己身的恶的影响,为善行善。若性本恶,通过学习、教化,人可更大程度上的约束己身恶的冲动,为善行善。

  那么应用到“犯罪”这个话题中,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呢?

  首先我们定义一下所谓“善恶”:

  善,即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标准的事和行为。

  恶,即违背一定的道德规范、标准的事和行为。

  这里的道德规范、标准我们无法准确定义,正如《驴得水》中的一句台词:你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标准来要求我?

  那么我们可以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来给出一个底线

  道德是内心的醒悟,更趋向于事前的预防。法律是外界的强制性的约束,趋向于事后的补救。很多时候预防比补救更有价值,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道德是最高法律,而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

  其次,定义了善恶,我们就可以给犯罪下定义: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法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即恶行。那么非恶行就是善举么?不是的,善恶之间还有不记,这里不做太多的讨论。

  从善恶的角度看待犯罪背后的本质,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推断:

  1.罪犯受到了来自环境的恶的影响。别人可以为恶,为什么我不可以?他们都这样做恶,我也这样做。他们为恶没有受到制裁,我为恶也不会受到制裁。侥幸心理、从众心理,放大了这种影响,为自己为恶可行这种念头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罪犯没有足够的自我约束力。人之本性是利己的,但在利己的同时能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需要智慧和自我约束力。我想要很多金钱享受质量生活,那么我会去思考金钱的来源:要么是自己劳动所得,要么是拿走别人劳动所得。这个时候我们是否损害别人的利益便体现了自我约束力的强弱。

  从这两个推断我们对于犯罪问题可以做出积极的防范:

  1.约束自己更少的表现出恶的倾向或做出恶的行为。比如说,当我们遇到自己厌恶的人或事,我们可以避让、不予理睬,而非谩骂、诋毁或暴力以对。

  2.提高自身道德认知水平,加深道德哲学思考。什么是道德?如何更多为善?怎样让自己高尚?怎样免于羞耻?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标准都或多或少有所区别,只有更多的积极的思考才能更好的“独善其身”。

  3.力所能及情况下给予他人更多的关于善的指引。比如说,网络上有很多短视频讲述了帮助他人的善举,带给他人更多的助力,这些视频从某些角度指引着我们在遇到类似情况下做出善的选择广而告之,积极影响你所能影响的区域;一个人、一个举动也许无法扭转整个社会风气,但我们如此行为埋下了改变种子,只要勤浇水,多施肥,未来可期。

  说了许多自己的想法,难免天真了些,理想化的成分居多。不过,我们追求的不就是理想吗?如何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举动带去的涟漪是否为社会前进微增了助力。

  愿天下无罪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天真的思考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