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人女人可以彪悍到什么程度?为了你,我可以对抗全世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个人女人可以彪悍到什么程度?为了你,我可以对抗全世界

2018-03-06 20:45:59 作者:浅草 阅读:载入中…

一个人女人可以彪悍到什么程度?为了你,我可以对抗全世界

  (本文有剧透,阅读谨慎

  有时候,一部好的电影,只消看个开头就知道了。《三块广告牌》就是如此。

  电影开篇,田园风光空旷静美,却又难掩荒凉的肃杀感。

  一把沉郁悲怆的女声,将爱尔兰古老的民谣《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娓娓唱来:

  这是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还在孤独开放

  所有她美丽同伴

  都已凋谢死亡

  再也没有一朵鲜花

  陪伴在她的身旁

  ......

  我亲爱人儿已死亡

  谁还愿孤独地生存

  在这凄凉世界

  电影要讲的故事,在这首歌里已经初现端倪。

  米尔德雷德的爱女遭到奸杀,被凶残的暴徒烧成了焦炭。距案发时间已经过去了七个月,案子仍然没破,当地警察局长在做些什么?

  痛苦母亲,将愤怒的质问制作成三块广告牌,摆开了向警察局宣战的姿态

  但是,这注定是一场孤绝的战争。除了身边极少数朋友同情,她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持,相反阻力重重。

  曾经家暴她的前夫,嫌她此举破坏了自己和小情人平静生活,打上门来诘难。

  亲生儿子也表示不理解。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路过广告牌,等于每天都要揭开一次血淋淋的伤口,这让他痛苦万分。

  小镇上的居民们对此也很不满。这几块广告牌竖着触目惊心有些东西,带着天生的不适感,尤其是那类根源纵深、无能为力苦难,很多人最好眼不见为净,免得给自己灵魂上拷。

  所以,神父领受民意,上门来规劝米妈撤掉广告牌。

  警察局的人,尤为愤怒。

  因为被问责的警察局长威尔比,已经患上癌症,恐不久于人世。这牌子一立,等于加速把他往鬼门关送。

  同情局长的牙医因此对米妈深感不满,想借她来看牙的机会修理她。

  警员狄克森甚至把米妈的同事借口逮捕,想以此来警告她。

  儿子的同学都朝她的车子扔汽水罐。

  面对打击和报复,米妈毫不退缩,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一一怼回去。

  直到,深陷精神与生活双重困境的警长选择了自杀,冲突也达到了白热化。

  狄克森警员为了替警长出气,将广告公司小哥打成了重伤。

  狄克森警察

  那三块广告牌也在一个深夜被人纵火焚毁。

  悲愤的米妈以为是警察局的人做的。为了报复,她也在某个深夜将自制的汽油弹掷向警局,造成狄克森被严重烧伤。

  这部片子戏剧张力极强,环环相扣,观影过程中,一颗心全程揪着。人的感受也很复杂,因为情况时刻在反转。

  剧中,没有一个人绝对的善,也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恶。每个人身上都有多面性。

  一开始,你会对这位复仇的母亲抱有深切同情。但是后来,你会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女儿的惨死,她也难辞其疚。

  因为常年被家暴,她成了一个暴戾的母亲,哪怕离了婚,创伤也难恢复。

  出事当晚,她和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儿起争执,她不肯借车给女儿开。女儿负气选择步行走夜路,并赌气地说『希望在路上被人强奸』。做母亲的在愤怒中回了一句:『我也希望你在半路被强奸』。

  一语成谶。

  有这样的前因在,她没法收手。如果她放弃做这些,她的人生就不能获得一丝救赎。所以她强迫自己硬起心肠,刻意固化自己的冷漠,怼天怼地怼警察。

  但她并不是全无心肝的冷血人,在来不及武装自己的时刻,她的本色就露出来了。

  警长找她谈话时突然咳血,喷在她脸上,她本能地放下对峙姿态,情急地喊出:宝贝

  当她看到狄克森被烧成火人从警察局逃出来,身上还带着女儿的案卷时,她狠狠揉着鼻头,想来内心情绪复杂。

  警察局的群像也是如此。

  一开始出现镜头里的他们,无所作为、吊儿郎当,每天在吃甜甜圈和折腾有色人种中度日,让人深感腐败无能

  但后来你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深陷在各自的困局里,心想有所作为,身却无能为力。最后,为了帮米妈破案,他们各自竭尽了全力

  看这样的片子,你不会被轻易煽动情绪,而是会陷入反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事件走向了这样的结果?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编剧导演马丁.麦克唐恩真是个多面手。他写了一个寓意深刻剧本,将政治风云社会格局个体困境一一嵌入其中。

  片中有很多点到即止的隐喻。

  就政治层面来讲,黑人警长对狄克森隐晦提及的强奸嫌疑犯资料保密一事,暗指海湾战争中被军政强权一手压下的美军海外驻军犯下的诸多性罪行

  狄克森与广告公司小哥在酒吧桌球台旁一段关于同性恋的对话,则显示了他个人的精神困境。他应该是个同性恋者,却因为社会不宽容而恐同。

  从社会格局来说,米妈怒怼神父那一段对白,揭露了教会里频发的神父娈童案。

  摆不平的有色人种歧视,不但对话里有,精彩的原声配乐里也有。

  狄克森痛殴广告公司小哥那一幕,背景音乐是《The 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 Down》。

  这首歌创作于南北战争已经结束多年,但黑人与白人之间冲突仍然不断的背景下。

  上一辈的老南方白人,依旧怀想着蓄黑奴的时代(如狄克森的母亲,狄克森喜欢折腾黑人是受了母亲影响)。但黑人已经翻身得自由,甚至成了领导者(接替威尔比的警长就是黑人)。

  狄克森与他彪悍的母亲

  进步的新社会与落伍的旧观念,怎么摆平?

  就像威尔比警长说的:如果把所有歧视有色人种的警察都开除,剩下的恐怕只有三个警察,而且还恐同(同性恋恐惧症)。你说该怎么办?

  这样一个时局和人心动荡不安的时代,人的选择更为困惑,因此躁狂、放纵消沉而片中所有人物的出场都有他的功能性,没有一个是闲笔。这是马丁的功力所在

  导演马丁在讲戏

  总之,导演想表达的有很多,如果能去做些功课,会更好地理影片的内核。

  这样的剧本,没能得奥斯卡原创剧本奖,深感遗憾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颁给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确实实至名归。『科恩嫂』在本片中贡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

  在她上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的影片《冰血暴》里,她饰演的女警性格还相对单一,但这部片子里,她的性格层次丰富,『科恩嫂』驾驭起来毫无难度

  她在影片中的外在形象像个西部女牛仔,粗粝、坚硬冷酷

  每当要与警察对阵的时候,她就穿上蓝色粗布工装,扎上头巾,武装得像个斗士。

  向警察局投掷自制燃烧弹时,沉着、冷静、毫不手软,酷到炸裂。

  面对找上店里挑衅的陌生危险男人,她容色不惊的三句反问:你是吗?这种止水下的暗涌,拿捏得让人叹为观止

  发现广告牌着火时,她冒死扑火。儿子看火势已经无法控制,怕她有危险,要夺下她手中灭火器,她流着泪悲愤地大喊:罗宾!

  这撕心裂肺的吼声让我鸡皮疙瘩全起来了,真正是千言万语全在这一吼中。

  只有在外人看不到的地方,米妈才会显露出脆弱温情

  广告牌下遇到一头小鹿,她怀着对女儿的思念,与它温情对话,听得人潸然泪下

  抗争坚持得最艰难的阶段,她穿着女儿的卡通拖鞋,模仿两种声音,自己跟自己对话,给自己输送坚持下去的力量。真是让人心酸心痛

  暗黑天幕下,那熊熊燃烧的广告牌,《Billboards On Fire》的激昂歌声里,她拿着灭火器向火光奔去的身影,成为了她的图腾。

  那一刻,我脑中忽然闪现出《盲刺客》里一句形容语:她是寂静人群里举起的一个拳头

  电影采用了一个开放式结尾。

  狄克森费尽心机,找到了一个嫌疑犯,此举也促成了他与米妈的合解。但是线索落了空,杀女儿的真凶依然逍遥法外,米妈却打算和狄克森一起做个复仇者,向雷同的罪恶举起手中的枪。

  他们坐进同一辆车里,打算去往另一个州,猎杀一个强奸嫌疑犯。但对于是否真的要做这件事,两个人都不确定

  『我们路上再做决定吧!』

  我喜欢这句台词

  生活像流水,奔涌向前的同时总会经历变化,打个漩,绕个弯。有可能遇到惊涛骇浪,被激起无穷斗志,也有可能流入平静港湾,宣告愤怒终止。

   

  一切未知,所以走着瞧吧,生活总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马丁.麦克唐纳这等手笔,总让我想起写《船讯》的安妮.普鲁。同样擅长讲中西部小镇故事,同样具备粗粝的外壳,冷硬的质地,却也裹挟着人性的微温。同样会出现边缘人格的人物,也有天使般的阳光与小兔。

  警察局长威尔比两个可爱的女儿

  让人想到《船讯》里的阳光和小兔

  在关键转折处,都用了近乎天真笔触,促成了一个治愈系的故事诞生。你明知道这有点勉强,却愿意去相信。反正再坚硬的水泥,解构下来,也是柔软的水和粉末的调和。没有什么是生来就坚不可摧

  黑暗冰冷的现实里,哪怕有一线幽微的人性暖光,都能让你免于绝望。这,才是马丁最终想要表达的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