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手稿中的“米开朗琪罗情感生活史”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手稿中的“米开朗琪罗情感生活史”

2018-03-18 14:17:13 作者:独星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手稿中的“米开朗琪罗情感生活史”

  卡罗琳·沃恩的《米开朗琪罗手稿》,通过文艺复兴时期一代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的手稿真实展现米开朗琪罗一生的艺术、生活、情感史,切身感受那种迎面扑来的生活、艺术、情感表达感觉和米开朗琪罗在对话,又似在冷眼旁观米开朗琪罗本人和生活的种种搏斗,在艺术领域自己灵感、情感和挫折失败斗争,一切都是在纠缠中拧巴中消磨着人生,挥霍着艺术……

手稿中的“米开朗琪罗情感生活史”

  书里书外的人物,就是米开朗琪罗的人物关系网络,组成了米开朗琪罗的社会网络环境。这制约了他的生活,同时成就了他的生活;这对他造成了困扰,同时也成全了他的艺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管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一起朝着米开朗琪罗走来,米开朗琪罗就是这一个,独特存在,独特的性格气质禀赋,一代大师米开朗琪罗,作为画家雕刻家、诗人,作为儿子,米开朗琪罗带着自己的缺陷暴躁、多疑和不安就这样闯了进来……

  艺术家的手稿和作家的手稿一样,真实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种种可能,这种可能如何造就了一代艺术家、作家,通过作家艺术家手稿,使我们不再盲目崇拜作家艺术家,在没深入认识大艺术家之前,我们印象中的大师都是想象中的,完美无限,人格完善道德高尚等等……大师光环笼罩了所有的缺陷、不足和陋习,对米开朗琪罗加深了我的这一看法

  几乎常年不洗澡的米开朗琪罗,这让我想到历史上的蒙古族的苏茉儿,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她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连康熙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

  这些生活细节,不足以改变我对米开朗琪罗的崇拜之情;还有他的为人,也许可能是生活所迫,造就了他的偏执多疑,正如格里高利的作者卡夫卡那样,一生创作,大多都被自己焚毁,手稿丢失显得多么遗憾,米开朗琪罗也一样,有个更多的作品未完成,同时也有着更多的手稿被焚毁,难道仅仅在于艺术家多疑的性格,或者其他模糊牵强附会说法那样,通过米开朗琪罗的手稿,我们是否能窥见一代大师,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在米开朗琪罗身上的展现。

  书信十四行诗相辅相成,构成了米开朗琪罗手稿的特色,复原几百年前的米开朗琪罗,找寻其中的奥秘,探究米开朗琪罗的内心精神世界,传达对米开朗琪罗的敬慕,展现一代艺术大师复杂丰富多彩一面,甚至是偏执的一面,我们通过米开朗琪罗,隐隐窥视到作为艺术大师的种种生活片段和艺术创作历程,扩大我们对于艺术更为深刻体验和感受。

  米开朗琪罗的手稿和其伟大的雕刻作品一样熠熠生辉,通过手稿,我们看到米开朗琪罗的命运;通过其雕刻作品了,我们领略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和米开朗琪罗的人格人性的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丰富了我们对米开朗琪罗的认知,同时通过其手稿,我们体会到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以及由此并发出来的创作活力。 也正由于米开朗琪罗焚毁其手稿,所以这部艺术大师的手稿显得更为可贵,从中我看研究一代人文大师如何在生活与艺术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取得研究其艺术成就的一个视角,并通过这种视角获得一种对话米开朗琪罗的多重意义

  张勇,男,1972年出生于河南新野县,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文学评论者。多年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东莞日报》、《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安徽文学》、《躬耕》、《六盘山》、《山东商报》、《新消息报》、《香港文艺报》、《永平回族》、《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等刊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