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学,应容得下不同的声音,也受得住尖锐的批评

大学,应容得下不同的声音,也受得住尖锐的批评

这是 思维 补丁 的第313篇 文章 很 好听 ,单曲 循环 系列 。 头图基于CC0 协议 引用。 (一) 北大 教授 陈独秀 喜欢 嫖娼,有事没事就去八大 胡同 搞一次大 保健 。 当然,在那个 时代 ,这算不得什么 大事 儿。相反,自盛唐以来,咏妓就被一些文 人士 大夫 当成一桩韵事。 不过,既为北大教授,每天不 研究 学问 ,光顾着和 姑娘 们研究 姿势 ,多少还是有些 不妥 的。 这样的做派, 自然 会让一些 思想 守旧,思维 传统 的人看

《大学,应容得下不同的声音,也受得住尖锐的批评》的相关文章列表

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

日期:2017-02-23 19:51:05 点击:248 好评:2

孩子的内心世界既丰富而又变幻,家长、老师都不能粗略地浏览了事,而应入微地进行研究揣摩,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让他们的心态积极而又健康。 教这个班级已经有一学期了,新学期伊始又是刚过完大年,孩子们难免有“开学综合症”,最突出地表现在作业拖拉。...

理论与批评特辑 | 来颖燕:尘埃里的我们,染有现实最深
理论与批评特辑 | 来颖燕:尘埃里的我们,染有现实最深

日期:2017-11-13 11:30:51 点击:55 好评:0

原文刊于《上海文学》2017年第11期 尘埃里的我们,染有现实最深的底色 来颖燕 杨遥的小说大都将聚光灯投向没落在现世尘埃里的小人物,但吊诡的是,他面对现实的这种抓地和深入,又有着散淡的气质。在与现实的疏离和切近之间,他的小说载沉载浮。新作《补天余...

理论与批评特辑 | 刘芳坤:石上印月只道寻常
理论与批评特辑 | 刘芳坤:石上印月只道寻常

日期:2017-11-13 11:31:38 点击:58 好评:0

原文刊于《上海文学》2017年第11期 石上印月只道寻常 刘芳坤 《补天余》有一个旷古怆然的开头,昔日辉煌而今坍塌的古城墙、住满燕子和蝙蝠的戏台,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梦里凝听老鼠吱吱声的“我”。并且,从开头“我”就告知了小说结局:“石头是再寻常...

批评的窄门经典读后感10篇
批评的窄门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21 21:10:03 点击:65 好评:0

《批评的窄门》是一本由王达敏著作,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批评的窄门》读后感(一):推荐阅读:王达敏教授《批评的窄门》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引到灭...

一场关于“批评家诗人”的争锋
一场关于“批评家诗人”的争锋

日期:2018-04-22 17:00:28 点击:41 好评:0

【编者按】2018年度4月份的“大家评诗”尘埃落定。“批评家诗人”吴投文教授的诗再次引起大家广泛争论。 在讨论中,嘉宾和网友各抒己见,坦诚相对;吴投文老师虚怀若谷,耐心倾听。这种不同于俗套式的评论,真正体现着诗歌批评的精神。在一团和气、没有批评的...

批评与表扬?对人一同表扬与批评才是好!
批评与表扬?对人一同表扬与批评才是好!

日期:2015-07-05 13:40:20 点击:201 好评:0

批评与表扬都可以使人退步或前进,但这一切都取决人。 赞美:赞美他人可使他进步,也可以使他退步,这一切都得看人的心态。之所以退步那是因为他受到赞美心里十分开心,随后就以为自己没有缺点,自己没有一个对手了。在之后的日子里,自己没有去寻找最高点,...

大学是另一番不同风景
大学是另一番不同风景

日期:2016-08-19 11:51:54 点击:111 好评:2

当我踏进大学以后,所有事情都变得同以前不一样了。很多事,很多人,与内心里最初认为的并不相同。 我以为我真的会把曾经的一些已经放下了,不去用心去承认那些过去的过去。结果在某一个瞬间,某一个场面太过熟悉,被无名地戳中了泪点。原来人变了,事也变了...

面对批评,喜乐谢恩!
面对批评,喜乐谢恩!

日期:2017-12-31 00:01:33 点击:209 好评:0

作者:上海家庭教会捷迪旗弟兄 引子:有一个朋友让我为他祷告,说最近很郁闷,常常失眠偶尔胃疼。我想,任谁郁闷他也不应该郁闷啊。有道是:学有所成,青年才俊。家庭幸福,老人健康。同工同心,教会复兴。恩赐明显,众人认可。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郁闷?他...

批评家之死读后感10篇
批评家之死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4 21:45:02 点击:150 好评:0

《批评家之死》是一本由[德] 马丁·瓦尔泽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批评家之死》读后感(一):新京报书评周刊评《批评家之死》 新京报书评周刊 | 一...

会批评的人多,懂时机的人少
会批评的人多,懂时机的人少

日期:2017-01-05 16:57:56 点击:265 好评:4

我们活在一个注重团队合作的时代,团队合作,互相批评指教很重要,但我发现,会批评的人很多,懂得看时机的人很少。 什么意思? 周末在东区某知名百货公司的美食街,拦截到一对年轻夫妻的对话。只见那位老婆从手提袋里拿出三个小钱包,一看就知道是血拼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