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的时候,随时都可以丨心理学怪谈
从好几米高的,上面一段近乎于竖直的滑梯上滑下。
女儿已经大了,所以很清楚,这个滑梯并不会有实际危险,也在旁边看到不少小朋友安全滑落。
「我可以的。」爬上去之前,她信心十足。
爬上去之后看了几秒,就原路返回爬了下来。
「你不是说可以吗?」我们都乐了。
「我可以啊,我就是还没做好准备……」
你随时都可以摆脱XX的影响,只要做好准备。
很多读者觉得,这个说法把人的自由意志抬到了似乎无所不能的位置,有不知轻重之嫌。
现在你知道了,这本来就是一个误解,
「随时可以」不等于「真的做到」。
这个环节,叫做【体验】。
就像第一次骑自行车,游泳,或是轮滑,
理性上也清楚自己可以做到,
但要真正放开手,采取一种新的姿势前进,
他说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体验,是在自我体验时爆粗口,痛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骂完之后他感到神清气爽,
因为他终于确认了:我真的可以攻击别人。
一旦做到了一次,第二次就会容易很多。
理论上,我知道自己可以蹦极或跳伞,但我仍然不敢。
因为我一次都没有尝试过。
但我是真的敢玩魔鬼滑梯!我真的玩过。
我知道从上往下看的时候有一点眩晕,
我也知道跳下去之后就没事了,跟普通的滑梯一样,会有稳稳的,被承接住的感觉。
所有这些感觉我都知道:【我可以】。
不是说说而已,我是真的可以。
而这些信息,是再怎么苦口婆心地说出来,
——除非她亲自体验一次。
所以,理性上再怎么明白都没用。
在人际关系中常常妥协的人,心里也明白,他【可以】当面说出拒绝的话,也没事,
但他从来没有过那样的体验。
就像自卑的人,也知道【可以】承认自己的好。
酗酒或滥赌的人,哪怕不用酒精或赌博,也知道【可以】靠自己度过漫长的,痛苦的日日夜夜。
「只要我想做,随时都可以」。
但如果没有第一次的体验,
仍然只是头脑里一次次的想法而已。
往期回顾:
一分钟就能掌握的管理术丨心理学怪谈
这句话会让一切沟通变成徒劳丨心理学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