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的读后感10篇

2018-04-30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的读后感10篇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是一本由【日】岩濑大辅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19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一):找到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

  前几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北京十点读书会八月的线下活动,活动主题是由新精英职业生涯规划师——冯小雪老师给大家分享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活动的核心是冯老师带领着大家一起玩一个叫做“英雄之旅”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大家画出自己做过最自豪的8件事,并且和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以此加强对自我的认知

  不过,此次课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冯老师所提到的竞争力金字塔模型。这个模型共分五层,从下到上依次是:体力知识技能资源系统

  依靠体力为竞争力的人,是最底层劳动者,所以薪水最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遍拥有知识这一竞争力。在高考扩招,人人都是本科生的今天,我们大部分人所PK的竞争力就是技能。

  所谓技能,就是用一个动词来描述能力,比如:写作演讲等。如果你能拥有2-3项超过大部分同龄人的核心技能,那么,你在职场将变得不可替代。换句话说,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能,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日本Lifenet保险公司董事兼副社长——岩濑大辅在其书《99%的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中所提出的职场三原则

  1. 比起做什么,找对人更重要

  2. 找到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

  3. 用工作留下你的印记

  对于第二条原则,我深有同感。他说,无论世界怎么变,有特殊技能的人都是很吃得开的。如果能够做一件事不输给任何人,能够轻轻松松做好,就是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能够发挥特长的工作,做起来也一定会很快乐

  他所说的“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就是冯老师所说的技能竞争力。要想拥有这一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我们需要在自己的众多技能中,挑出2-3项,进行刻意练习

  【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技能】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核心技能呢?

  首先,通过前面所提到的“英雄之旅”的游戏,就可以抽丝剥茧的分析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能力。

  其次,可以和家人朋友同事等进行沟通,以此获得一个对自己技能的比较全面客观的反馈。

  最后,还可以上网做一些心理测试,以加强对自己的认知。

  在明确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之后,就可以挑出2-3项进行刻意练习了。

  【什么是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其实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即离开舒适区”,只在“学习区”练习。刻意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

  【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在进行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拼的就是勤奋毅力。很多人都会觉得开始容易,但是坚持下来很难。其实这很正常,人天生就是容易受即时满足诱惑动物,而忽略了进行长期付出之后的回报为此,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 准备一个玻璃瓶,找一些球体,在球体上面画上钱数;

  二、 核算你努力拥有这项技能之后,将会得到多少报酬

  三、 核算后,估算现阶段努力的回报钱数;

  四、 每努力一个阶段后,就将代表金钱的球体放到瓶子里。

  这种在球体上画上钱数的方法虽然看起来有点功利,但是确实可以起到将自己的努力可视化的作用。这样,每往瓶子里投进一个球体,就知道自己在一步步地往目标前进。

  网上有一位在腾讯工作五年的员工,他总结出了在腾讯的自我修炼六式。其中,第四招就是要树立自己的标签,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别人记得住你。通过刻意练习,拥有自己的核心技能之后,就能拥有自己的能力标签,从而成为职场精英。

  那么,什么是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呢?你找到了么?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二):抱怨,是因为不懂

  iPad3刚出的时候,替远方的长辈代购了一台。没过多久,经常接到他的电话说,坏了。第一次接到类似的电话时,我确实是蛮惊吓的,渐渐的我就习惯了这种“客服指导”。表姐也会电话告知我:“别理你姨爹,机子没坏,是他不会用而已。”在IT产品面前,长辈们向来如此可爱

  令我意外的是,在职场上年轻一代的朋友也会做这么可爱的事。譬如说电脑坏了、打印机又坏了、网络崩溃了......东西会坏很正常,可是如果没坏的情况下,维修人员被你三番五次请上门那会怎样呢?画风应该是,你每天每天都在抱怨公司的设备不好使,维修人员恨不得把你的电话拉入黑名单。其实,不单单是设备,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亦然。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三):由“想做什么事”转念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近感觉一直提不来劲,特别是对于工作上的问题,都快以自暴自弃来形容了,一踏进办公室就整个心情都很烦躁,每次说话都掺杂着火药味,时时刻刻准备爆发。每当兴致勃勃打算有所改动时,就会被小事干扰打击。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想找找励志文,来给自己打打鸡血,却发现翻来翻去都触碰不到我那根懒筋。

  直到拿到这本书——《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阅读的第一天晚上就觉得整个心情很澎湃,犹如醍醐灌顶,好像形容得有点夸张?但是这是确确实实的感触,如果是作者之前的一本书籍:没有做好的55件事,那估计不足以形容我现在状态

  是的,没用心做足,对于工作上的事情,我大概只投入了30%—50%的精力总会认为即使再使力,把自己整得疲惫不堪,当精力用完时,可能在某一方面的一点小错误就让会全盘皆输。卖力而不讨好,所以何必白费力气呢?

  但是接触了本书后,我这消极心态有所调整

  本书分为6章,讲述55件事。

  这些事情或许只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小事,但却容易被忽略。

  新奇的一件是:不要把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开

  经常看到的是不要让私人生影响到工作,这样的说法还是第一次看见,总算有人提私人声明立场了。

  确实,这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在私人生活上避不开被工作上影响,那有什么理由要求别影响到工作。每天吃饭睡觉都会惦记着工作上的事情,又如何能避免工作空余之时关注下私人信息呢。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明了一些奇特想法

  在一个人们拼了命往大城市钻的时代,作者却在第52件事中说:跳槽去小城市工作吧。

  大城市机遇多,可竞争大。小城市尽管工资不高,但相对物价低。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小城市创业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岩濑(作者)建议人数少的地方工作,主要原因是人少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得事情更多,也更有灵活性,当企业规模太大时,人员分配会很详细,所做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容易丧失斗志。而如果公司就只有两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亲力亲为,即使辛苦,但是每天都会很充实

  我们的人生无法重来,试着下一盘险而有趣的棋。

  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很容易让读者所吸收,例如:第43件,保持充足的睡眠。

  每天总会嚷嚷着没精神,到了快睡觉的时间又变得生龙活虎,反而振振有辞地说什么:因为每天都在工作,只有这么点下班的自由时间,拿来睡觉真是太浪费了!

  曾在某报道说:一个人心情欠佳的因素,睡眠不足占60%。

  相信每个人都体验过因为睡眠时间不够而导致整天的心情都郁郁寡欢,有时还暴躁如雷。

  既然睡眠的作用如此之大,甚至可以美容,我们为什么要抵抗它?

  第54件,人生如同旅行,并不以早日到达为目的

  小时候出门旅行会期待幻想目的地一切好玩事物,去时的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回程时的沾椅即睡。

  长大后,我喜欢自由行,心里有一个目标,但会以各种不同的道路行走,一路上欣赏美妙风景,或偶遇志同道合小伙伴,或碰出奇妙火花,许多不确定当有趣的事情就在路上。

  就像创业时,不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为目标,只是不停地挑战,不断的努力,你会发现,曾经想要的东西已经慢慢拥有,甚至收获了无数的意外。没有所谓的成功,而只要过程开心就不算失败

  这是一本适合刚刚踏入职场或在职场上有不如意的小伙伴,换一个角度看待工作这回事,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噢。

  曼笔。

  2016.08.12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四):工作与私人生活没有界限——评《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

  最初选择这本书首先是因为觉得此书对作为职人的我非常具有帮助,通过阅读发现,不仅在工作上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在处世态度、对人生思考这些问题上都具有很大启发性。

  作者岩濑大辅先生通过平易近人言语,为我们讲述了我们需要去用心做好的55件事。双色印刷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通过这种方式,便于读者更快的抓住重点,即便是匆匆瞥过,也能迅速抓住要点所在。这尤其对于时间紧凑的繁忙人士来说,是非常便于阅读的设定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入职10年的职人看的书,但其意义远不止于如何做好职场的工作,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一本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的手册

  就算是成为了职人,也不能只做个眼里只有工作的人,因为事实上“工作与私人生活没有界限”(这也是本书第五章的标题)。

  书中第一章里这一条“以喜欢的人为重点来扩展人脉 ”,可谓深得我心,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抱有很强的目的性,这让我觉得很厌烦,难道我们就真的不得不去讨好那些自己讨厌的人来扩展自己的人脉吗?所以当我看到这条的时候,仿佛眼前一亮!是啊,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喜欢的人为重点来扩展“人脉”呢,实际上在书中说到的“扩展人脉”,其实也更多的是一种近似成为朋友的交往方式,不必在一开始就抱有强烈目的性去接近一个人,自然的成为朋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作者说到中田加入他们公司就是因为一开始把他当做朋友,所以对他投以信任,才营造了中田加入他们公司的契机。与人交往尚且如此,对待别的事物也应当抱有同样的心态,这便上升为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了。

  而第五章“工作与私人生活没有界限”这一整章看起来都是与工作“无关”内容,但是实际上又都是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就以“保持充足的睡眠”举例来说,身为九零后的我一开始也很难做到这点,但是睡眠不足,就很难顺利进行第二天的工作,如果因此将工作带回家,再熬夜工作的话,又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很难在工作与生活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线,毕竟生活与工作总是相互影响的。

  书中很多是这种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我们也许很多都懂,但是就欠缺在“没有用心做足”上。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也许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五):做不好这些事,资历再深也难是精英

  为什么工作换来换去,还只是一个基层员工?为什么年龄差不多甚至比你还小的人,反而成了你的上司?为什么你的工作,看起来很容易被替代?

  达沃斯全球未来领袖之一、贝克学者奖得主岩濑大辅,无论在麦肯锡打工,还是回日本自己创业,进入职场20年来一直都是佼佼者,他在新书《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中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职场三原则和55个具体指南,涵盖工作状态、工作方法、业绩提升等内容,分享了行之有效的职场进步方法。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六):编辑赠书

  人生就是由很多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为了解自己的人生而做出努力。回顾前半生,自己从何而来,好好思考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自己。很多人疏忽了这项”作业“吧。(P121)

  因为喜欢看书,所以想当然得选了这个专业。然后一心想去做图书发行,结果因为感冒错过了一场行业招聘会。因为贪婪跟羡慕,没去找工作而直接去做了金融,一心想着一夜暴富,却没有掂量自己的能力。运气不好,又不知进退,贪图享乐,混了一年半,空欢喜一场。

  下定决心重回老本行,因为微博,进入了一家民营图书公司。因为想要快点重新开始工作,所以两千五的薪水也干了。开始很舒服,也有收获。慢慢发现公司很多问题,老员工一个个离开。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做了一年多。觉得没钱途,加上生病便离开了。因为是裸辞,所以会很着急。原来还是想继续做出版的,但投了好多,真正有合适的可能就两个。一个通过了一面等二面,一个出版社负责人刚好出差没等到一面……

  因为家里的压力,所以投了杂志广告销售,很幸运地通过面试,很快上班,却也同时错过了另两个工作机会。一个礼拜搞定工作,重新出发,重头学起,老板有做过销售培训,所以还是有学到一些销售技巧的。然后就是下市场,凭着运气加实力,留了下来一做就是四年多。13赛季算是初窥门径,14赛季算大丰收,15赛季开始想走,16赛季开始放羊,17赛季孤军奋战……

  170616上1306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七):入职10年,我们该拥有的5种品质

  岩濑大辅先生所著的《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是写给入职10年的年轻人看的一本指南类的书籍。进公司的第10年,正好是30岁左右,如果把人生比作航路,10岁是出航的准备期,20岁是出航期,30岁就是大航海时期。20岁时我们只是拼命干活的人,也会因工作和私人生活而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时会在人生的大海中迷失方向。作者希望,看完本书之后能让迷茫的我们从中解脱出来。

  岩濑大辅先生共叙述了55件入职10年后该做的事情,我归纳起来就是入职10年,该拥有5种良好品质,这样,我们的职场生涯才能更加如鱼得水。这5种品质分别是:

  一、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是大部分职场类书籍都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

  在我看来,这一能力,无论是职场人还是学生,都应该具备。

  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他只能独来独往成为独行侠,然后形成孤僻的性格,最终还是会影响他踏上社会,参加工作。

  职场人士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无论哪件事情都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处理好和同事、上司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顺利完成工作、早早实现晋升都尤为重要。

  我要感谢我的好领导。目前,我已入职8年,前后换了3份工作,都是从事文字工作,但行业不同,可是相同的是,我都能拥有好领导。想来,一定是我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能有如此大的福分吧。

  换位思考、团队精神、信息共享……这些都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时该具备的品格。积极去做,认真去做,总会有人看到。

  二、学会学习的能力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如果我们仅仅依靠手中紧握的大学文凭,就想在职场叱诧风云,那真是痴人做梦了。

  我本人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媒体记者,只不过是行业类媒体。刚入职时真是一窍不通,圆机和横机的区别,羊毛衫为什么比羊绒衫便宜,等等。那个时候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面对专业知识,我没有选择离职,而是向报社的老同志积极请教,出门采访也积极聆听业界大佬的谈话,闲暇之余也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后来总算是可以独当一面了。但半年之后我就换了全新的工作,学习的新闻学知识一点用处都没有,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就在前几天,我还在向下属的一名信息员请教什么是高毒农药,哪些可以限用,哪些则是禁用。

  学会学习,不仅仅是向书本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也要向单位的前辈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向业内的榜样学习,争取超越。

  三、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们的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麻烦,遇到一些不开心。这个时候,千万别丧气,反而,更应该越挫越勇,越战越勇。

  就像我们的生活,要相信会越过越美好,才能遇见美好,拥有美好。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情,谁还会相信我们呢?谁还会愿意来帮助我们呢?

  四、做自己

  这是对第四章和第六章的总结。

  请一定要知道,对于工作的选择,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哪怕是这份工作是在小城市,只有喜欢,才能热爱它,才不会应付了事。才能实现“做自己”,才会为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而努力。

  多年之后,你一定会明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五、充实的私生活

  在这一章里,岩濑大辅先生提到了家庭、爱人、健康,房子等。我很赞同。

  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家庭和爱人。地球离了谁都依然会自转公转,同理,工作没了我们,单位会马上招人接手代替。但是家庭不一样。30来岁的我们,正是家庭中的中流砥柱,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没了我们,就仿佛天塌了一样。所以,请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健康。积极锻炼身体,定期体检,拥有强健的体魄,我们才能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去好好打拼。

  虽然说这是写给入职10年的人看的指南书,但我觉得职场新人也可以一读,因为,早一点知晓,早一点明了,在职场上,才能够少走弯路呀!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八):评论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

  看过本书后,本人觉得55件事真的是太多了,对于一个员工来讲,真正专注于几件事,并且坚持做这几件事情就好了。细看过本书后,也很赞同作者的一些理念和想法。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来看,也算是自带光环的学霸了。从名校毕业,进入名企工作。虽然说后来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但是也是越做越大,也是越来越好,并且从中总结了一个规律和经验。可以说作者并未从中经历很大的挫败或者失误。一直以来都是很会从学习和工作当中总结经验的精英。

  首先,在第23件是当中,我是很赞同的,也是我本人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失意泰然,得意淡然。对于我这个职场上面的初级菜鸟来说,遇到的最大的事件也就是,提报给高层领导的文件出现问题,而被领导责罚这样的事情了。人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动物。一旦遇到挫败的事情,下次再做同样的事情的同时就会各位的紧张和注意。无论成功或者是失败,大将之风都是要有的。我有一位朋友,不过30岁的年纪通过炒股赚了一大笔钱,买了一辆一百多万的跑车,意气风发,可谓是难免的得意之色在脸上。不免让人感觉是小人得志的样子。这么说看起,我也是有中吃不到葡萄偏说葡萄酸的味道。有的东西,确实是只有时间能给予的东西,急是急不来的。

  还有就是第二十七章,调整出最好的精神状态。这个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点。之前有过一个同事,因为自己的压力大和私人原因,到处和公司里的其他同事发脾气。搞的大家都非常讨厌她。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理她,自己也受不了这样一个工作状态,于是选择离职。并且离职时还选择了一种极为极端的方法,离职前她删除了公司里她使用电脑里面所有的文件,简单交接工作,第二天就拒绝来公司,后来听说公司要告她,过了几周后,勉强回来半天交代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没有人会喜欢无端的接受你的坏脾气。

  可以说书里面的每一条都是一个职业白领需要具备的素质,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也都是有情绪的,不可能每一天,每一秒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但是为了更好的自己,也是需要控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的时候就是,多考虑他人,也是在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更不要因为事情不重要,或者项目太小,就做事不认真。

  加油吧,奋斗的人们!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九):写给三十岁人的工作指南

  有一个朋友,名校毕业,之前一直在大公司工作,今年却接连换了好几份工作,他说找个能有成长以及氛围不错的公司真的好难。

  还有个朋友,毕业后就到国企上班,到现在六年了,一直不甘心在一个地方终老到死,想辞职出来,却又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如此纠结反复了两三年。

  我自己呢,毕业七年,换过很多工作,虽然在每个公司都被上司夸奖,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每年都会有一段迷茫期。

  我们的共同点是,都快三十岁,都有做熟的工作,但也都对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倦。

  未来会怎样?结婚生子后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平衡?职业遇到瓶颈很难上升,跳槽就一定会有改善吗?所干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现在才追求梦想会不会迟了点?……

  类似的问题成了每次聚会都要讨论的问题。

  为了解决困惑,我开始大量阅读寻找思路,以期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自己可以学习的东西,于是遇见了岩濑大浦的《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

  岩濑大浦,达沃斯全球未来领袖之一、贝克学者奖得主,目前和一位比他大二十岁的先生一起创业。《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正是写给三十岁左右,职业遇到瓶颈期的人们。

  在这本书里,他从沟通、能力、动力、职业规划、私人生活和挑战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写给三十岁人的工作指南——

  1、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幸福。而获得幸福的前提是:你需要明白,自己得到什么才能感到满足。

  大多数人(不管有钱没钱)觉得不幸福的原因是:不分析自己的内在需求,却总是追逐别人眼里的“成功”;不明白怎么享受当下,总觉得换个坑自己这个萝卜就会长得特别好。

  2、职场三原则:比起做什么,找对人更重要;找到只有你才能做的事;用工作留下你的印记。

  与喜欢的人或者榜样一起工作,那么无论什么样的事业,你都会抱着一颗“与这些人在一起真好”的感觉愉快工作,回忆一下小时候玩各种游戏的你吧,那时候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玩,对吧?!

  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给自己定位,让自己成为稀缺的人,如果现在的你没有什么优势,那就去把喜欢的事情变成擅长的事情——可能需要很久,但现在就开始做吧!当你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你会知道被人需要是什么样的感觉,也会知道专注于一件事情是多么幸福。

  用工作留下印记。不管怎样,我们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公司,每一份工作都像是在人生履历上盖了一个邮戳,不管好的坏的经历都是构成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努力愉快工作,尽力帮助他人,工作是自我的社会属性和价值的体现。

  3、在工作中,尽量借助他人的力量。

  这不是说,工作能推就推,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长和短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死扛硬解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不如去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去咨询去学习。

  当然,在此之前,你要了解公司的人员构成,要知道上司和同事分别擅长做哪些事情,平时也尽量用自己的优势来帮助别人,这样在自己需要要帮助的时候,才不会被拒绝。

  4、从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做起,自然而然就有自己的人脉圈子啦。

  与其去看那些“怎么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的书,不如扎扎实实学好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与自己喜欢的人多沟通交流。

  5、跟什么样的人都能聊天的技巧:找到共同话题;边问边从中听出对方在想的事情;谈与自己相关的话题。

  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聊天的时候我接到了婆婆的电话,聊了有四十分钟。挂电话后朋友很吃惊,问我怎么有那么多话跟自己的婆婆聊。其实我遵循的就是上面的技巧:聊聊我老公他儿子,聊聊老家的天气和家里的生意,关心一下家里的人,说说我自己家那边的事情,讨论一下什么时候接他们来云南转转,我需要做什么准备……其实每次打电话大都是这些话题,但是彼此并不会厌烦,因为互相能感受到对方的真心。

  6、根据对方的立场改变表达方式。

  我以前讲话经常会以“对方肯定知道这个事情,我直接说后面的部分好了”为前提跟朋友聊天,结果发现他们经常云里雾里的。后来才意识到,大部分的沟通,都需要先来一个“前情提要”,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里。

  写邮件时,如果需要对方帮助,就要说明原因;开会前,要先做会议的背景补充;写报告时,也要各部分都完备;与不同知识层次或者行业的人沟通,要用符合对方身份和背景的语言和词汇进行说明。

  7、工作中遇见意见分歧时,多多换位思考。先理解对方,再谋求共赢。

  8、在自我成长方面,边学技能边进行练习,是学会一样东西最快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榜样,去模仿去学习,遇到挫折时看看榜样是如何对待失败的;感谢在这个年纪还能直言不讳指出我们缺点的人;不要再人云亦云,不管是新闻还是朋友圈热文,都最好追根溯源一番,不做谣传误信之人。

  9、发言之前,先在纸上写出来。

  其实不只是发言,有任何想法的时候,都应该先写下来。现在大家都手机不离手,记录是很方便的事情,不管是待会要跟人聊天的话题,要向上司汇报的工作,需要同事协助的事情,突然冒出来的奇思妙想……统统应该写下来。

  我自己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心里突然产生的灵感没记下来,过后再也想不起来了。

  写下来的好处是,写每条信息的时候都像种下了一颗种子,一方面在之后的沟通中不会丢三落四逻辑不清,另一方面写完之后脑海里也会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10、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没能完成绩效目标怎么办?

  在这种时候,我们会面临上司的责骂和自己的愧疚自责之心,但如果一味沉浸在担心和自责之中,并无益处。应该做的是:分析为何失误,提出改进方法并去尝试,如果接下来的几个月仍然不能完成任务,就说明应该改变自己的做法或者更换方向了。

  11、用“逻辑树”搞清楚产生瓶颈的原因。

  以不能写出满意的书评为例,第一步是分析为何不满意,从“量”和“质”上找原因,是因为“写得太少”还是“写得多但是写得很烂”;找出是哪个原因后对其继续细分,比如上一个原因是“写得多但是烂”,那就分析是“没有用心写”还是“用心了但是技巧和掌握的词汇不够”;继续分析,“用心了但是技巧和词汇不够”,那么,技巧要从哪里学?答案是某某某的书评好,可以去分析一下;某个教写作的书籍有这方面的案例,要去学习一下;词汇量不够,那就多阅读,记笔记,每天学习多少个新词汇……

  总之,反复分析到最后,可以得出“应该做的事情有这些”。接下来去做就好啦!

  12、快乐工作的秘密:享受每一个当下;要有“失意泰然,得意淡然”的心态;从每一份单调的工作中寻找机会并磨练意志;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关键并不是到处去找快乐的工作,而是自己能否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13、不要在焦虑的时候做决定。

  当你不在正常状态时,做出的决定往往事后会后悔。

  首先,要能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处在正常的状态中。可以通过晚睡前回顾一天的情绪来体察自己何时处于不好的状态。

  其次,要正视自己心情没法平静的现实,做到尽可能不影响行动和判断。

  另外,情绪不好还要做决定的时候,如果能搁置就暂时搁置;如果不能,也可以通过不直接说话,但是自己先写下来,然后读几遍再发布这个决定的办法,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

  14、让人更有幸福感的两个方法。

  第一,不与他人攀比。

  “别人家的孩子”是很多人小时候直至现在的噩梦,“别孩”的影响到自己身上,就变成了天天与同事、同学甚至自己的伴侣做对比,这会开启痛苦的人生。

  学习倾听自己的心声。对,这可能很难,但是要去做,每天问问自己“我快乐吗?我做哪些事情可以快乐?”

  第二,不要陷入惯性模式中,要保持新鲜感。

  租房子时间太久,换房子太多,导致我跟先生住进自己的房子时,也有很强的“凑合”心理。当我终于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可能会住很多很多年可能会在这里养育孩子的房子,就开始思考哪个角落应该再去添置点什么东西,就开始把纸箱和编织袋往外扔——几年十几年内大概不会再搬家了,就开始注意家里的卫生,在门口和卫生间摆小地垫。

  保持新鲜感,就是要在已知中发现未知,用“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来体会24小时每分每秒的不同。

  15、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人生就是由很多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解自己的人生而做出努力。回顾前半生,自己从何而来,好好思考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自己”。

  抽点时间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吧,追忆自己的过去,看看自己是因何走到了现在,探索自己三观的形成契机,问问自己未来想怎样?

  由“想做什么事”转念为“想做什么样的人”。做事是方法是路径,而做人才是目的。

  “不存在什么天职,带着烦躁开路前行,每一次努力付出本身就是职业生涯。”

  16、没有比家庭和爱人更重要的工作。

  不要在失去之前才后悔。

  17、保持充足的睡眠。

  18、坚持锻炼身体。

  19、定期体检。

  20、放下手机,带着记事本出行。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十):职场中需要走心的55件事,你做到了吗?

  职场提升类的书籍大致分三种,一种是职场小说型,如《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浮沉》,让你在精彩的职场故事中学习职场技能提升和处事之道。故事当然精彩,但是这类书,要靠自己去悟,你能看出多少学到多少真的要看悟性,别只是看完故事呵呵一笑,啥也没学到。第二类就是心灵鸡汤类,这个不多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职场受阻痛苦忧伤时,如《欢乐颂》的邱莹莹一般拿着这类书籍安抚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安抚过后呢,我们还是要在职场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那么就看看第三类——实用型职场书籍。岩濑大辅的《99%的员工,没有用心做足的55件事》就是这类书籍。

  日本作家岩濑大辅是日本生命网络公司董事长兼副社长,在本书中,岩濑将自己和周围人将近20年的职场生涯进行了回顾,主要从沟通、能力、动力、职业规划、私人生活、挑战这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高度提炼出了55件有利于工作却很少有员工做到的事情,譬如 “不能完成的事情要借力而行”中提到最好带着上司一起去拜见重要客户,岩濑说这不仅向客户表示了诚意,上司在你后面掌控局面,会让客户有安全感,更相信你说的话。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圈子圈套》中菲比自己去见客户和带着老板洪钧去见客户这2种情况,确实后者产生了更好的沟通结果。可见,这种方法确实有效。

  这本书内容简短,一会儿就能翻完,却非常实用,有空的时候翻翻,也会有所感悟和收获。岩濑在跟我们讲工作,却又更像是在与我们谈人生。正如他在书中一直倡导的,没有有趣的工作,最好的选择是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工作成为人生乐事。还有很多观点,比如要知足常乐,不要比较等,都既是职场箴言,也是人生顿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体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