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四
在很偏僻的地方有个秦家沟,秦家村有个40多岁的单身汉秦老四。
秦老四在外做喷浆的技术工作,挣的工资不低,每月有7000-8000元,但单身的他在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每次回老家时都是衣着破旧,胡子拉碴,不休边幅,看着就像逃荒的人。
后来,秦老四同工地的大姐给他介绍了一个带着一双儿女的外地寡妇,寡妇来秦老四的家看了一下,嫌秦老四人长得丑,家又穷,回到家第二天就打电话给秦老四婉拒了。
秦老四这次可认真了,接完电话,立马坐长途大巴去寡妇家找寡妇,中途遇到车坏了,秦老四就给寡妇村里小卖部打电话(寡妇家没电话)告知他过去了。
寡妇听说秦老四过去找她了,立马想躲起来,多亏村里的老幼劝说,才勉强留下接待秦老四。
寡妇见到秦老四如此执着,再加上这10来天的相处,寡妇觉得秦老四也算是一个踏实的人,终于答应和秦老四处处看看。
寡妇和秦老四一起到工地上打工,秦老四继续做喷浆,寡妇在食堂帮忙。
日久生出了一点情愫,再加之寡妇也需要找一个人,帮她一起抚养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和外出打工的儿子,快过年时寡妇和秦老四一起回了秦家沟。
一大家子一起吃晚饭时,秦老四的大哥说“秦家沟快要征地了,让秦老四和寡妇赶紧领证,否则领不到寡妇的那份”。
第二天一早,秦老四和寡妇就赶到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过了正月十五,秦老四又外出打工了,寡妇留在了家里。
寡妇看着空荡荡、潮湿阴暗的屋子,只有一张快要坍塌的木床,一个老式的旧木柜,一床多年前的老棉絮,连被套、床单都没有。
寡妇失落至极,后悔这么匆忙就领了证,让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秦老四离开家的第一天晚上,寡妇看着眼前的破败样,遭受着破土墙和残瓦透进来的寒风,再加之害怕,身子直打哆嗦。
寡妇索性起身穿上厚棉袄爬上了屋后的山坡,坐在山坡上哭泣起来,后悔自己一时冲动,听信了别人要征地的传言,匆忙领了证,现在才意识到赵老四要啥没啥。
寡妇终归是一个坚强的人,哭了一夜,想了一夜之后,她决定,既来之,则安之,不能让别人看扁了,一定要把现在的家搞好。
天一亮,寡妇就坐上长途汽车回到自己原来的家,背上几床棉絮、被套、床单等就回到了秦家沟。
秦老四一直和秦老三一家在一个锅里吃饭,寡妇认为都已成家就应该另搭灶台。
秦老四只有一间破旧屋子,没有多余的地,寡妇便在院坝上用油漆桶自己制作了简易炉子,放上锅,开始自己做饭。
勤劳的寡妇开垦了屋外的荒地,种菜种粮,日子过得清贫却充实。
成家后的秦老四一改往日的恶习,每个月的工资都按时拿回家交给老婆,对寡妇的子女也当作是自己亲身的,这让寡妇有了一些安全感,干起活来更有劲了。
不久后,寡妇叫回了自己的儿子,两人到镇上买回了石棉瓦,搭房梁,盖上石棉瓦,屋内终于暖和了一些,不会再从屋顶透风、漏雨了。
重新组合的一大家子生活得越来越和谐,就如原生家庭般。
秦老四和寡妇四处打拼,努力挣钱,还清了寡妇之前为供子女上学所欠下的债务,并建了一栋三层小洋楼,置办了家具和电器。
寡妇的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并在寡妇所在的镇上买了房,各自有了可爱乖巧的儿女。
秦老四和寡妇现在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两人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恩爱无比,羡煞死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