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才是对人生负责的方式
01
日本艺人渡边直美,据说体重超过一百公斤。
在偏瘦女性众多的日本,渡边只能走搞笑艺人的路线,以丰满的体型作为卖点。
然而,渡边的INS粉丝数却是日本第一,拥有世界范围的人气,获得了“即使语言不通也很好笑”的评价。
渡边的逆袭,为我们做了一个完美示范:有自信的胖子也照样可以活得很漂亮。
萧伯纳说过,有自信的人,能够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确实如此,不难发现,生活中那些闪烁着自信光芒的人,似乎对任何事都从容不迫,面对未来也表现得无所畏惧。
就像有人形容的,一切成功尽在掌握,甚至起床;一切失败均可接受,甚至死亡。
相反,不自信则会让一个人变得拖延、不想做事情、整日沉迷于虚拟世界,逃避外界对他潜在的否定。
担心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索性什么也不做;
不愿肯定自己,不敢主动发展或结束一段关系;
因为害怕无法达到众人的期待,不擅长表达,宁愿宅在家里……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
作家罗布·杨在《自信力》这本书里提到,自信的人也未必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也会有无措的时候。
而区别在于,自信的人能够忍耐消极的感受,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就像马克吐温说的,勇敢不是没有畏惧,而是直面恐惧,掌控全局。
不受焦虑或害怕情绪影响,一如既往地实现目标,这正是可以通过自信来实现的事。
02
所谓自信,罗布·杨在《自信力》这本书里给出的定义是:做出恰当而有效的行动的能力,并且时刻都愿意挑战自我。
他认为,自信和感觉无关,和实现目标有关。自信即能够按照自己的长远目标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
因此,建立自信重要的一点,在一开始选择正确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容易得过且过,任由外在环境削弱自己的自信心。
张艺兴在《而立24》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因为自己一直是个不自信的人,这么多年也一直尝试让自己更坚定一些。在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你想要橇起地球,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支点——找一件自己喜欢的,或者自己擅长的事,努力死磕下去,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目标不明确,就会把精力分散在多个方向上,最终一事无成。
而确定目标,这样可以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在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费在控制不了的事情上。
时刻提醒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达成目标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工作,什么时候应该保留精力以达成目标。
把目标定得小一点,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60:自信》里也提到,目标如果Smart,就越具有可行性,越容易成功,从而增强我们的自信。
梭罗说,如果一个人信心百倍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并努力去创造想象中的生活,那么他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心怀未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往往更有自信。
03
《朗读者》里有一段话,
我年轻时总感到自己一会儿信心十足,一会儿又自信丧尽。我想象自己完全无能,毫无魅力,没有价值。同时我又觉得自己是天生我才,并且可以计日程功。在我充满自信时,我连最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但哪怕一次最微不足道的失误,也叫我确信自己仍旧一无是处。
可以说,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因为,人的所为、所思、所感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处在一个动态的循环中。
例如,一个人为独自参加聚会而感到紧张(所感),于是他就会选择留在家里(所为),而这样做会使他认为自己将一直孤独下去(所思),从而感到痛苦万分(所感),并且对将来的聚会也失去信心。
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就会感到闷闷不乐,并最终让自己真的变成失败者。
相反,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做得更好,你就会变得积极,并且确实做得更好。
罗布·杨由此认为,想法无论好与坏都会成真,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的看法都会变成现实。
从这一点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自信,正是因为想法不对,是那些消极的想法让我们裹足不前。
对此,罗布·杨给出的建议是:
①用CATs来替代ANTs
ANTs(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s),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声音,有时候会自动冒出一些消极的想法。ANTs就是指那些自发涌入我们头脑中的批评声。比如,
人们都不喜欢我;
如果搞砸了,大家都会取笑我;
我无法改变,因为年龄大了,行为模式已经固定。
由于所思、所感、所为之间会相互影响,当你认为自己愚蠢、荒谬、失败的时候,你就会开始通过感受和行动来证明这个想法。
避开这些消极的自我暗示,就要换个角度,用积极的观念将其取代。
CATs(Capability-Aff Thoughts),是指能力确认型思维,即积极确认或者有益的自我对话。比如,
我比别人想象的更坚强;
我一定要完成这项任务;
想想完成这件事后的好处吧。
值得注意的是,你的CATs应该是有现实基础的,以你目前的实际行动、你正在做出的努力等为基础。
②用FACADe法,梳理事实、幻想和感受
罗布·杨认为,当我们感到受伤、焦虑或紧张等消极情绪时,想法和感受混杂在一起,就无法清醒地思考。
作者建议,处理消极情绪,可以运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基本原则的FACADe法。
感受(Feeling):写下当下的情绪,比如绝望、尴尬、害羞等,对其强度进行打分(0-10分)。
行动(Action):写下你的行为在情绪的影响下有何改变。比如,因为情绪,你不想见某个人。
情形(C):描述一下让你产生这种情绪的情景。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头脑中的想象或记忆。
ANTs(Automatic negtive thoughts):写下头脑中不断涌现的想法、观念,留意消极的观念,如实地写出来。
漏洞():寻找这些观念中的不足和漏洞。假设一下,如果自己的朋友有了这种想法,你会对他们说什么?由此提出有建设性的、合乎情理的观念来替换。
这个方法能让我们直面内心,将自己与想法和感受分离开来,最终建立起自信。
学会悦纳自己,改变态度,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
04
自信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生来就没有的,更不是什么永不会变的人格特质。
所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采取新的行为方式和策略来培养自信心。
另一方面,虽说任何人都可以变得更自信,但前提是付诸努力。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不好看的女生是如何变美的?
在众多答案中,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因素,努力改变。
不自信的人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他们却没有实实在在地去改变。
因此,即使整天反省,下了很多决心,生活也不会改变。
《自信力》这本书里也提到,自信不是你呆坐着冥思苦想就能拥有的,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会不断变得自信。
所以,关键是要把理论的方法运用于实践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05
自信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而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
在《自信力》这本书里,罗布·杨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具有实操性的技巧和练习。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不自信的你也可以一点点变得更好。
当然,前提还是付诸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改变困境。
参考书籍:人民邮电出版社普华文化出版的罗布·杨《自信力》(第三版)
↓分享有礼,不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