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俗世奇人》读后感——与孩子同读一本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俗世奇人》读后感——与孩子同读一本书

2018-10-31 19:03:03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俗世奇人》读后感——与孩子同读一本书

  高考小假期,我与孩子共同读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作者把天津这个特殊地域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各色“奇人轶事”写活了。让我有种置身在那个久远的清末民初年代感受着那地域特色风风雨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好嘴杨巴”、“陈四送礼”、“冷脸”, 还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人物性格精神风貌,在他笔下都“立体”起来了,人情市侩也刻画淋漓尽致。收尾都是点到为止简洁寓意深刻。一个字“绝”!

  “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民国初期,开所行医,伤筋断骨的找他,他手指一触,就知怎么回事,正骨干净麻利快。但凡人有点能耐脾气准各色。他有个规矩,凡来瞧病的,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外人看起来不免有些心狠,见死不救真实情况是,若收了没钱人的钱,会悄悄地以别的方式给回去,但这表面上的规矩雷打不动。他跟朋友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底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这话让朋友琢磨了三天三夜,也没琢磨透。

  这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有了统一制度约束,是不是一些事情处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顺畅许多。无论管理工作还是为人处世,当选择规则第一,人情第二时,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麻烦伤害

  《一阵风》一文,三岔河口的码头上,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无奇不有。也吸引来全国各地的江湖人士,驻足,比艺,很多的能人高人奇人,忽地来了,忽地消失了,如“一阵风”。

  民国元年,打山东来一跤手,个大如墙,身上肌肉疙瘩乱滚,力大无比,提人如同提一小动物,无人能敌。据说,这功夫是从小端缸练出来的。大伙以为这人能在三岔口立住脚。

  某天打河北沧州来一凶悍汉子挑战山东跤手,此人,是练铁砂掌的,凶神恶煞,身滑如鱼,动作快如闪电,在对手一惊一怔间,一掌击中了山东汉子,山东大汉从此消失了。

  大伙以为这位河北汉子能立住脚时,半个月后来了一位怪人,身体清瘦面带微笑,一股清气似文人。他把两条胳膊套在袍子里面,只留两条长长的空袖子,只动口不动手。上攻下击,闪转腾挪。直到河北汉子筋疲力尽心服口服

  正当大伙以为这老者能立住脚时,不出十天,又冒出一高人。此人不是习武之人,是一船夫,掌舵扯缆扬帆,练达敏捷经历大风大浪。老者照例地闪躲腾挪,但船夫一阵风似的紧紧地拽住老者的两只空袖子,从背后结了个活扣,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系船的绳扣儿。待老者没劲了,伸手解开衣袖,转身便走。从此,老者人影不见,这船夫也不见再来。这船夫不知姓谁,名谁,家住何方,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船夫觉得站在那儿圈地挣钱,不如站在船上踏实

  天津码头,卧虎藏龙,高手如林,“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涛浪淘红尘俗世,知多少……”黄霑的《沧海一声笑》道出了江湖易冷,谁又能永远地笑傲江湖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