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粗心马虎为哪般?——“教师家长交流群”思想火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孩子粗心马虎为哪般?——“教师家长交流群”思想火花

2018-10-31 10:20:18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孩子粗心马虎为哪般?——“教师家长交流群”思想火花

  卢梭说:“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我早晨在教师家长交流群的分享:害死人粗心

  对“粗心”这个词,大家都太熟悉了。大多数人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只能算是大家都会犯的小毛病人人都不会把“粗心”看作“无知”。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呀,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大问题。谁都难免粗心出错,在这样的自我解脱意识中,对粗心的放纵宽容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考试中因不会做而丢分,会很气愤,觉得自己没学好。可如果因粗心而丢了分,自我谴责埋怨情绪就会淡一些。家长们一起聊天时也常听到“如果不是因为马虎粗心,就会怎样怎样”。咋一听,似乎有很多遗憾和埋怨,可隐隐中又透出些许的满足自豪

  “粗心”这个问题是很顽固的,粗心比无知更糟糕。做练习时,一道题没做对,通常会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完全不会。另一种情况就是粗心。令人遗憾的是,父母看到孩子不会做,批评指责严厉。面对粗心丢分现象,常常会用相对缓和语气

  殊不知,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现象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忽视了对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对粗心危害认识

  一个概念,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是很容易的,而一种“粗心”的现象却是可以经常不断地重复发生的。从这个对比可以很好地看出,哪一个危害更大。不怕“无知”,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就可怕了,因为孩子们以为“粗心”不是“无知”,所以一次再一次毫无顾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地做错,从而浪费许多时间,丧失了许多可能机会

  所以粗心比无知还可怕,更糟糕。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四·二班李洺慧的家长首先发问: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呢?

  三·一班杨秉政的家长说:

  粗心也就是马虎,这是一种能力不足表现,但是可以通过后天采取适当方法进行纠正、弥补的,可惜我至今还没有找到这种方法。

  四·四班赵素晗的家长说:

  记得在一篇报道中看过: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粗心、马虎这一说法计算题做错了;做应用题没有写单位作文写跑题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学习不够扎实知识并没有完全掌握。学习态度是学会,学好的前提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成败”。说完态度,再说专注力,假期里我们给孩子布置作业要少而精。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就不长,繁琐的作业会令孩子急于完成而应付,慢慢地孩子的专注力更不好了。

  常老师说:

  关于马虎,粗心确实是能力不足,审题的时候关键词数学语文甚至英语任何学科,审题能力是作对题目的前提。所以,审题关键处有标画,眼脑会一直提醒,这样就不马虎了。

  王校长说:

  经常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能有效改变孩子的粗心马虎问题,你们觉得呢?

  陈峰老师分享了一篇《考试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

  如果简单地把觉得孩子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因为这会掩盖很多真相,也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而没有找到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粗心的表象下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每个孩子会有所不同

  判断“粗心”标准通常有: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2.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3.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要求一遍做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通过粗心看到问题:

  粗心,因为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粗心,因为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一些题目,孩子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平时做过,只是考错了,但很可能是只看过一两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讲解的过程发现漏洞

  粗心,因为习惯有问题。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打草,不肯写步骤等。解决办法:数学题可以草稿纸上先画图。对同一道题多种算法

  粗心,因为做题正确率不高。平时做事力求一遍成功,没遍都提升,这需要用心投入。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做题本。也可以制定训练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一·一班李昭屹家长分享了一篇文章视觉速度如若快,学习成绩不会赖》。她说,其实没有马虎,是孩子的视知觉锻炼的不够。

  盖老师也分享了“闪视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岁多的孩子,快速闪过动物卡片,反复几次,后来孩子就能在快速闪动中看到是什么动物,我认为这种方法培养专注力还是有效果的。

  杨校长从多个角度层面提出了一些方式方法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

  有老师和家长谈到马虎,是一种表象,粗心马虎本质一样的。这其中原因复杂,做起来也很难,可以这样说,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孩子教育的一大半问题。

  解决办法有很多,比如,制订目标计划,要求要具体,标准要适中,禁止攀比和无端指责,看电视手机有明确时间和具体约定,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事,家长要做示范和表率等。

  家校携手,常交流,常分析,及时矫正和鼓励,布置阶段性任务设计近期学习目标等。

  还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培养专注力,二是找到合适玩伴

  要知道粗心的根源有三个,一是习惯养成有问题,二是知识掌握欠牢固,三是学习兴趣不高。

  俞玲老师分享: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墨子说,“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一种必然

  要引导一个生命健康成长,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怎样提升智慧,怎样改变自我,是每一位家长要做的功课

  若是吼叫成了习惯,也许某一天,未来的你,将会看到你失控的情绪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你会看到一个缩小版的你,复制版的你,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他和你一样对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同时,用你对待他的方式去对待你以及他身边的人。

  为了自己和孩子共同的将来,请努力管理好情绪,不将其演变成吼叫,不要让孩子对你锁上心门,对你心怀恐惧。要让爱流动起来,在爱里让孩子慢慢成长,并学会去理解包容自己和他人。

  三·一班杨秉政家长:

  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吼过,仔细想来,只是饮鸩止渴而已,当时有效,过后变本加厉。后来想,方法肯定不对,还是环境,爱,示范,更好用些。

  周燕老师分享:

  数字1-25随意写,再按顺序一一找出来,可以计时,不断挑战,熟练后,有时候我会让孩子用字母代替数学,少一个z就可以了,三年级孩子既锻炼了注意力又熟练了字母,一举两得

  三四班崔馨仪家长分享:

  “上海迪士尼事件”,教给孩子勇敢面对人性,面对错误,就赋予了孩子强大认知力量

  三·四班张含家长分享:

  7月26日星期小雨

  关于“马虎”"粗心”,群里讨论热火朝天,我也跟着说上几句。

  对于孩子作业和试卷中的”马虎"粗心”,我的做法是:

  1.不动声色的把题目抄写下来,让孩子重做一遍。

  2.把重做的答案和原来的答案进行比对。

  3.两次答案都是错的,这种情況意味着孩子不理解,或者说没掌握这个知识点;重做的答案是对的,原来的答案是错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让学生口头找出做错原因,再把步骤写完整,最后写到错题集上,还要备注一下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坚持一段时间,我发现,凡是"粗心"马虎"的题目,下次遇到依然会错。如果发现“粗心"马虎”的题目,纠正错误后,紧跟着做5道类似题目,下次遇到就不会出错。

  最终明白一个问题一一根本存在"马虎"粗心说!究其根本,就是孩子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彻底。

  (也许有点绝对,但这是我家孩子的情况。)

  我找了一些资料也说点: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有很多关键的漏洞。

  怎么解决“粗心”:首先对粗心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再想对策来解决。比如,题目,10个人小时可以加工6个零件,问10个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

  错误一:10*6*10=600 错误二:6*10=60 错解一,盲目地把数字都乘了起来,有时候是没认真审题,有时候是因为根本不理解题意。错解二,忘了写单位名称。错解一不是真正意义的“粗心”,思路偏差。这就是孩子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原因,别人轻轻点拨就明白了,原因是规范抓得不够。因为规范不仅建构了最优的思路,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失误。

  孩子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对基本的概念没有真正地深刻理解和掌握,孩子慢慢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看到复杂的题目时,没有多想就说不会做,实际上题目不难。若家长或老师详详细细地给学生讲解,其实这是害了孩子。

  错误二,就是典型的粗心。这类粗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形式比较简单,且经常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意义的“粗心”。

  分析透彻 ,对自己所有的出现的现象做一个总结,要很具体,很详细。比如把错别字“以为”写成了“已为”这种典型的粗心归类,经常错的“的、地、得”,错误的原因就是对的地得的用法没有本质掌握。对错别字详细耐心地罗列和分析后,慢慢地就会减少。只要对“粗心”进行完整详细地整理,这些现象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强化,学生在以后类似的环境中,只要遇到这种现象,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反应,从而遏制错误。

  和孩子共同总结所有科目具体的粗心错误现象整理出来,过一个月后,再看看粗心的现象还有哪些余留。

  最后家长的态度最重要。错误不分大小轻重,应该与不应该。“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犯了几次了?你咋不长记性呢?连老师都说,你不应该错的……”这样发火有利于孩子改错吗?光面对家长的情绪了,没心思放在作业上了,低级错误越消灭越多。改错的意义远远大于追究责任的意义,就事论事。每改正一次错误,就带来一个收获。多改几次,孩子就会明白,出题人精着呢,到处布置了陷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上他的当。

  批评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欣赏却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究式学习与责任感,不纠缠于犯错频率,用建设性的态度面对孩子,让孩子在错误中获得成长。

  杨校长说:交流碰撞生成智慧,分享借鉴促进成长!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哪怕一条能触动到您,就是收获!感恩家用心地“出谋划策”,奉献这么多“金点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