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缘何而生
近日,俺所写的一篇成长反思———《是谁造就我今天的平庸》,引起了较多同行的共鸣。我在想:一篇不足千字的小文章,也不见得有多少文采,为什么大家就这么“顶”呢?
也许,同行们感动于我的勇气。“平庸”一词,属中性也罢,贬义也好,反正不是个褒义词。敢于在公众面前自我“揭短”,的确是需要胆量和勇气。在我看来,一个人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亮点”,更要明白自己的“缺点”。如若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在心里就会始终装着一种自满情绪,学习同伴总感觉不如自己,置自身于高处,“我的眼里只有专家没有他”,既不利于“抱团取暖”,更不利于个人发展。
也许,同行们与我有相同的教育命运。说实话,在俺的骨子里同样装着成长,成名,成功的欲望。初为人师,也同样是雄心勃勃,立志干出一番可圈可点的事业来。近日通过学习获知:有价值的教育必须由教育家来引领和推进;有价值的教育必定会孕育、催生出教育家。这两个命题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教师只有做有价值的教育,才可能成功,而有价值的教育,必须由教育专家引领和推进。过去,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连县区教研员一年都见不上几次,那里还能见到专家的影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更是“白日做梦”。我不是在为自己今天的“平庸”找理由,而是告诫自己,珍惜当下“”这个平台,再成长一回自己,努力去做有价值的教育。
也许,同行们随我所想在联盟的平台上再拼搏一把。我们不甘平庸,做“一流教师”也是我们中年教师心中美好的愿景。教给学生智慧,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负责与家庭,负责与社会,负责与民族的责任重担从未看轻,虽然我们还很平凡,但一直坚守着职业责任的底线。
有共鸣,则必有共进。让我们昂首挺胸,走进队伍里,欣赏一路的风景,留下一路的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