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引导孩子向善思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引导孩子向善思考

2018-11-08 08:50:16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引导孩子向善思考

  引导孩子向善思考

  引子

  人教版小学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是看图写作图画题目叫 《胜似亲人》。百度得知这幅作品出自王炳炎老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的亲身感受。一位湘西老人对他的无私帮助,让他终身难忘。他说,“我一定要把这种人间真情很好的表现出来。”借着这种创作冲动和对湘西人民感情,他完成了这幅作品。

  课堂发生了什么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根据图中人物服饰判断她们分别属于什么民族。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上来:老人的是苗族人年轻姑娘是汉族人。接着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不同民族的一老一少是怎样走在一起的呢?学生思考片刻,纷纷发言,有的说是姑娘到苗寨游玩,迷路了,被苗族老人发现带回家的;有的说是姑娘出来打工被人骗了,逃出后没钱回家老人把她救回来的。我启发学生继续大胆想象,一个异样想法突然冒了出来:“老师,这个姑娘被人强奸了,想自杀,被老人发现救回来了。”此言一出,全班大笑。我大吃一惊,“这孩子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我无法改变学生这一言既出真实的想法只好说,“大家都要往好一点的方面想。”

  由课堂引发的思考

  回到办公室我在想, 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思考的生命个体,他们的认知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思想千差万别教师课前的预设无论有多么充分,都不能满足课堂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变化的,决定着课堂也是在时刻变化的。但有一点教师是完全可以掌控的———当孩子的思考发生偏差走向歧途”时,教师要引导孩子“向善思考”。

  向善思考是在教给孩子为人处事的一种思维方式习惯,是为孩子的爱心培养奠基。我始终认为,教育终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好人能人。好人的标准就是养成向善思维的习惯。思维决定着行动,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言行举止就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大家不妨读读下面的故事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 许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培养孩子向善思考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实施善良教育”。孔子是提出“善良教育”的第一人。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善良教育”占了一个十分重要地位。《论语》第一章《学而》中有这样一段话: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成白话就是:你们这些后生子,在家自然孝顺父母,外出自然要敬爱兄长,少说大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事做好了,就可以学习文献知识了。这里显然把“仁德教育”放在了首位,而“仁德教育”也就是“善良教育”。孔夫子还倡导“吾日三省吾身”、“温良恭俭让”、“和为贵”、“贫而乐,富而好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己安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种种美德反对“巧言令色”、“人而不仁”、“小人儒”、“不义而富且贵”等种种恶习。孔夫子的这一整套“善良教育”思想,成了儒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孔老夫子虽然最早提出“善良教育”的思想,但实施最好的却不是中国,而是德国。“善良教育”是德国幼教的一大特色

  爱护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照顾弱小的生命。

  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穿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下面的故事可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法兰克福一个三口之家特意为孩子粗暴地将一个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一事召开了家庭会议爷爷奶奶为此也从百里以外赶来了。大人们严肃又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但同样也是人,因而同样享有人的尊严。在大人们的开导下,孩子终于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一个人好心灵的体现。后来,孩子还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来家作客,大人们则作了毫无保留支持

  在对孩子作“善良教育”时,德国人也十分重视反面教材”的作用。对那些中小学校园出现的恃强欺弱的“小霸王”,校方反对态度鲜明打击力度之大,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西方国家。

  据悉,凡经过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会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专门给予强制性管教。一名小学校长严肃地指出:今天的“小霸王”,日后兴许就成了又一个祸国殃民的希特勒!正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监督下,德国校园里的“小霸王”不像美国那么多,校园暴力案也较少。

  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血淋淋的暴力镜头,德国人倒没有视之为“洪水猛兽”。他们认为,只要注意引导孩子不是以“欣赏”而是以“批判眼光来审视这类镜头,孩子们不仅不会泯灭良知,反而会更为痛恨暴力、邪恶阴谋

  反观我们的“善良教育”: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这难道不是典型的在向孩子灌输“向恶思考”吗?还有社会上许许多多“扶不起”的现象,无疑都在警示着国人“善良教育”的紧迫,“向善思考”的重要。

  作为我们肩负教育好下一代责任的教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向善思考”的思维习惯,遇到问题都能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人心向善,对待工作,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好事情呀。

  注:部分内容参考网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引导孩子向善思考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