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拥抱内心的小孩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拥抱内心的小孩

2018-11-30 19:21:56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拥抱内心的小孩

  前两天,大琪刻意打电话,说做梦回老家,直接回到老老爷家,梦到离世的老老爷,老老爷还要带她去找爷爷孩子醒了有点害怕,趁午间打电话给我,我连忙安慰她说:没事的,爷爷、老老爷生前都那么疼你,不会吓你的!

  这天,农历的十月初一,寒衣节!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天冷了,要给亡人送寒衣。我这学期,从暑假没怎么回家,也有点想奶奶了。潜意识里的想家,可能意识传递到孩子那了,这就是一种神秘的牵系,这是人的一种灵性

  这阵子在读周鼎文的家庭系统排列类的书,对自己也做了些反思。之前是很避讳父亲的离世的,一直不敢摆出来面对现实,心里刻意的回避。我感觉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生命成长的“断乳期”,不仅仅是“断乳”,而是断根!按照家庭系统排列理论,如果家庭系统中一位亲人的缺位,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的去接纳,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些隐性的心理缺失。本来,我对家排理论也没怎么上心。这段时间,郭萍霞老师一个孩子家长做家排,从中解读出了他家族密码。当人真正的认同、接纳这种缺失、缺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整个家庭的生命场域就会随之朝向好的方面发展。那个基本不说话的孩子,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

  这阵子,小菲社会关系敏感期,老是追问:“你爸爸呢?你爸爸叫什么名字?”“我爷爷呢?”。开始我一直躲躲闪闪,从内心深处是回避的。甚至之前也有思考,有一天小菲问我“爷爷呢?”我该怎样回答。这两天,自己内心壁垒有些松动,能看着她认真的告诉她爷爷是谁,爷爷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好几次思考这个问题了,大琪小时候所有的亲人都在,但不足一岁就带回老家,在家里呆了两年多。尽管每周回去探视两次,但是缺少在自己身边的那种印象和感觉。有一次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两三岁的小孩,然后我就意识到印象里缺失了大琪这个阶段样子。小菲倒是一直跟在身边,但是因为我父亲和祖父的离世,她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了一些缺位。这种缺位,如果我还是再逃避,就对她的成长有影响

  人,总是不能正面死亡,视死亡为生命的终点,谁知道那是不是另一种开始。但是,就是放不下、看不开,其实是缺少一场告别。尽管,都会葬礼方式,来进行告别。在我看来,那更像是一种习俗、一种仪式绝对不是发自内心的告别。完全不如那种放开一切尊严、放开一切羁绊、放开一切的束缚,嚎啕一场。所以,从内心来说,我对父亲和祖父的离世,并没有进行一场真正的接纳和告别。

  是的中国人太过于含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能像嵇康一样放荡不羁不管不顾的该笑的笑、该啸的啸、该哭的哭,可能内心的那个小孩就少一些。我内视自己,发现从小积淀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因为自幼就是别人家好孩子、自己家的懂事的好孩子,所以为了成全自己的“好”,就不断地压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愤怒委屈恐惧悲伤,这些情绪的小孩子,就隐居在我的心里。因此,如果不是这些年不断的阅读、反思、写作,来自我疗愈的话,可能这些东西,都会不断地冲击着我。之前,有一段时间那种落寞愤懑不甘其实就是自己生命中潜意识的一种综合性投射。

  跟着郭老师给孩子们做OH卡牌疗愈——拥抱内心的小孩。跟着她的节奏观想自己,发现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住着许多小孩,而这些小孩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压抑,而截停未发的各种情绪,他们滞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久久不肯离去,然后突然场景,就会爆发出来,然后再压抑。在现场,有些孩子刻意的不融入,故作“骄傲”,其实那也是一种投射,投射出了他对自己的一种态度,就是不敢真正的去审视自己。有的孩子,在用自以为是言语表情,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彰显与众不同,其实也是他内心小孩的一种投射。大多数孩子能随着引导,进入自己的状态,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小孩,读出自己的潜意识里那种向上、向善、那种真正的想通过努力来赢得尊重渴求,这就足够了!

  人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首先疏通你不良的情绪,然后接纳、释放,与那个时段、那个自己告别,然后把洗礼后的那个自己再装进心里,拥抱他、爱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拥抱内心的小孩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