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10篇

2017-11-10 22:0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10篇

  《中国人的一天》是一本由李昕樾 / 李玉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一):平凡人的活着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又太新,每每的主流声音又皆是篇篇报喜之声,讲述的主题皆是国家经济、领导出访,GDP创新高、经济科教文等等鲜亮、华丽的大论调,多少有些显得陈辞烂调。说辞如此,数据也是这样,那些公布的远离生活本身的统计数据,比如远低于生活之中的青菜价格也都看着让人忍不住一哂。信息时代里,互联网缩短了沟通的距离,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也让世界越来越平。那些所谓的大事观之也离我们平凡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主流之外,边缘之地,高楼大厦的光鲜门面背后的阴影里,阳光照不到的偏暗角落里,那些宽敞大马路近旁的崎岖小径上,那些林立的破旧的狼狈的门面背后空间里,他们的生活又与我们有什么不同?这个我们不了解的世界角角落落里,他们又如何生存生活着?这个世界,原本就有许多未知和可能,而《中国人的一天》这样的图片栏目,以一天一个主题,以365天不间断的记录,以365位平民的生活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的生活独一无二这样的人生不可复制,这样的画面转瞬即逝,而这样的记录意义非凡,这样的记录也让人反思。
《手艺•传承》关注日渐式微的传统手工艺,有平日难得一见的敦煌画师、竹痴、弓人、皮影、马椅子、泥哨、赛戏等等。。。这些手工艺或者艰难生存,或者难以为继。在如今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仅有少量手工艺行当有国家扶持,仍在求新求变中摸索生存之路,而这些较少人问津的民间工艺,这些正在日渐萎缩的需求中默默消失的,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记忆、接纳和传承。
《百工•众生》是各行各业中乐岗敬业者:机械师中的美女维修员、小象孤儿院、爆米花大叔、文身师、牧马人、殡葬礼仪师、喜娘、护工等等。他们普通平凡,又踏踏实实过着每一天的生活。
孤独•相伴》是相伴不放弃,相守不相离的感动平凡人。“你是我的眼”不管走到哪,都牵着肓老伴。“只要他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患癌女子照顾截瘫丈夫十三年。9岁男孩,除了上课,还要挑水、煮饭、洗衣,给精神障碍的母亲端饭,给中风瘫痪的父亲喂饭,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还有非典幸存者、公交娃娃、百岁老人、自闭患儿等等,生活不易,行一程且珍惜一程。
《我执•追梦》则是光影世界里逐梦、筑梦者。演唱家、京剧梦、舞台梦、人妖、运动员、杂技、设计师、高考学生等等。这个世界有百种人,便有百般生活,百般梦。他们执着自己的梦,也在梦想的道路上孤独跋涉。
如果不曾翻阅这些照片,如果不曾有这些平凡人的生活记录,我们或许还在坐井观天,还在为自己一隅得失郁郁寡欢,幸而有了这些,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和转瞬即逝,这个世界的平凡和执着,还有这么多与我们相似的情感。关注这个平凡的世界,记忆这些活着瞬间,其实也在关注我们自己。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二):看见

    如果你关注腾讯新闻图片频道,你会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不同的是,网络信息似乎总习惯一闪而过,但作为书籍,就能停在自己的手边心上。
    《中国人的一天》就是这样停下来的一本书。在碎片化的稀稀落落中,一闪而过的街景人潮中,驻足,似乎已成为罕见的姿态。现在,一大群人围观一个稀罕物的场景倒是也有,但大多闲人。所谓忙人,盲得早已不知东西南北。所以,看,更进一步地说,看见,就突然间变得那么珍贵了。
    将近100个主人公的生活场景,五色流光的,留在了这本书中。尽管一个人的生活用两个页面来承载的确显得远远不够,但就是这样逼仄的空间里,也已经住下了百工众生的一方天地。使我们迷蒙的双眼总算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掠过。尽管,这远远不能称之为——看见。
    坐井观天,观的最多也就是一方天。但是,人,这活生生的有心思有向往有煎熬有跋涉的人的生活,你不观到就绝难想到。有各色各样绝活传承的手艺人——敦煌画师、砂器传承人、宝鸡熬药人、侗族鼓楼建造师;有三百六十行的普罗大众——排爆手、造船工、核电站技术员、爆米花大叔、网络作家、殡葬礼仪师;有独居一隅不为人知传奇老兵、无臂女人、非典幸存者;还有从草根中长出的民谣歌手宋冬野、西柏坡“领袖”、宏志班学生、盲人舞者等等等等。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存在。无论百岁老人会心的微笑,还是打工的一家回乡过年的幸福;无论是大山中足球场上的他们,还是夜半路灯下的“她”,你可以无法想象,但是当你看见了,请你尝试理解
    这林林总总,构成了中国人的一天,在这一方水土上的歌哭咏叹。从前的那么多个一天,很多已湮没不可知。而在当下,在我们有幸尚能知道的时候,让我们认真看见,并且,驻足这哪怕一瞬间的浮光掠影。这一点点已足够我们关照他人,养护善念。之后,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他们能够看见,并因此心生谦卑与同情,这一丝丝的柔软,或许就是对他们、对他人、对世界的救赎的开始。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三):关注,是一种力量!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那些光鲜行业背后的艰辛痛苦;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生活在社会底层人迸发的快乐;在这里,所有的梦想和职业都得到尊重;在这里,请为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鼓掌。或许有人会说,这里缺乏客观,有的镜头是进过精心设计的。的确,但每一个设计的镜头都是为了更好地叙事,更真实地呈现。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表达摄影师所思辨和认知的生活的原貌。——书内摘
这是同名栏目继2013版之后的第二本付梓成书,从某方面而言这样“图说天下”的形式,说是书感觉倒更像是杂志书多点。从摄影作品,到文字内容,再到外在的装帧设计都无可挑剔。毕竟,中信的书做的一贯不错。能舍得请人做设计,舍得给书投入成本,当然这些都不妨碍出版社转嫁成本到读者身上,出版社没考虑过薄利多销的样子,根本不会降低单册的利收入预期。反正书总是有人买的,这样的书你有需要,要么借要么掏钱买,别无二法。
纹理清晰可见的皮肤上凝固的汗珠,在黑白分明的图片上是如此的令人震撼。其实,我对于摄影作品所知甚少,并无法从专业技巧的角度进行评估。但个人感觉,黑白图片的确是要比彩色的更有冲击力,虽然相较之下彩色的也更富有生命力
坦白讲,全书甲乙丙丁四部分,我更钟爱前两者,毕竟如果想要看那些沉重主题的东西,直接开电视看社会纪实新闻就好了。不是我缺乏同情心,我承认那些反应社会阴暗现实,代弱势群体发出声响的报道的确是必须的,但实在是时下有些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卖苦情以至于到了泛滥的地步。相对之下,这种蓬勃生机的,积极的正能量倒是更少见得多了。
其实,人不都是这样的喜新厌旧吗!若是满目都是这种正能量,许我又要先内容过于“正能量”,太亮了、倒有点假了,政治正确可算是一床锦被将那些不够美好的真相都给遮盖过去了。媒体人缺乏自己的独立意识,只知道随波逐流一窝蜂的烧热饭,不愿意去炒冷灶的话,天长日久下来新闻的公信度自然就没了。
好吧,这都扯远了,还是说回书的本身吧。这是一部安静的书,虽然同样是社会纪实的内容,但和《冰点特稿》之类的书比起来,主题也欢快得多。光影交错间记录叙述的是那些温情满溢的故事,在色彩鲜明的图片中跃动的生命力,令人不禁感叹,真好!那些摄影作品与文字介绍,让年轻人在浮躁的都市生活中沉静下来,尽可能挖掘人心里的真善美,令人忍不住想要追求一些最质朴的感情
开篇的甲部【手艺·传承】最赞,任何技艺的传承都离不开人单纯的喜爱,但是在这个金钱社会,你只有单纯的喜爱也是无法坚持下去的,这篇中的人物故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点!因为没有‘钱途’,缺乏‘钱景’,所以被冷落、被忽视,甚至是慢慢的在消亡……“当我们被光怪陆离的城市文化所迷醉时,那些质朴的,曾经喂养过我们童年,影响过我们思想根基的烟火生计、民俗文化,却不知何处安身了。”
貌似也是自这本书里看到的,说摄影师的镜头就是他的良心,我想不独是摄影师,只要你作为记录者,对摄影的人来说、镜头就是他的良心。你拍摄的是,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按下快门的?是为了炫技,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是为了记录,想要真正的留下些什么?一个真正有职业操守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走进生活,记录时代,推动社会进步!
就像书末结语中说的那样,“在这个伟大时代中,每个小小的个体,虽微不足道必不可少。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困惑彷徨,看到了温暖和幸福,看到了亲情和友爱,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美好的向往。《中国人的一天》,为这个社会留下了丰富的个体记忆,正是这些个体记忆,构筑了当代社会的完整形象。”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四):寻常巷陌

       如果你和我一样,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历经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并不冷门的岗位,那你会发现在这本书里,你竟几乎没有关注过,甚至没有幻想过任何一种类似的生活。
    我曾看过一部美剧lost(迷失),讲的是一架飞机失事后,乘客被困在孤岛上,随着故事的发展,这里面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着电影一般戏剧化的出身和身世。我和朋友聊起这部剧时笑谈:像我们这样“没有故事的男同学”,根本没有活在那个孤岛上的资格。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里的很多人,都可以在lost里“活下去”。当然,他们没有剧中人物的故事那样戏剧化,但他们的生活都比你我要特殊。当一个人的生活被很多人看来很新奇,甚至不可理解时,我们到底还能不能称之为平凡?
    我猜想,这本书的读者可能会分为两类。一类是“代入型”,也就是用自己的观念来评价他人的生活。他们也许会庆幸自己并非书中的人物,也许会遗憾自己没有过上他们的生活,甚至会感到深深的同情和疑惑。另一类是“感受型”,他们会在每个故事里与主人公共同呼吸,感受他们的梦想与无奈,触摸他们每一天生命的厚重,但翻页之后,就如过眼云烟
    无论你是哪一种,请不要抱着攫取生活哲学的目的阅读。在每个人的生活里,自己都是唯一的主宰。你与所有人一样,都是一根线条而已,他们的生活也许比你特殊,但并不比你更伟大。而真正伟大的,是这无数的线条拼凑出来的生活的图案。这个图案正渗透在此书里,描绘着寻常巷陌里的风云振作。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五):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某一天,当我抽离于自身的繁杂情绪和压力之外,仿佛一名旁观者般观察着我的生活时,我陡然发现,每天的我都活在各类外界的任务或自我设定的计划目标中——领导交办的工作、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完成编辑要求的书评……犹如在网游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副本一样,待办事宜的列表始终主宰着我全部的时间。我迷失了,困惑了,我曾一直试图寻找与世界的对话方式,可是却发觉深陷于被安排的各项外力怪圈之中,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中国人的一天》,我才明白我是在哪里出了错。
《中国人的一天》,是腾讯网腾讯图片频道的一个专栏,每天推送人物图片故事,用摄影作品记录下当代国人的真实生活。而这本书,则是从2010年1月1日上线的1600多期作品中精选出99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故事。从一页页的精美影像和文字描绘中,你能看到和你或相似或不同的人们,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全书分为四个篇章:手艺•传承,挖掘出深藏民间逐渐被人遗忘的手工艺人,他们以自己对艺术的热情和执着,守护着“过时”的文化底蕴;百工•众生,刻画出从耀眼明星到底层大众的普通生活,看似单调乏味的日复一日,构筑了他们对梦想的渴望;孤独•相伴,描绘了执子之手相濡以沫的坚持和失独失陪家庭的寂寥;我执•追梦,则是那些草根们艰辛追梦路的写照。
反思自我,当我每天沉浸在和一堆金融屌丝们对于国际形势和投资产品的聊天吹嘘中,是否犹如井底之外,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唯一可能了,又是否思考过其他的生活方式?我常对自己说要去察觉和体悟多样的可能性,要去知晓和感受不同的生活态度,可是却从未将内心的眼睛真正打开。当我看到书中首个故事——敦煌画师时,不禁想起当年参观莫高窟时那些在脚手架上填补颜料的身影,听导游说起有人数十年待在环境恶劣的大西北,只为那份心底的壁画梦。当时我定是认为,他是他,我是我,我可以感叹,但无法感受。再次被书页中的影像唤起回忆时,我才知晓,我从未真正去了解甚至去想象这样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人会放弃成就和壮举,将灵魂如此深沉的注入那被风沙侵蚀的历史。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世界对话的方式,通过努力、通过创造、甚至是通过想象,但归根结底,都是由自己所掌控和把握的,表达自我意愿的生活模式。并不是说唯有极端的选择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一日三餐,既不可能辟谷修行,也不可能抛家弃子,然而同样的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生活态度则截然不同。如果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麻烦事,那么就会陷入不断的抱怨和苦恼中;如果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以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即使说不上欣然接受,至少也坦然面对。从被迫到自愿,则是通往真正的自我世界的阶梯。
在《中国人的一天》一书中,看到最多的,是一张张或敬业、或坚毅、或笃定、或微笑的面庞,我想,这就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文/卢育涛
2014.10.10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六):管中窥豹《中国人的一天》

管中窥豹《中国人的一天》
   这本《中国人的一天》和《活着 见证》都是腾讯图片板块的两个栏目,现在都集结成书了,和《活着》相比,这一本虽然不是铜版纸,没那么精美,但是从内容上看,一点都不逊色。
   什么最能够代表中国,是上海的摩天大楼吗?是北京的立交桥和地铁吗?那仅仅是中国的一部分,一小部分,虽然中国现在的百万富翁人数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很多大国的总人数,但是在中国更多的老百姓们还是为了生活,甚至说是为了生存而忙碌和奔波。
   他们在摄影师门的镜头下,留下了一瞬,汇集成了这“中国人的一天”,这是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的一天,他们几乎都是草根,但是他们依然有自己的梦想和渴望。
   他们是中国的绝大多数,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的中国人。这里有老兵,有造船工,有排爆手,有的是小演员,有的是爆米花大叔,有的是网络写手,有的是牧马人,有的是驯兽师,有的是骑兵,有的是教师……
   他们在中国的舞台上每天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自己的困恼,有自己的快乐,照片让他们的瞬间凝固了下来,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职业,那么多工作,还有那么多生活的方式,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生活。
   当然在为自己的生活烦恼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人没有双手,每天靠两只脚来炒菜做饭,,还有人没时间接送孩子,开公交车的时候,带着孩子在车上面,还有那么多非典幸存者,被我们所遗忘,还有九岁的孩子就开始操持家务,照顾瘫痪和精神不好的父亲和母亲……
   当你感觉生活快要窒息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人在不断的挑战,去和命运抗争,去寻找着自己的梦想,他们在跑酷,他们在歌唱,他们在练体操,在连杂记,他们在表演,他们在运动场上拼搏……
   《中国人的一天》就好像是一个中国的切面,让时间停止一下,让我们看看别人都在忙些什么。看过了以后,你会感觉苦辣酸甜,各种滋味都有,生活就是这么复杂,不过你会感觉到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到什么环境中,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希望。在“中国人的一天”中,我除了看到他们的生存的艰辛外,也看到了他们,看到了这个伟大的国家的希望。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七):#2017B3#《中国人的一天》

腾讯图片频道2014、2015年专题图片集。一直都觉得,相比起轰轰烈烈的大历史,普通人平平凡凡的小日子更值得记录。因为每一个时代的背后,都有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这些是你我熟悉的人,也是你我陌生的人。看着看着会百味陈杂,无数的东西在不可避免地消失,大家族、传统手艺、村庄、语言、民俗……每天也有不同的新东西在诞生,新行业、新技术、新思想……有人在新领域探索前行,有人在大山深处坚守,有孤独,有寂寞,有无奈,有甜蜜,有幸福,也许,都是“痛并快乐着”吧。每一个人不都是这样的吗。历史的大趋势谁也没办法逃离,那么那些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了希望。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虽远离没落产业的呻吟,也不必高举时代方向的大旗,因为生活本如此,我们原本就身处这个不断流动的世界,结束和开始总是相伴而行。”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八):中国人的一天

     关注,是一种力量。从看柴静的看见开始,我渐渐开始会关注别人真实的生活,第一次带着不是打趣不是攀比的心情,从照片里文字里,但求了解认识而已。从腾讯新闻退出中国人的一天以及活着的图片集,就有多多少少的关注,正是它的真实性让我决定买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张九零后殡葬师笔直地静静地站在举行葬礼的礼堂外的图片,她说,因为职业的原因每天能见证许多生离死别,虽然有时候也会麻木,但更多时候收获的是感动。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到了四十岁中年时,你会惶恐地发现,你除了家人一无所有。看着她仔细地整理葬礼礼堂的照片,一下特别感动,因为不想让逝者的家属感到遗憾,不想让逝者的最后一程走得不安心,这种出于职业的细心和出于人性的善良的感情,是可贵的。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感触较深的是文化传承的部分,不断更新的数据,也许中国现在发展得太快,许多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瓶颈,这不仅与保护措施不够有关,也有现代人就业观有关,这是矛盾也是悲哀。
    我敬佩每一个用力活着的人。我们终将浑然不分,就像水溶于水中。推荐。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九):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传统职业何去何从

本书源自腾讯图片《中国人的一天》栏目。通过图片展示不同职业的中国人一天的生活,看看中国人是如何被经济和社会改变的。
读图时代的好处就是用一本书让你快速地看遍大江南北,体会不同人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职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看不到的。而传统职业,尤其是手工艺行业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由于历史局限,地域性差异,相对封闭,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技术的引入,给手艺人带来的冲击是无比巨大,不容忽视的。
看着书里面图片,苗医聚精会神地称着药材,还有老铁匠裹着胶布的手,对传统匠人很是敬畏。手艺人反复强调的是“传承下去”。如今机械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如何保留住手艺全靠手艺人一代代传,言传身教,师傅收学徒的方式。手把手教,效率不会高,一位师傅一生也未必能带出十来个学生。得其精髓的更是少,尤其现在还能安于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了,有点儿担忧传统还能走多远,还会不会保持老味道。虽说还有年轻人在接力,例如里面唱评弹的90后,还有提线木偶剧团,但观众寥寥无几。快节奏的生活,懂得放慢脚步欣赏传统艺术的人越来越少,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没有了生产的动力,自然后继无人,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记得央视有一系列纪录片《手艺》,试图用影像记录下来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上百集的节目,见识了各种手工艺人,生活现状都不算太好,除了一份对祖辈的敬畏,对家传的不舍,不知道还有什么信念是能让手艺人们一直坚持下去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后继无人。怎样对待传统,如何传承,才能给传统手工艺多留些发展空间,是值得深深思索的。书中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告诉你现状。
也许在单纯记录的同时,培养消费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懂得欣赏的人多了,才有市场,只是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不代表受保护就能一直延续下来。
在当下,一路更高更快更强更新的追求中,希望能不忘本,有机会就多支持下传统文化。出门旅游不只是看自然风光,也留心人文地理,哪怕是找找当地的传统手工小物件,也是不错的。
还有一些职业是注定走向消亡的,例如最后一个驯猴人,由于“限演令”传统的驯兽艺人将来何去何从?这样的职业,固守是没有出路的,只能考虑变通。顺应时代改变,才能得以生存发展,消亡的是职业,而不是技艺。不变的是手艺,变的是实现方式,也许会是另一种传承。

  《中国人的一天》读后感(十):不同人的不同人生,让坐在办公室的你脑洞大开

反思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
看它该如何与历史项链
历史的体温
文化的种子
隐藏在 传统民艺和手工里
正式民间最最普通的艺人
上传下承
保护着脆弱的传统
使它们不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消亡
他可以是挥汗如雨的造船工人
也可以是万众瞩目的体坛巨星
她可以使穿梭酒吧的驻唱歌手
也可以是功成名就的娱乐大咖
他可以使默默无闻的网络写手
也可以是昼夜颠倒的电视编导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
无论漂泊还是安定
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
为了自己
为了别人
为了承诺
为了梦想
度过每一天
无论是父母还是妻儿
即便是你的至亲
你原本以为他们理所当然地陪伴你
但你总有一天会发现
人生旅程中居然没有“永远相伴”这个词语
所以,珍惜身边的一切
别轻易丢弃
人生无常,因缘变幻
有时候,梦想和执着会片刻转换
那么,究竟是期望能够参透
还是要无谓地追求梦想?
一切都由你自己来决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